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7日至15日期间,中国人民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调研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来到“三区三州”之一——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先后调研了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泸水市、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四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应用经济学院组成的调研团深入怒江州脱贫一线,走访主要扶贫干部与脱贫亲历者,以记录者的身份还原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发现和挖掘脱贫攻坚过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议题。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全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之一。“看天一条缝,看地一道沟”,“出门靠溜索,种地像攀岩”是脱贫攻坚前怒江州的真实写照,这里曾交通闭塞、与世隔绝,经济、教育、医疗等十分落后,贫困发生率曾高达56%,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上甘岭”。如今,云南省怒江州26.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个深度贫困县全部摘帽,独龙族、普米族等“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历史性地告别了绝对贫困,成功脱贫的“中国奇迹”在这里书写。 兰坪县委副书记胡国亮接受调研团访谈 7月7日至9日,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闫岩副教授、周蔚华教授等一行24人赴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兰坪县)调研。期间,调研团对兰坪县委副书记胡国亮、兰坪县副县长熊仕禄、乡村振兴局局长张江松、扶贫办副主任(原扎局村驻村第一书记)熊卫发进行了访谈。 闫岩副书记访谈兰坪县副县长熊仕禄 同时,调研团在兰坪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义松的带领下先后深入到兰坪通甸镇华丰村、兰坪海升公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甸镇易门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通甸镇海兰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县城永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永兴社区百川民族文化服饰扶贫车间、营盘镇建浩农业、兔峨乡贵足鞋业扶贫车间、兔峨乡永福社区等地,就兰坪县脱贫攻坚产业建设、就业就学方便程度、扶贫车间发展现状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及入户访谈。 调研团入户访谈村民 兔峨乡永福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近年来,兰坪县积极探索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建成了草莓、车厘子、蓝莓、蔬菜等特色果蔬基地和中药材产业园区。通过“公司+党支部+基地+农户”的方式,从务工、地租及资产性收益等方面,增加山区贫困户的收入,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有活干能挣钱。 海升负责人向闫岩副书记介绍现代农业产业园情况 年,海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驻通甸镇,依托通甸镇高海拔低纬度所带来的气候优势发展高原特色生态产业,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不仅销往怒江,还进入昆明,走向全国。目前,在当地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海升现代产业园种植规模已达到亩,主要种植错峰上市的夏季草莓、甜度高的蓝莓和车厘子。给老百姓带来的直接收益已经超过万。有了龙头企业的带动,山区农民正逐步从单一种植模式向多种养殖业发展,向务工经营发展,收入逐渐多样化。 此外,周蔚华教授一行参观了兰坪县融媒体中心,了解县级融媒体发展情况;随后走访了金顶镇金凤村农家书屋和兔峨乡等地农家书屋,调研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周蔚华教授调研兔峨乡永福社区图书馆 闫岩副书记访谈泸水市委副书记刘祖元 7月10日至11日,调研团来到怒江州泸水市,对泸水市委副书记刘祖元、怒江州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原泸水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刘德华、泸水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何龙锋、泸水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原泸水市自把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丽权进行了访谈。 云南一鹤服装厂工作场景 7月10日上午,调研团走访了云南一鹤服装厂。据服装厂负责人侯芳介绍,泸水市上江镇城墙坝易地安置点服装加工扶贫车间项目通过引进企业共同打造扶贫车间就业平台,组建了云南一鹤服装厂,选址在与城墙坝易地安置点毗邻的怒江州职教中心,通过与怒江州职教中心协商,专门为服装厂提供了一栋楼作为车间场地并可无偿使用5年,为服装厂的组建和运营节约了大量资金和时间成本。此外,依托职教中心教育资源,车间可作为农村劳动力实训基地,让更多的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拓展就业渠道。 同日下午,调研团来到老窝镇多多橘园。多多橘园是老窝村户建档立卡户成立扶贫专业合作社,并联合云南省农科院柑橘创新团队打造的橘橼扶贫示范项目。多多橘园还引入了智能滴灌系统以及天空地一体化精准农情测控系统,现代化果园被搬进怒江峡谷,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调研团前往老窝镇多多橘园 调研团在泸水市大兴地镇维拉坝珠海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合影 11日上午,调研团前往大兴地镇维拉坝珠海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并进行了入户调研。该安置点由广东省珠海市帮扶援建,安置了来自8个傈僳族寨子的户人,其中建档立卡户户人。 调研团成员访谈福贡县副县长黎春福 7月12日至13日,调研团来到怒江州福贡县,对福贡县副县长黎春福、原福贡县马吉乡布腊村驻村第一书记桑春林进行了访谈。 群发民族服饰加工专业合作社工作场景 在鹿马登乡阿路底易地搬迁安置点,调研团走访了群发民族服饰加工专业合作社并进行入户调研。合作社在“领头人”此路恒的带领下,挖掘文化优势,主要生产傈僳族、怒族民族服饰。如今合作社的年生产能力达到4万套,产品除了在怒江州本地销售,还远销缅甸、新加坡、泰国、日本等地,带动40户村民致富增收。 13日下午,调研团前往福贡县鹿马登乡最北端的亚坪村。亚坪村是中缅30和31号通道的必经之地。据介绍,亚坪村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山鸡、中蜂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即由党员牵头,以传统产业为依托,从种植、养殖业入手,打造绿色生态农业。 调研团在福贡县鹿马登乡亚坪村合影 7月14日至15日,调研团来到本次调研最后一站——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贡山县)。调研团对派驻到贡山县独龙乡的怒江州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李树权、贡山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钱斌进行了访谈。 调研团成员访谈怒江州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李树权 14日下午,调研团前往贡山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入户调研。独龙江乡地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独龙族的主要聚居地。从毁林开荒到巡山护林、从刀耕火种到依林致富、从与世隔绝到开门迎客,近年来,独龙江乡闯出了一条“不砍树、不烧山”也能脱贫致富的生态脱贫之路,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在迪政当村,调研团拜访了今年75岁的文面女李文仕。李文仕向调研团讲述了自己文面的经历,也提到了她平时会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