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治白癜风贵阳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624573.html

路加户外~为您记录旅行的每一个精彩

云南,是很多亲们向往的旅游胜地,多姿多彩的云南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

滇西,自古以来更是神秘之地,这里有险峻的高山峡谷,怒江穿流,临近国境,不远的年代也曾发生过中国远征军惨烈的滇西战役。

年3月13~20日,路加户外的好友们踏足云南这片美丽土地,品味多彩的民族风情,寻觅人神共居的茶马古道。

跋山涉水,翻越高黎贡山,探索只有少数人到达的原始森林,重走远征军之路,触碰那一段尘封的战役遗迹。

先来欣赏一下花絮吧

一二三,出发!

我们的第一站~大理

大理白族自治州,这里是金庸笔下的大理古国,冬暖夏凉,以秀丽山水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大理三月好风光,所以在春季,前往大理再适合不过了。

洱海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湖”,白族先民称之为“金月亮”,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

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洱海共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湖水清澈见底,被称作“群山间的无瑕美玉”

正值樱花盛开。

洱海上的网红桥。

大理的自然风光以“风、花、雪、月”四大奇景闻名天下。“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个中传说看官就自己查询吧。

以我们的FB传统,自然不能放过当地美食。

我们的旅行开始了。滇西,被称为云南最美的净土,这里有著名的怒江傈僳自治州,景色优美,却少有游人踏足。

从大理出发,沿着一路向北,从澜沧江到怒江,在怒江大峡谷中穿行。所谓怒江,其实是中国最长国道G的一部分,从六库至丙中洛,全长.86公里,由原国道丙六公路改扩建而来,将原来一天的行车时间缩短为5、6小时。:上游藏语叫“那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入云南省折向南流,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全长千米,这是仅次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及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世界第三大峡谷。还有著名的,是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在云南并排流多公里,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异景观,已经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怒江目前是中国唯一一条没有建造水电站的河流。

怒江上的捕鱼人。路上的勒杜鹃,一棵树上开出很多种颜色的花。

滇西地处边境,又加上新冠疫情,检查特别严格。

怒江天险傈僳语称为“腊跨洛”,有着动人的爱情传说,此处被视为傈僳族的虎氏族发源地。

这里怒江江面很窄,约20米左右,两岸峰峦重叠,怪石林立,峭壁如削。江中有一块2米见方的巨石横卧江心,江水从巨石两侧跌落而下,浪花飞溅,惊涛拍岸,轰鸣声震耳欲聋,响彻峡谷。

中间的巨石上据说还有老虎的脚印。

从前,碧罗雪山山脚住着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只有父女两人,父女俩以打猎捕鱼为生。女孩从小生长在峡谷密林里,从小就以百兽花草为伴,聪明善良,当她长到18岁时已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大姑娘了。话说高黎贡山上则有一只受魔法诅咒而变成老虎的王子,从小就整天看着江西的小女孩,同时他自己跟随着不断长大,自己心中对她的情意也不断随着成长,但是怒江阻隔着他到江西与姑娘相会。而江西的姑娘同样注视着江东老虎的变化,从小也十分同情他的遭遇,同样也就日久生情,经常出神地看着江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想了许许多多的办法,但始终都无法相会。江东的老虎感到非常苦恼,最后决定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见到她一眼。于是老虎走了三天三夜,终于到了最为险峻、最狭窄且江中有一块石头露出水面的地方,便奋不顾身地跳到江中的石头上,再往前一跃就跳过了江面。老虎与姑娘终于相会了,天神看到了人间这一幕动人的情景,便将老虎身上的魔法给予解除,恢复了王子的原形,同时祝福他们多子多孙、幸福美满。从此以后,他们就在这里繁育后代,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他们的子孙后代就是今天怒江大峡谷中的虎氏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

废城~,碧罗雪山旁的记忆之城。

沿着怒江G(美丽公路)往北过匹河村就到了这座绝美废城,她像一台时光机,带你瞬间穿越回四十年前。知子罗在傈僳语中是“好地方”的意思,这座险峻的悬崖之城曾经是怒江州最繁华的首府,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曾经商铺机关林立,人流熙熙攘攘。它的命运因年的一场大雨而改变。

持续半个多月的大雨使知子罗附近的山体出现了多处滑坡,专家勘测得出结论:县城处在风化带、地震带和滑坡带上,危险系数高,于是政府弃城迁往东边的泸水县建州府。年,因地质专家指出知子罗在巨大的滑坡体上,城里的居民被全部疏散,知子罗成了一座空城。这里有巨大的毛主席画像,雄伟的图书馆,锅炉房,水塔,供销社,信用社,墙上写着傈僳文………但城里却空无一人,时间仿佛静止在了这里。

