导读:说到中国有多少个民族,你会想都不用想的就能说出是五十六个民族,但他们的名字你知道多少呢?恐怕很少有人能说出全部吧!那就一起随着台湾插画天后绝美56个民族手绘插画,来一一的认识他们吧! 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聚居区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汶县。以农业为主,以畜牧业为副,以狩猎和多种副业为辅助。羌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南、北两种方言。许多人懂汉语。 主要居住在云南西北高原的兰坪老君山和宁蒗的牦牛山麓,普米族自称普英米、普日米或培米(白人)之意。米族崇拜自然、崇拜祖先、信仰多神,少数人还信仰道教和藏传佛教。 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僳僳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县。怒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与僳僳族长期共处,怒族人民普遍会讲僳僳语。 主要聚居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与汉族来往密切,自元、明以后,纳西族主要使用汉语文。 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苗族自称牡、蒙、摸、毛。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被誉为“草原骄子”。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蒙古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县和错那县。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无本民族文字,通用藏语、藏文,普遍信仰藏传佛教。 以农业为主,以饲养业和副业为辅,主要种植杂粮、少数地区种植水稻,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环江县,毛南族毛南族自称阿南,意为当地人。毛南族有自己的民族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现今多通壮语及汉语,现通用汉文。 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辽宁省为最多,少部分散居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旗袍是满族的典型服饰也是现代流行服装之一,旗袍是从满族古老的服装演变而来的。旗袍,满语称衣介。由于旗袍非常适合中国妇女的体形和贤淑的个性、民族的气质,后来这一源于满族的传统服装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苛葩,受到国内外妇女的青睐和赞赏。 主要聚居云南北部努江僳僳族自治州的碧江、福贡、贡山、泸水四县。僳僳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 汉族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 以农业为主,属稻作犁耕农业文化类型,兼有狩猎、捕鱼、采集和林业等多种经营,是最早的纺织先民,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东方、白沙、陵水、昌江黎族自治县和乐东、琼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族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建国后逐渐通用汉文。 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称拉祜,意为用火烤吃老虎肉,反映出拉祜族历史上曾是一个狩猎民族。 以游牧为主,兼事农耕的济生活,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及北部的特克斯、昭苏、额敏等县。柯尔克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实厥语族,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现今许多柯尔克孜族人已兼通维吾尔语文和哈萨克语文。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盈江、瑞丽、梁河五县,少部分散居于其他州县,20世纪末叶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以渔业为主,以农为辅,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市的(氵万)尾、山心、巫头潭吉4个自然村。有本民族语言,通用汉语文,信仰天主教、道教。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基诺民族乡,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基诺”是民族自称,砍刀布和尖顶帽是其典型的民族服饰。由于无文字,过去多靠刻竹木记事。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体现在头饰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无沿小圆帽。妇女多戴盖头,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饶河、抚远两县,聚居在街津口、四排、八岔3个民族乡。赫哲族没有文字,通用汉文,现在40多岁以下的赫哲族人已不会说民族语,通用汉语。 (图文转载于网络) 本期精彩内容:(第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