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夹三江,千山绵千里的怒江大峡谷,有一群被各族群众称为比山猴子还厉害的“光明使者”,他们足行峡谷,把蓝天当纸、以铁塔作笔、以汗水作墨,在崇山峻岭之间,架设座座铁塔,于惊涛骇浪上空,拉起条条银线,用辛勤的汗水为怒江经济社会发展编织了一张安全可靠、科学合理、运行稳定的现代化电网,给东方大峡谷千家万户送去光明,带来温暖、文明和希望。 他们就是云南电网公司怒江供电局广大干部职工。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和怒江州委、州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云南电网公司的领导下,面对电网网架结构薄弱,电网运行稳定性低、增供扩销困难、自然灾害频发等巨大挑战,怒江供电局以南方电网公司创建“两精两优、国际一流”电网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目标统揽全局,按照南方电网一体化管理要求结合怒江电网发展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际,先后投入16.09亿元,全力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形成了以千伏电网为骨干,千伏电网辐射全州各县,35千伏电网连接29个乡镇的网架结构,累计售电量突破亿千瓦时,实现了怒江电网跨越式发展。 电网建设步入快车道 “经济要发展,电力须先行”。电力是怒江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怒江电网起步晚、底子薄,基础设施条件滞后,电力建设步履蹒跚,艰难前行。 近年来,怒江供电局以南方电网中长期发展战略为统领,紧扣公司“1+N+1”创先工作体系,认真谋划怒江供电局长远发展,加快怒江电网、供电服务水平等建设。使怒江供电局可靠性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提升,客户平均停电时间减少至6.13小时,全口径综合线损率降低至7.39%,努力为怒江各族群众提供了安全、可靠、优质的电力供应。 夜幕降临,地处高黎贡山之巅的泸水市古登乡念坪村俄夺各小组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劳作一天的恒化波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观看着电视节目,他和妻子在用粉碎机粉碎红薯条,准备第二天的猪食。 “过去供电不稳定,电灯时亮时暗,看电视都成问题。新的农网改造后,电力特别充足,家里购买了碾米机、粉碎机,干活快多了,非常方便。”恒化波高兴地说。 五年来,怒江电网实现“二合一”,实现全网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调度运营,怒江电力体制得以根本理顺。 为全力做好怒江州扶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供电服务,根据怒江州精准扶贫计划,超前谋划,深度服务易地扶贫搬迁,提前规划电网建设通道和迁改事宜,做到异地扶贫搬迁到哪里,跟踪服务到哪里,电通到哪里。主动对接保泸高速和怒江美丽公路建设项目部,科学规划电网线路,服务怒江路网建设。合理规划六库新城区电网布局和老城电网升级改造,最大限度满足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求。 千伏贡山输变电工程、千伏福贡串补工程、千伏片马输变电工程等一系列重点工程的投产和城农网升级改造项目的稳步推进,怒江全州无电人口实现户户通电,怒江骨干电网布局日臻完善,年售电量从年的6亿千瓦时骤增到年的23.53亿千瓦时,增长.17%,重点贫困村用上动力电,怒江各族干部群众用电更加稳定、便捷,怒江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求得到满足。怒江供电局总资产从8.78亿元上升到25.71亿元,增长.82%,怒江电网更加稳定坚强,企业管理更加精益、供电服务更加精细。 ——年11月4日,独龙江乡麻必当电站技改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全乡户独龙族用户用上了更安全可靠的电力,独龙江供电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 ——年12月5日,贡山千伏变电站母线带电冲击成功,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投产运行。至此,怒江形成了千伏崇仁、兰坪、福贡、贡山四个中心枢纽,千伏电网辐射四县的格局,怒江电力调配能力和外送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截止年末,怒江供电局拥有变电站、开关站60座,其中kV变电站4座,kV变电站14座、kV开关站9座,35kV变电站33座;中小型水电站座,在kV侧并网电站57座,35kV、10kV侧并网电站46座。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辐射全州”的大网架结构,构建出一个强有力的坚强电网,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电网服务水平实现大提升 怒江州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境内拥有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和旅游资源。