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歌,不能一天不唱

在中国西南地区,有巍峨高耸的高黎贡山,有举世闻名的怒江大峡谷,有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自然景观。能歌善舞的傈僳族人就生活在这壮丽秀美的风景之中。歌舞是傈僳族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正如他们的民谚所说:盐,可以一天不吃;歌,不能一天不唱。有歌常常就伴有舞,傈僳族人们通过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也将原始劳作的生产活动编入自己的舞蹈之中。

刮克舞的分布

傈僳族舞蹈刮克又称打转舞,可意译为欢乐跳。分支较多,流传于怒江大峡谷福贡县、泸水县的傈僳族村寨,是傈僳族传统的娱乐性集体舞蹈。泸水县的刮克舞多以生产舞为基调,表现形式与福贡县刮克舞大同小异。

刮克舞详解

相传傈僳族刮克舞是傈僳族先民为吓跑和踩死在播种季节偷吃粮食的鼠精而编创的舞蹈,也是傈僳人民日常生活中普遍流行的一种集体性舞蹈。刮克舞的起源年代不详,地点多在广场和屋内火塘边。刮克由一人或数人站在中间,众人围圈而舞;无伴奏刮克是以踏地为节,男女老幼围成一大圈舞跳。动作豪放,情绪高昂,跳至高潮,便会一起欢呼哇溜玛、霞溜玛(意为跳得多和谐、多欢畅),表现出傈僳人的团结、豪迈的民族精神。年傈僳族刮克舞成功申报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舞蹈种类

舞蹈分期奔刮克和踢踏刮克两种。期奔刮克由一人或数人手持乐器期奔或笛哩图在中间领舞,众人围圈伴舞。踢踏刮克以跺脚、搓脚为节拍,众人饮酒庆贺,围圈而舞。舞蹈有扭摆舞、围猎舞、种谷舞、摇篮舞、射箭舞等70多个套路。

舞蹈特点

手牵手,单脚跺步顺时针起舞,有踏脚、跺脚、翻身、转圈、拍手等动作。舞蹈的跺脚声、搓脚声和竹楼地板的鸣响声相互交融,极易点燃人们内心的激情,极富感染力。刮克舞不仅给人一种原始、野性、粗犷的感觉,还向人们展示了傈僳族团结友爱、热爱生活的乐观心态。

刮克舞现状

现在会跳刮克舞的老年人很少了,傈僳族人民都在做抢救性的搜集工作,他们会到村子里去采访、挖掘。之后傈僳族刮克舞代表性传承人会把它提炼出来,再到附近的学校、村寨去表演、传承。在年把他们的傈僳族刮克舞带到云南省大家乐群众文化彩云奖决赛展演中,获得了金奖。他们的刮克舞保留了最原始的舞步,观众看了都觉得很新奇,很有味道。

走出贫困

怒江老人以前有句老话叫:到怒江大峡谷山上,猴子看了都会掉眼泪。过去他们没有交通工具,要靠脚力爬上山。现在在政府的帮助下,路通了,也有了车,人们还在山上种植了草果和核桃,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

·END·

排版/鲤鱼

内容声明:图文综合整理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