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可以吃什么零食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818842.html

开讲嘉宾:段赵于菲

大家好!我是今天英华小讲坛的开讲嘉宾段赵于菲。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白族的历史与文化》。

在开讲之前,我首先问同学们几个问题:你们知道中国有几个民族?云南省有几个民族,其中云南世居的少数民族有几个?他们是从古代云南的哪三个族系发展而来的?

对了,中国有56个民族,云南省有52个民族,其中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他们来源于古代西北的氐羌、东南的百越和南方的濮人三大系统民族。

在了解白族的历史与文化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古代中国华夏族(汉族的先民)的夷夏观吧!

古代中原人自称华夏,以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为天下之中心,把中原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从夷狄戎蛮这几字的构成中有虫鸟兽等来看,华夏族对周围少数民族是蔑视的。东夷是先秦时代中原王朝对中原以东各部落民族的称呼;西戎是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狭义指氐羌诸部,广义则指中国西北部以犬戎为主的各少数民族;南蛮是对中原以南少数民族的称呼;北狄是对中原以北少数民族的称呼。而云南当时属于南蛮之地。

一、白族的来源

白族源于甘青高原的氐羌系统民族,白族的先民的民族名称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呼:先秦时期,称为氐羌、戎→汉晋时期,被记称为僰人→唐宋时期,被记称为白蛮→元时清时期,被记称为白人、白子、民家、勒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在完成民族识别工作后,统一称为白族。

二、白族迁徙的历史与线索

羌人英雄无弋爰剑及其后裔在先秦时期畏秦之威不断南迁,《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羌无弋爰剑者,秦厉公时为秦所构执,以为奴隶。……诸羌见爰剑被焚不死,怪其神,共畏事之,推以为豪……其后世世为豪……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迹,兵临渭首,灭狄释戎。忍季父卯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之河曲西数千里,与众羌绝远,不复交通。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牦牛种,越嶲(xī)羌是也;或为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自爰剑后,子孙支分,凡百五十种。”说明氐羌人已南迁到西南地区。

发展到汉代,西南地区开始出现了关于僰人的记载,《史记·西南夷列传》说:“秦时,常頞(è)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当作闭)蜀故徼。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筰马、僰僮、髦旄牛,以此巴蜀殷富。”五尺道位于今天云南省昭通地区盐津县豆沙关,是先秦时期就开辟的当时古代云南与内地的唯一官道,也称为南夷道,现存的五尺道上还有深深的马蹄印。汉代的僰人是氐羌人与汉人融合发展后形成的一个民族,“僰僮”即僰族的奴隶,说明僰人当时经济较为发达。汉晋时期的僰人就居住在僰道,这个僰道就在今天四川的宜宾市,正是由于当时僰人聚居于此,所以这个地方才被汉武帝命名为僰道。

随着汉代对云南地区治理的加强,大量的汉族不断南迁,迫使僰人受到压迫不得不向南迁徙,他们沿着五尺道进入了云南昭通地区,势力强大;从昭通出土了一枚“汉叟夷长印”,说明共源于氐羌的叟人在昭通地区与僰人杂居共处一起,关系密切。之后僰人与叟人一直源源不断向南向西迁徙移动,来到了今天的昆明,所以后来史书中有“滇僰”的记载,后经过楚雄最后聚居到了今天的大理地区。所以顺着白族先民的迁徙路线来看,今天云南昆明、楚雄等地有白族居住也就理所当然了。

唐代的《蛮书》记载说:“西爨(今滇中至滇西一带),白蛮也。东爨(今滇东至滇中一带),乌蛮也。”大致勾勒出了白族先民白蛮的分布地。“爨”是晋朝南迁的汉族,在晋朝时势力比较强大,整个云南地区其实都在爨氏的统治之下,所有才说是“西爨”“东爨”之地,爨氏与当时的僰人、叟人、昆明人关系密切。