受地理环境等制约,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国民经济主要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用电量增长缓慢。 电力是工业的血脉。“十二五”期间,依靠丰富的水能和矿产资源,怒江加快了“电矿强州”的发展步伐,一批批工矿企业项目纷纷落地,工业硅生产加工、电解锌、电解铅项目、建材加工企业、工业园区建设得以推进,工业行业用电量大幅提高。但由于电源、电网、负荷不协调,电网结构、电源布局和负荷分布不够匹配等原因,导致丰盈枯缺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窝电、缺电并存。 针对电力产业中存在的“有电送不出、用电送不上”问题,怒江供电局依据“统筹电网结构优化、北部区域电力外送、南部区域电力调配消纳”的原则,结合怒江特殊地理环境和电网建设实际,不断提高电力规划科学性,认真研究电网调度运行方式,增强电网规划与电源规划的协调性,科学安排改进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及电能输送方向,重点加强跨区输电能力建设,加强送受端电网的配置建设,全面加快电网优化改造建设速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怒江供电局按照调控一体化“统一平台”及州县一体化的原则,实现技术支持系统的纵向集约。进一步规范怒江供电局现有运行管理模式,按照“管理集约、资源优化”的思路优化调度运行管理。将调度、控制、监视进行有效整合与调整,实现调度与变电运行两个专业的横向集约,提升系统运行安全高效水平。实现技术支持系统的纵向集约,做好调度机构的集约及二次专业的集约管理工作,实现调控一体化目标。推动电网网架结构不断得到巩固,变电站设备技术不断得到升级改造,实现了变电站的远程监控,形成“一监控+四巡维”的变电管控模式。保障了整合后调度业务的平稳过渡,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如今,怒江农村供电可靠率由年的97.64%提升为年的99.%,使山区群众实现从“用上电”向“用好电”的转变。 “现在,高山村寨的电力供应非常充足,村里办起了茶叶加工厂、草果加工厂,收入增加了,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党支部书记李建文说。 怒江每一个家庭都用上安全、稳定的电,过上舒心的日子,是云南电网公司怒江供电局的追求。云南电网公司还将投入1亿元用于独龙江乡电网与大电网连接,争取明年把独龙江电网接入贡山大电网,彻底解决独龙江远期供电负荷不足的问题,为独龙江率先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 社会帮扶诠释南网情深 走进兰坪县营盘镇松柏村,田间地头,三面光水沟里流水潺潺;道路村头,一盏盏路灯笔直耸立;高山原野,片片核桃青翠葱茏,生机盎然。 “怒江供电局帮我们修水沟、安路灯、育产业,村里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乡亲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松柏村委会主任罗青松高兴地说。 松柏村是兰坪县特困村,村民以傈僳族、白族、彝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为主。怒江供电局挂钩帮扶松柏村后,及时派出专人到松柏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局班子成员多次进村入户,实地开展摸底调查,了解村情民意和致贫原因。 了解到该村灌溉和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久悬未决,怒江供电局投资55万元修建了一条引水渠,引入山涧溪水到村里,增加有效农田灌溉面积亩,9个村民小组户人因此受益。解决了困扰了该村几代人的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 结合该村林地、草场资源丰富的实际,怒江供电局联合县政府扶持村里成立宏丰养殖公司,先后投入78万元以股份形式经营,依托农户养殖传统,将肉牛和毛驴作为养殖重点。并联系农科所等单位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前期培训,带动贫困农户积极运用科学饲喂等技术科学养殖,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产出效益,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目前已建成养殖棚2个,饲料加工棚1个,根据规划,该合作项目终期计划建成钢架大棚6个,共平米,养殖房总计36间。 怒江供电局还为松柏村安装了50盏照明路灯,解决了松柏村户外公共场所夜间照明的问题。拿出3.5万元的扶贫款项,为松柏村委会购置了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品,改善办公条件。