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医院专家 http://pf.39.net/bdfyy/dbfzl/211210/10057623.html 怒江和澜沧江两岸的古老居民怒族由早期居于今云南省福贡、贡山的土著与唐代“庐鹿蛮”的一部分发展而来。怒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有四个支系:怒苏支系,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县和福贡县;柔若支系,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县,少量分布在泸水县;阿侬支系,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县;独龙支系,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的丙中洛。 怒族地区从8世纪起,先后受云南的南诏、大理政权管辖。元、明以后属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统治。17世纪开始,怒江怒族除受丽江木氏土知府所属的维西康普土千总和叶枝土千总统治外,还受察瓦龙藏族土千总和喇嘛寺及兰坪菟峨白族罗姓土司的管辖,此外,迁入怒江地区的傈僳族头人也开始强占怒族土地,甚至掠夺人口作奴隶。这样,怒族人民不仅要向纳西、藏、白各族土司和喇嘛寺缴纳贡物,而且还要受傈僳族统治者的压迫剥削。与此同时,怒族社会内部也不断分化,族内也出现了家庭蓄奴,有的蓄奴户从独龙族地区通过放债换取奴隶,然后再转卖到其他地区,这种蓄奴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初期。 18世纪中叶以后,社会生产力较前有所发展,农业有各类作物,手工业也有了相当发展。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于年在怒江地区先后成立菖蒲桶(贡山)、上帕(福贡)、知子罗(碧江)等三个“殖边公署”,后改为行政委员公署,年至年,民国政府又将三个公署改为设治局,步步加强对怒江地区的统治,对人民横加各种苛捐杂税。 有压迫就有反抗。历史上,怒族人民曾不断掀起反对压迫的斗争,其中较大的有:年参加傈僳族弄更帕领导的反对清朝官吏和泸水土司的斗争;年参加以傈僳族恒乍绷为首的反清及反康普土司的斗争;年福贡的傈僳、怒等各族人民又举行联合武装起义,杀死了设治局长等人,烧毁了所有档案、税契、债簿,并占领设治局近一个月,迫使设治局不得不下令减少赋税。 怒族人民积极参加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为维护祖国统一与边疆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19世纪中叶以后,英国殖民者以缅甸为据点,不断向云南怒江地区侵略扩张,美、德、法等帝国主义者也接踵而至,他们披着“传教士”、“科学家”、“探险家”的外衣,从事各种间谍活动,严重地影响到我国边疆安全,激起了怒江各族人民的愤恨。怒族人民连续不断地掀起了反帝斗争。年,贡山爆发了傈僳、藏、怒、独龙等族人民参加的反对白哈罗天主教堂法帝国主义者横行霸道的斗争。年福贡木古甲一带的怒、傈僳族人民又联合起来焚毁该村的教堂,拒绝向帝国主义分子售粮和带路,不准他们再从事破坏活动。 年到年,日本侵略军进犯泸水县,烧杀抢掠。许多怒族群众参加了“福碧泸练游击自卫队”(即福贡、碧江、泸水及当时保山属的练地),开赴前线,浴血奋战,有力地支援了滇西北战场的全面胜利。怒江地区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始终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对保卫祖国边疆,促进怒族人民的生产与生活,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前,怒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分布在兰坪菟峨公社和少数散居在维西县的怒族,生产和生活水平与汉、白、纳西等族相似,早已进入封建社会。泸水、福贡、贡山的怒族,社会发展则比较迟缓,私有制虽已确立,并开始有了阶级分化,但土地占有不集中,还保留着原始公社制的残余。 年春,怒江全境和平解放,怒族人民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和帮助下,在怒族广大群众的艰苦奋斗下,怒族地区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以前的封建陋习也彻底的得到废除,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