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最早指金沙江,行政上指“云南行省丽江路军民总管府”,首府设在今天的丽江石鼓镇。 “丽江”作为地名,始于忽必烈南征大理革囊渡金沙江。金沙江作为长江的支流,最早因发源于青藏高原犁牛山下,被称为“犁水”,后因“犁”与“丽”古音相近,金沙江又称“丽水”。因江得名,在忽必烈统治这一地区后,于元朝至元十三年(年)设置云南行省丽江路军民总管府,丽江地名由此而来,从此未改。 当时的“云南行省丽江路军民总管府”就设在金沙江边,后来才迁至今天丽江古城一带。这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丽江市区不临江?因为最早的丽江指的是忽必烈革囊渡江的地方,后因一面象征性的石制战鼓而改名石鼓。著名的“长江第一湾”就在石鼓。石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兵家进入丽江地区的门户。除了忽必烈南征,红军长征时期也经石鼓进入丽江。 从设“云南行省丽江路军民总管府”开始,丽江正式进入中国的版图,而后元朝实行边疆自治政策,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也就成了实际意义的当地统治者。到明朝木增当政时,丽江实力已相当雄厚,当时的木府被徐霞客称为“宫室之丽,拟与王者”,意思是木府的气势可与当时的明皇宫相比。 据传当时的木府即是模仿明皇宫所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木增家族是非常有野心的,期间曾攻城掠地,占领今天的云南迪庆藏区(即香格里拉及周边地区)、四川甘孜藏区(即稻城和理塘等地)、木里、西藏昌都等地区。这也很好理解今天的纳西族除了分布在丽江,在周边藏区都有分布。当时更多的纳西族因长期定居在藏区,随着时间流逝已藏民化。 年设“丽江专区”,行政专署设在“丽江县”,县城即大研镇,就是今天所说的狭义的丽江古城。所管辖区域除今天的丽江市范围外,还包括今天的整个迪庆藏族自治州,包括今天的香格里拉县、德钦县、维西县等。今天的大理州鹤庆县剑川县和怒江州的碧江、福贡、贡山、兰坪四县当时也属丽江专区。这是建国后丽江最大的一次版图,几乎囊括了整个滇西北地区。当时的滇西北就是丽江,丽江就是滇西北。 年丽江专区改称“丽江地区”,丽江县改“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年12月26日,丽江地区改地级“丽江市”,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一分为二,分别为“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概念里,包括了大研古城、束河古建筑群(束河老城)、白沙古建筑群(白沙街)。 旅游概念上有“大丽江”和“小丽江”之分。人们说去丽江旅游,通常也包括了去丽江周边比如香格里拉、梅里雪山、稻城等地。即所谓的大香格里拉旅游圈,也叫“大丽江”。小丽江的概念也分两种,几乎所有营运的班车上写着的“丽江”都是指丽江新城,而游客乘坐时往往认为指的是狭意的丽江古城即大研古(城)镇。但丽江新城在行政上又属于丽江市古城区,游客就有点摸不着头脑。幸亏丽江新城离丽江大研古(城)镇也不远。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