发动全局员工为因病致贫村民王群英捐献爱心款项元,结合云南电网公司政策和扶贫联系点实际,从扶贫联系点中选报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参与到公司“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活动中,利用云南省电力学校的教育平台,定向培养潜在的人才加入到电网企业的大家庭。年,怒江供电局将继续加大对扶贫联系点的扶贫投入,帮助松柏村真正实现产业脱贫,助力松柏村与全州其他地区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按照对口扶贫“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既定目标。怒江供电局将通过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等措施,全方位实施精准扶贫,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将松柏村建设成环境优美、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初冬的独龙江河谷,青山叠翠,江水碧绿。夜幕降临,独龙江岸灯火通明。独龙族村民木卫青劳作归来,泡上热茶,与家人观看着电视节目,其乐融融。 “过去独龙江供电不稳定,电灯时亮时暗,有时还得在电灯下点蜡烛。现在好了,电力特别充足,家里所有电器同时打开都没问题。”木卫青所感受到的变化,源自独龙江独立电网的建成运行。 年以前,独龙江乡仅靠一个修建多年装机千瓦的小型电站进行局部供电,加之没有配套供电线路设施,能勉强用上电的除乡政府所在地的6个村民小组外,其他34个村民小组、户人家处于无电状态。 为了解决独龙族同胞的用电问题,年起,云南电网公司“户户通电”工程队伍挺进独龙江,以一项被誉为国内难度最大、风险最高、单位成本最高的户户通电工程“点亮独龙江”。 年,独龙江供电所正式成立,全面承接独龙江地区的电网运营和供电服务工作。年10月,独龙江乡正式实现了无电人口“户户通电”,独龙江乡行政村通电率、自然村通电率和户通电率均达到%。 年5月,怒江供电局在独龙江建成全国首个20千伏独立电网,从根本上解决了独龙江人民的用电问题。同年11月,投资万元建设的麻必当电站技改工程正式投产发电,改变了独龙江历时8年的单一电源发电的现状,形成了“北有孔目,南有麻必当”的“双电源”供电格局,不但能满足居民的照明用电需求,而且能保证居民电磁炉、洗衣机、电饭煲等常见家用电器、工厂小型工业生产的需要,真正开启了独龙江乡以电代柴、以电代薪的时代,为独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从年开始,按照省发改委的要求,对独龙族居民实行“以电代柴”电价,即居民用电的单价为0.2元每千瓦时的基础上,居民50%的电量作为“以电代柴”电量,免收电费,折算下来,实际上独龙族群众的实际电价仅为0.1元每千瓦时,改变了独龙族群众的生活习惯,极大地保护了独龙江地区的生态环境。 独龙江一年四季多阴雨,冬天则雨雪交加,泥石流、雪灾等常常损毁供电线路。独龙江供电所二十多名员工常年坚守在这里,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怒江精神。电杆倒了,雪雨中又重新立起,线断了,又重新被架设;电站的拦污栅被堵了,他们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跳入寒冷湍急的河流,清理树根、朽木,战胜了无数起自然灾害,保障了电站的正常运行,最大限度保障了独龙族群众的正常用电。演绎了一出出感人的“点亮独龙江”事迹,成为南方电网公司社会责任示范基地,更成为南方电网公司在滇西北地区企业形象的一张名片。 据统计,自年以来,怒江供电局用于独龙江乡电网规划建设和生产运维的累计投资已达1.2亿元,而该地区同期的累计电费收入仅为万元,投入和产出比高达:1,央企的社会责任让这个惠及近独龙族同胞的善举继续焕发新的活力。 “在独龙江乡脱贫攻坚中,南方电网的工作到位、扎实、超前,对独龙族人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很大贡献。”老县长高德荣在提到独龙江乡发展变化时,如此评价电网工作。 “比山猴子还厉害的送电人!”是独龙族人民对怒江供电人的最高褒奖。 “在独龙江乡帮扶的建设大潮之中,广大供电人攻坚克难,无私奉献,他们用脚步丈量独龙江,用双手编织电网,用真情点亮独龙江的夜晚和梦想。开启一个民族的光明之旅,帮助他们更快地摆脱贫困,融入现代文明。”独龙江乡党委书记和进义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独龙江国家公园和旅游业的发展,20千伏独立电网已难以满足独龙江长远发展的用电需求。 今年6月,怒江供电局启动独龙江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计划投资万元,新建千瓦储能站1座,千瓦移动式柴油发电机组1台,并同步建设独龙江能源互联网监控中心系统。目前该项目正在稳步开展中,项目投产后,可以满足近期独龙江乡负荷发展的供电需求,并大幅提高独立微网的智能化水平和供电可靠性。 帮助独龙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是一个光荣的政治任务,在云南电网公司的统一领导部署下,怒江供电局将进一步从电网建设、精益化管理上下功夫,做好独龙江乡决战脱贫攻坚的先行官和护航者。(李寿华阚小龙)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