流连废城,处处有穿越时空的错觉。老县城最高点“八角楼”,也是县城入口处,几十年风雨,字牌历历在目,只是人去楼空。墙上的语录宣传,仍是“文革”时期的产物。

墙上写着傈僳文,这是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大写字母正反颠倒形式的拼音文字,又称“圣经文字”。

知子罗人走城空,成了一座被命运抛弃的废城。

现在城里还有5户原住民,四十年过去了,未知的灾难还停留在预言中。

废城的生活似乎也停留在了上世纪80年代。

云海之上,震撼之美

福贡县老姆登村,因为处在“驼峰航线”标志性山峰“皇冠峰”而闻名天下,他的山形拥有一种王者的风范,真的就是皇冠的感觉。

老姆登是欣赏它的绝佳之地,“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

晚上,我们来到老姆登的怒族人家做客。

自称“怒苏”,“阿怒”、“阿龙”和“若柔”,是怒江和澜沧江两岸的古老居民。是中国人口较少、使用语种较多的民族之一。

我们的晚宴是

烤乳猪,是怒族手抓饭的主菜。

高山放养的小乳猪,抹上特制的香料,在柴火上慢慢炙烤,直至皮层焦黄,外脆里嫩。还有”琵琶肉“,其实就是经年老火腿肉,用的是怒江的土猪肉腌制,因火腿外形酷似琵琶而得名。用火燎去毛垢,大块的炖煮,然后带皮切成薄片,肥瘦适中,油亮绵韧。

放菜肴的竹簸箕,用芭蕉叶垫底,配上咸菜和蔬菜。最后扣上鸡油拌饭,色泽丰富,味道醇香的手抓饭就可以上桌了。

不用碗筷,徒手抓取食物的方式,让我们即感到惊喜又享受。

怒江人嗜酒,招待客人一定先上酒,喝酒也厉害,一声“伊拉朽”就干了。

怒江人自己酿酒,自己制作酒具,自己创新喝酒的方式。爱喝酒可能是这里气候造成的,怒江高山寒冷、湿度大,喝酒能够驱寒。还有怒江山高坡陡,干活要爬好多山、异常艰苦,喝酒能够解乏。

怒江最独特的喝酒就是“三江并流”,三江并流的本意是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汇聚在一起。可是在酒桌上,“三江并流”被赋予了新的内容,热情好客的怒江傈僳族待客,进门三杯酒,最后一道即被称为三江并流。

“三江并流”,两个姑娘坐在你的腿上,脸紧靠着你的脸,三张嘴都贴在酒杯上,端着酒杯作出三个人一起喝酒。

晚餐后,好客的主人为我们跳起

达比亚是怒族古老的弹拨乐器,当地汉族人称“怒族琵琶”。

怒族达比亚舞,流传于云南省福贡县的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语言是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年轻人们多以语言谈情说爱,表达双方之间的爱慕之意。可是,你们知道怒族的青年男女们是怎么谈恋爱的吗?

怒族青年小伙子善弹达比亚,妇女酷爱吹口弦。怒族青年男女在相恋时不用语言,而是以清脆的“达比亚”(怒族琵琶)曲调和悦耳动听的“拟力”(怒族口弦)曲调代之。怒族青年男女在恋爱的初期,男青年是以达比亚传情达意,女青年感到自己的意中人来求爱了,也必然会以口弦对答。据说,这种对答,不仅可以表达爱慕之情,流露心中的秘密,而且还可以提出疑问,进行答辩,甚至还可以共同商讨有关事宜。

他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和社交活动中,常常用琵琶和口弦交流思想感情,倾吐爱慕之意。这样以曲代谈的恋爱方式,双方可以不说一句话,完全靠演奏曲调,但双方都能意会,直到双方情投意合为止。

主人热情的歌舞也感染到我们,一起来吧。

清晨,从阳台向对面望去,一座巨大的天然皇冠赫然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皇冠山。

震撼的云海漂浮在山腰,远处是高黎贡雪山,可以俯览怒江从北向南流过,也能远眺怒江大峡谷向远处延伸的无止尽头。

一座建在悬崖边上,红白相间的房子,就是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老姆登基督教堂。红色十字架直指天空,“神深爱世人”,字体鲜艳。怒江大峡谷里居住着怒族、傈僳族、白族、汉族、藏族等,他们大多数信仰基督宗教。

老姆登教堂可以容纳人,对一个乡村而言确实够大了。走到教堂前,看着远山近草,那种乡村教堂的朴素和自然真的会让人心静如水。

怒江峡谷中的教堂都是这样的,更加彰显了信仰的质朴。

牧师在当地农村很有声望,几乎是一呼百应了。由于信众大多是少数民族,因此在礼拜时唱的圣歌都是傈僳语、怒语等……精心听一听,别有一番风味。

傈僳文是当地通行的文字。

车过福贡县城,很远就可看到远处的山顶上,有个圆形孔洞。这个天然孔洞,被称为“石月亮”,是傈僳族的图腾,也是傈僳族公认的发源地。

石月亮所在的山名叫月亮山,海拔约米左右,顶部的“石月亮”高悬于峰海山林之中,四周是悬崖峭壁,深不可测,前面有三棵年代古老的枯树,云雾升腾,飘飘渺渺,大有身在天上宫阙之感。

