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得了白癜风应该注意什么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612/6323919.html
编者

知子罗,距昆明多公里,翻过大山就是缅甸,山高路险。黄睿老师形容去这地方的艰辛:走一次再也不想去第二次了,路途遥远、艰险,开车时高度紧张,有时精神恍惚犯迷糊,塌方、长时间堵车,下着雨山上落石,路面大坑积水……总之,一言难尽。

黄老师远在昆明却跟上海国际摄影沙龙结下不解之缘,无私帮助、积极支持,作品极具特色,后期制作精良。今天开始连载三天他的“被遗忘之城——知子罗”。

这是黄老师以笔名发表的作品:

影武

印象派

影武

秘境吴哥窟

“知子罗”是隐藏在怒江大峡谷里的一座小城,读音是傈僳语“好地方”的意思。小城背靠碧罗雪山面向高黎贡山,坐落在碧罗雪山西麓海拔米处的山梁之上,从远处望去,云雾缭绕,梦幻而又浪漫。

沿着崎岖的山路进入这座城,就仿佛穿越时间隧道回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的一切几乎都保持着原来的样子,永远地定格在了那个遥远的时代。

漫步小城,目及之处一片颓唐,老旧的建筑,斑驳的砖墙,屋顶的荒草在在风中摇曳。恰逢是阴雨天,行人稀少,地面湿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薄雾,只有楼宇间破旧门窗飘出的篝火炊烟和树木枝头受到惊吓的家禽为这破败的景观徒添一些生机。

当年,小城整体搬迁时,专门从大理请来能工巧匠修建的八角楼图书馆刚刚竣工还没用上一天,刚刚装好门窗的银行又把门窗卸下,能容下千人的电影院也仅仅放映了三天。政府搬迁后,一些不愿离开的村民陆续搬进小城,有的住进了政府大院,有的住进了银行、财政局,有的几家人就分住在宽阔的新华书店。

“甘雨杯”年一季度摄影季赛启动

点此进入

转眼间四十多年过去了,山体并没有滑坡,小城仍居住着一百来户人家,许多年来,有能力走出大山的人陆陆续续都走了,城里只剩下破败的楼房,围着篝火取暖的老人和偶见嬉戏打闹的孩童,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的过着一样的时光。

小城一直是历史的见证者,一个多世纪以来,潮起潮落,风云变幻,这里曾伴随着历史的沉浮起起落落,几度兴衰;如今,它就像一位迟暮的老人,随着岁月的流逝,或许有一天也终将被人们所遗忘,存在过的一切痕迹,也会如天空中的云雾随风飘散,只留下高耸入云的大山和奔流不息的滚滚怒江。

一千多年前,氐羌的一支乌蛮部落后裔,从澜沧江越过碧罗雪山,到达怒江之上的知子罗繁衍生息,他们称为“怒苏”,是碧江怒族的起源,往昔从古南诏国(现大理)经知子罗再翻越碧罗雪山到达高黎贡山只需一天就可以进入缅甸。自此之后,知子罗成为古老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和集市之一。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年,云南地方政府派遣怒俅殖边队进驻这里,设“知子罗殖边公署”,年改设为“知子罗行政委员公署”,年改为“碧江设置局”。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一度成为怒江流域的核心城市,怒江州府和碧江县府都设在这里,常年有部队驻扎,成为怒江州最繁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因知子罗地处山腰,地理位置受限,加之当时有地质学家预测整座城市有山体滑坡的风险,后来怒江江边公路开通以后,它的命运就此改写。年,怒江州府下迁到六库,年,碧江被撤销县制分拆为两部分,分别并入泸水县和福贡县,昔日辉煌的碧江就这么从地图上消失,只在原址上留下了所谓的“废城”——知子罗。

送3元无门槛学习优惠券,享受网络学习乐趣: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我与慈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