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隐藏的血管炎 血管炎是一类主要累及血管、造成慢性无菌性炎症的疾病。根据受累范围主要分为大血管炎、中血管炎以及小血管炎,此外还包括变异性血管炎。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异质性很强、缺乏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其中大血管炎,更是表现多样,特征不典型,难以诊断,大多属于疑难杂症,严重的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以及预后。 小血管炎 定义:顾名思义,以小血管为主要受累的血管炎。其包括了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以及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临床表现:往往以视力障碍、中耳炎、蛋白尿、血尿、周围神经炎为主要表现,多首诊于五官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肾脏内科等。 中血管炎 定义:主要累及中等动脉,主要包含器官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常并发炎性动脉瘤以及动脉狭窄。主要包括了结节性多动脉炎以及川崎病。 临床表现:结节性多动脉炎常见小腿、前臂、躯干沿浅表动脉的结节,多质地坚硬,伴有压痛,可见红色、鲜红色等。若累及肾脏,多见蛋白尿、血尿,若动脉瘤破裂后伴随剧烈疼痛。川崎病则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密切相关的动脉炎,常累及冠状动脉,多见婴幼儿。 大血管炎 定义:主要累及大动脉,如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血管,病理上多为肉芽肿性动脉炎,主要分为巨细胞动脉炎以及多发性大动脉炎。 临床表现:大动脉炎常表现四肢脉搏减弱或消失、无脉症以及双侧血压差值增大(大于10mmHg)。可见间断跛行、偏瘫。如若颈、椎动脉受累,可造成晕厥、头晕、梗死;高血压为常见并发症,多见受累于肾动脉、腹主动脉。巨细胞动脉炎常见头痛以及头皮触痛,以颞部头痛、间歇性下颌运动障碍和失明为三联征。 大血管炎的表现往往缺乏特征性诊断标准,较其他血管炎更难诊断,因此,更要注意。ChapelHill共识会对大血管炎(LVV)中巨细胞动脉炎(GCA)以及多发性大动脉炎(TAK)进行了新的诊疗评价。 诊断标准 GCA GCA纳入标准: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确诊血管炎 发病年龄大于等于50岁 GCA诊断标准:评分≥6分 临床表现: 肩或颈部晨僵、视力丧失、颌或舌肌运动障碍、新发颞部痛、头皮压痛 均2分 颞动脉查体: 搏动减弱,压痛 1分 实验室检查结果: ESR大于50mm/h,或CRP大于10mg/L 3分 颞动脉活检: 明确血管炎 可能血管炎 5分 2分 影像学结果: 颞动脉呈光晕征 双侧腋动脉受累 FDG-pet示全主动脉活动性病变 5分 3分 3分 TAK TAK纳入标准: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确诊血管炎、发病年龄小于40岁、血管炎的影像学证据 TAK诊断标准:评分≥5分 临床表现: 女性 血管炎造成心绞痛或缺血性疼痛 四肢间歇性运动障碍 1分 2分 2分 血管检查结果: 动脉杂音 上肢颈动脉搏动减弱 颈动脉-搏动减弱或压痛 双侧上肢收缩压差>20mmHg 2分 2分 2分 1分 血管造影、超声检查: 受影响动脉数: 1 2 ≥3 影响成对分支动脉的血管炎 腹主动脉受累伴肾或肠系膜受累 1分 2分 3分 1分 3分 治疗 主要分为诱导缓解及维持治疗 相同点 不同点 GCA TAK 流行病学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大于等于50岁,西方 小于40岁,亚洲 发病机制 巨噬细胞、Th1、Th17 树突状细胞 热休克蛋白、T细胞 病理学 肉芽肿性炎症 中膜内炎症 外膜受累 影像学 累及主动脉和分支,对称性,狭窄/闭塞病变 主动脉动脉瘤、左/右锁骨下动脉群 更广泛 治疗 托珠单抗均有作用 阿巴西普有效,TNFi无效 诱导期选择泼尼松40~60mg/d,必要时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首选环磷酰胺。维持期大多数患者可停药,而少部分患者需小剂量维持治疗。 阿巴西普无效,TNFi有效 激素选择泼尼松1mg/Kg,逐渐减量,免疫抑制选择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同时对症治疗。符合手术指征时可选择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参考文献 1.KermaniTA,IntJRheumDis.;1-8. 2.Terrades-GarciaN,CidMC,Rheumatology;57:ii51-ii62 3.TombettiE,etal.,Rheumatology(Oxford).Apr4. 4.Seeligeretal.Rheumatology 5.ChapelHill共识会 作者:任彬诚来源:西安交大二附院风湿免疫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