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诸夷风俗》记载说:“白人,有姓氏。汉武帝开僰道,通西南夷道,今叙州属县是也。故中庆、威楚、大理、永昌皆僰人,今转为白人矣。”这说明,元代白蛮已被称为白人了。中庆即今天的昆明地区、威楚即今天的楚雄地区、大理即今天即大理地区、永昌即今天保山地区。说的是这些地方的僰人,全都称为“白人”了。

《白族简史》记载说:“滇僰、叟、爨是汉、唐间白族先民的主体民族;但在其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还同化或融合了一些其他民族。当然同时也有一些本族人民分化出去加入了其他民族中。”从白族的迁徙历史和线索来看,白族是由多个民族融合发展最后形成的。

三、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的白蛮

为什么要给大家讲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的白蛮呢?那是因为南诏国和大理国都是以白蛮为主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特别是大理国,其开国君主就是白蛮段思平。

南诏国是以乌蛮(今天彝族等民族的先民)、白蛮民族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与唐朝相始终,是云南历史上较为重要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南诏国与唐朝关系密切,但后来与唐朝的三次天宝战争后,南诏国日趋衰落;南诏国后期,东方黑爨三十七部势力较强,支持白蛮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国。

大理国是以白蛮、乌蛮民族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与宋朝相始终。大理国时期,云南因宋太祖力所不逮而“宋挥玉斧”划为国外,所以它与宋的政治关系不密切,但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大理马、长鸣鸡等通过在与滇东接壤的广西横山寨开设的市场进行交易。

四、白族的发展

元明清时期,随着封建王朝国家对云南统治的不断加强,白族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由于民族内部发展不平衡,有了不同的民族名称,所以有了“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聚居于大理洱海区域、贵州、湖南等地的为“民家人”,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勒墨、那马”则散居于怒江流域兰坪、维西、福贡等县,经济文化水平与邻近的怒族、傈僳族相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族获得了大发展的条件和时机,并在云南省成立了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随着白蛮先民的迁徙与发展,白族除大部分分布在云南大理地区外,还有少部分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南桑植等地。

早在汉晋时期,僰人就是经济比较发达的民族,“夷中最仁,故字从人”,所以才有了“僰”字从人而非从鸟兽的记载和称呼。从白族的历史发展历程来看,他与汉族关系最为密切,对汉文化的学习使自身的经济、文化均有了大发展。

五、白族的文化

(一)宗教信仰

本主崇拜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本主白语叫“武增”,是“本境福主”的简称,意即“我的主人”。他们是白族村社的保护神,有的一个村供奉一个本主,也有几个村供奉同一本主的情况。此外,白族还信仰佛教。大理宾川鸡足山是中国第二大佛教圣地。

(二)服饰文化

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女子头饰代表着大理的“风花雪月”:垂下的惠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舞蹈道具霸王鞭;男子身着扎染马褂,舞蹈道具八角鼓。

(三)饮食文化

白族注重节庆,几乎每个节日都有一至数种应景食品,有砂锅鱼、砂锅豆腐、乳扇、生皮、三道茶(苦茶、甜茶、回味茶)等。

(四)节日文化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很有特色,远近闻名。

(五)建筑文化

“坊”(一栋三开间、两层楼的房子)是白族民居院落组成的基本单位。从外观上来看,两种布局在白族民居中比较常见,一是“三坊一照壁”,二是“四合五天井”。

建筑通常采用中原殿阁造型,飞檐(yán)串角,但多用石灰塑成或砖瓦垒砌。除大门瓦檐裙板和门楣花饰部分用木结构外,余以砖瓦结构为主。木质部分凿榫(sǔn)铆(mǎo)眼相结合,与砖瓦部分错落有致,精巧严谨。楼面以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织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富丽堂皇,古朴大方。

同学们到了大理,除了欣赏美景外,可要好好品味一番白族的各种文化哟!

读史明智,鉴往知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