月亮山下,世代生息着勤劳勇敢的傈僳族人民,“石月亮”傈僳语叫“亚哈吧”是傈僳族人民心目中的神圣之物。“石月亮”照耀下的福贡利沙底乡,被公认为傈僳族文化的发祥地。

“傈僳之根”怒江石月亮的美丽传说

  传说在很远很远的时候,在怒江高黎贡山江边住着一对傈僳族兄妹两人,哥哥叫启沙,妹妹叫勒沙。兄妹俩以哥哥上山打猎、下海捕鱼,妹妹在家织布种地为生,日子虽然过得不是很富裕,但生活还过得比较甜蜜。   一天,启沙在怒江边捕鱼时,遇到了出来玩耍的非常漂亮且善解人意的龙王小公主,龙王小公主非常喜欢勤劳朴实的启沙,他们俩一见钟情,相互深深地爱上了对方,于是经常偷偷摸摸地到江边约会。经过一段时间后,龙王终于发现了小公主爱上了人间的穷孩子,非常愤怒,同时激烈阻挠和反对。

  可是,小公主已深深地爱上了启沙,一定要到人间嫁给启沙。龙王大怒,将小公主软禁在龙宫中,同时决定惩罚启沙兄妹俩。于是,龙王施出法术,瞬间便下起了倾盆大雨,连续下了七七四十九天,洪水填满了大地上的每一个山沟和深箐,越涨越高,眼看就要漫过高山直逼天空。小公主深知龙王的脾气,早就将未来要发生的事告知了启沙,叫启沙兄妹俩一定要准备好一个大葫芦,只要大雨下个不停时,不要住在家中,一定要躲进葫芦里。当天降大雨不停时,启沙兄妹俩就知道了这是龙王在发怒,将要置于他们两兄妹于死地,于是就躲进了事先准备好各种食物的大葫芦里,顺水漂了七七四十九天。

  洪水眼看就要漫过高山淹没天空,天神看到人间此景后,立即赐给启沙一把神弩和两支神箭,让他射穿最高的山峰,让洪水永远都漫不到天边。启沙扳起神弩射出第一支神箭,可是碰上最坚硬的岩石而没有穿透,只是形成了一个小洞。接着启沙又扳起神弩射出第二支神箭,这一箭射穿了最高的山峰,洪水就从洞里流走了,永远都漫不到天边了。龙王想以洪水淹没天空消灭人类的计划已完全破灭,只好将洪水全部收回,躲进了深深的大海中不再出来了。启沙兄妹俩得救了,但大地上却荒无人烟,兄妹俩决定分开到大地的各个角落去寻找人类,找遍了大地上的每个角落,只见到飞禽走兽,到处都没有人类生存。

  兄妹俩找了三年后又在出发点相遇了,天神看到空旷无边的大地上,没有其他人类生存,便授意兄妹俩结为夫妇,繁衍人类。从此以后,人类就一代接一代繁衍下来。而山峰上却留下了又大又圆的石洞,恰似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山顶。当地傈僳族称之为“亚哈巴”,即意为石月亮。石月亮是全球傈僳族公认的发源地,至今仍有全球各地的傈僳族不断前来寻根访祖。

是怒江大峡谷的标志性景观。

发源于唐古拉山的怒江,在藏语中被称为“那曲”,进入云南称为“怒江”,流入缅甸称“萨尔温江”,最后流入印度洋。怒江段从龙陵的老卡起到贡山的丙中洛,足足公里,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东方大峡谷。

怒江流经孜当村时,本是由北向南流,但被大岩石挡住,只好由东向西流。流出多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了去路,它又调头由西向东急转而过。再次流经王期岩时,又被挡住去路,只好向南流去,奔腾的怒江以不可思议的方式,硬是在此处冲出近度的大弯。当地傈僳族叫它“火夹”,被称为“怒江第一湾“”。急剧的变向让江水翻滚不已,湾中心的陆地却意外宁静,湾间是一座名为扎拉桶的村落,村子以“桃花”闻名,因此当地人取名为“桃花岛”,传说村子至今还保留古老的桃花节民俗。

想要到达最佳观赏点,当然也要付出些努力。

美景自然也不会辜负大家的付出。

路旁矗立着刻有“丙中洛”三个字的巨大石刻,传说中的丙中洛终于出现在了眼前,怒江美丽公路,也到了尽头。

丙中洛,一个听起来就神秘的名字,它是一片在怒江峡谷深处、还没有被现代文明侵蚀的净土,雄伟的高山雪岭,壮美的大峡谷,奔腾不息的江河,以及延绵浩瀚的原始森林,那里是人间最后的乐土。

