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怒江大峡谷 源自唐古拉山,奔腾公里流入安达曼海的萨尔温江,在云南境内造就了地球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怒江大峡谷”,在长达公里的河谷中,遗世独处着如丙中洛、桃花岛、秋那桶、雾里村等众多方外之地。 高山峡谷和温暖潮湿的亚热带山地气候形成了大峡谷内奇异的风貌,即便是在冬天,峡谷内依旧姹紫嫣红,色彩斑斓,碧绿的江水如一条丝带系在峡谷中央,蓝天、白云、朝霞、雪山,白天的日光让行走者感到温暖舒适,夜晚的火塘,可以安抚一天疲惫的身心。 怒江大峡谷是傈僳族的最大聚居地,更是怒族和独龙族的唯一聚居地,还有普米、白、彝、纳西、藏、景颇等数十个民族。奇特的是,这里没有民族、宗教、国籍之分,怒族、僳僳族、独龙族、藏族、汉族等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等各宗教并存,中国人、外国人携手行进,只要热爱生活,都可以在这里享受安然恬静。 毫无疑问,探秘怒江大峡谷,找寻被遗忘的文明,就是我们的诗和远方,而走一趟怒江大峡谷,更是你脱离普通游客、蜕变为真正旅行者的淬火之旅。 活动特别看点: 老姆登基督教堂 高黎贡碧罗雪山下,怒江峡谷中,听起来仿佛如瓷器、丝绸这般传统中国味道的地方,蓦然惊现“教堂”这种域外文化元素的混搭,实在是值得我们好奇一下: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味道的峡谷? 知子罗旧城 多年前,远古氐羌系统中的一支乌蛮部落后裔,越过碧罗雪山,从澜沧江两岸来到怒江繁衍生息,他们自称“怒苏”,是碧江怒族的起源。并逐渐成为了怒江流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的重要城镇。新中国公路修通后,知子罗因区位原因,逐渐变成了一座废弃的古城,却完好的保存了千百年的生活痕迹。 怒江春浴“澡塘会”(春节) 雨季过后,六库登埂“温泉十六汤”便从退却的江水中露出来,沿江一线有诸多天然温泉从江边石缝中溢出,水温大约在50℃—70℃之间,是绝佳的天然温泉。而每年春节前后,来自贡山、福贡、泸水和兰坪县境内成千上万的傈僳人则会携家带口、备齐食物欢聚到这里赶澡塘会,少的7天,多则半月,进行每年一次的“春浴迎春”仪式,泡澡沐浴,祛病强身,洗去一年的辛劳和污晦,迎来新年的吉祥。 利沙底石月亮 江边的沙底村看群石景观,著名的石月亮也是在这里,远远望去,江对岸高黎贡山山脉中的一处海拔米的峰巅被一个深洞穿透山体,恰似一轮明月高悬于山林峰海,与天空连为一体。 怒江溜索 怒江大峡谷两岸巍巍神山,生活在两岸的怒族、傈僳族、独龙族等人智慧的在悬崖绝壁上开凿通道,在奔腾的江河上架起飞桥。人马吊桥、溜索,就是他们智慧的发明之一。到了 如果不尝试溜索过河,就等于没有到过怒江,就无法真正感受到怒江的惊涛巨浪,换个角度看两岸的迤逦风光。 方外之地丙中洛雾里村 工业时代之后,或许只有在物质贫乏的地方才能保持着世外桃源的容貌,而我更愿意相信丙中洛是对工业文明保持着拒绝的心态孑然孤傲的一个方外之地。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象合拢的双手将丙中洛捧在手心,雪山环绕,怒江从北部的秋那桶深谷进入丙中洛。这里生活着怒、藏、独龙、傈僳等民族,原始宗、藏传佛教、教天主教、基督教并存,被称作“人神共居的地方”。 怒江大拐湾 怒江流经云南贡山县丙中洛乡日丹村附近时水流由西向东急转,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就是怒江第一湾,弯上的小平原有村庄,处处都是田园风光,让人向往。 重丁教堂 大山深处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堪称怒江大峡谷中最漂亮的天主教堂。由法国传教士任安守耗时10年于年建成,“文革”期间被毁,年在原址重建,规模较之原来的小些。 最后的纹面女 独龙族纹面女是当今世界上为数不多尚存的纹面现象之一,最年轻的纹面女也已经六十多岁,年纪最大的九十多岁,每年都有独龙族纹面女去世。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独龙族纹面女就将彻底消失。 独龙江 云南高黎贡山独龙江地区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形成封闭式的地理坏境。瑰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原始粗犷的独龙族文化和每年长达六个月的风雪封山期使得独龙江充满了神秘。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