丙中洛旧称“甲菖蒲桶”(藏语),意为怒江小康普。自清朝道光年间,藏传佛教由西藏喇嘛督拱几带进丙中洛并扎下根之后,藏族人从西藏、德钦、中甸等地陆续迁徙而来,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

人神共居之地是个多宗教并存且和谐相处的地方。因为多民族混居的关系,丙中洛的信仰非常自由,小小的村落里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原始宗教都和谐共生。与其他地方不同在于,丙中洛的宗教是相互认可。一家之中有两种教徒并不少见,在当地人眼里,这才是丙中洛人神共居的真正含义所在。

陪我们旅行的藏族姑娘卓玛信仰天主教,她的车上也挂着十字架和圣家像。

丙中洛的房子零星散落在半山腰,怒江从山脚流过。

真是的美若神仙境地。

玩耍了一天,品尝一下美味的江鱼吧。

干杯。

酒过三巡,我们在墙上留点纪念

把我们签字的旗帜留在美丽的丙中洛,也为下次的到来留点念想。

从丙中洛继续逆江北上几公里,便是石门关。

传说古时人们往返石门关,只有在怒江水落时分,从水边小心穿过;若江水涨起,就算岩羊、猴子也难以通过。所以当地人称石门关为“纳依强”,意思为“神仙也难通过的关口”。

云南和西藏交界处的界碑,通过检查站就到了西藏境内。界碑这边是云南丙中洛镇,那边是西藏察隅县松塔村。

两边形成鲜明的对比,云南这边常年多雨,雨水充沛,植被茂盛,西藏那边常年干旱,山上植被越来越少。

丙察察以前是一条在地图上查不到的路,从云南的丙中洛经西藏的察瓦龙至察隅(简称丙察察),所以这条路也名为“丙察察”。

“丙察察”被称为最难的进藏线路

拍个照也是拼了。

秋那桶是怒江峡谷北端的最后一个村子,这里是进藏路线“丙察察线”的必经之地。

是整个怒江大峡谷精华中的精华,这个怒族村落建有教堂,40户人家多信仰天主教。

村口的正中间,是有民族特色的高大教堂。

秋那桶是个宁静的山庄,一边是碧罗雪山,一边是嘎瓦嘎普雪山,在这里,抬头是雪山,伸手是云彩,美不胜收。

在怒江地带名字中有“桶”的地方,一般是怒族、傈僳族聚居地,“桶”在怒族语中是“和平、平安”的意思。

村子秀丽的自然风光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村落之一。

田地里的青稞就要成熟了。房屋很有特色,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

房上的瓦片是天然的页岩石,不用加工直接取用,上海徐家汇天主堂的屋顶也是用的页岩做瓦片。

接下我们将徒步,一条人工开凿的道路若隐若现,这是通往雾里村的茶马古道——既是滇藏古驿道、丙中洛到察瓦龙的马帮的必经之路;也是如今唯一一条“活着”的茶马古道。

崖壁间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江上的有老、中、青三代人马吊桥。昔日通往雾里村的人马吊桥,已损坏。

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

滇藏茶马古道早在唐代就已存在,最初只是用于军事目的。

滇藏道起自云南西部洱海一带产茶区,经丽江、中甸(今天的香格里拉县)、德钦、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

滇藏茶马古道大有“道路险阻,常消英雄之气,关山难越,每寒壮士之心”感。

这条古道可被你们玩坏了。

这条茶马古道至今还有马帮行走。

沿着茶马古道前进,突然出现零星的吊脚楼,有的沿江而建,有的散落田间,这便是田壮壮导演的纪录片《茶马古道:德拉姆》的取景地——雾里村。零距离接触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村落之一的油画小村

《德拉姆》、《碧罗雪山》都记录了这个怒江边上的“小瑞士”出耕牧归的幽然。

脱下了神秘的面纱,炊烟袅袅的村庄,给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梦幻感觉,这里与世无争、清幽、高雅。

“雾里”是怒族语“翁里”的谐音,意为“像一个鸟窝的地方”。约60户居民傍水而居,以农耕为生,村里的老人大都不会汉语,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现在的物资还靠马帮运输。

人马吊桥是怒江上的一大特色。

探访普化寺~整个怒江州唯一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现为第五世朗秋活佛的驻锡地。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次也为大山中的留守儿童带去一些书籍,愿他们能接触到更多的精彩世界。

丙中洛完小有6个年级,因交通问题,全部名小朋友都需要住校。

接下来,我们将离开美丽的丙中洛,踏入高黎贡原始森林,敬请欣赏:

更多活动咨询

请长按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