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4.html 影片简介:这部纪录片,连正式的海报封面也很难在网上找到,但这并不妨碍我将其视为最有教育意义的纪录片,我觉得,它是值得所有家长和孩子观看的纪录片。 适影范围:5岁以上小朋友、成人 今年国庆前夕,我抽时间去了一趟四川旺苍山区,给山里的贫困孩子送绘本。 领绘本时,一个女孩触动了我。 她伸出手,又迟疑地缩回。然后将衣角捋起,用力擦拭双手,直到确认很干净,才小心翼翼捧起绘本。女孩眼里闪着光,好像捧着的不是一本普通的书,而是一件稀世珍宝。 我突然就想到了自家那些缺角少页、很少被珍视的绘本。 对城市里的孩子来说,绘本,是多么平常的资源。可对资源匮乏的山区孩子来说,一本普通的绘本,就是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 我当下有点后悔,觉得这次山区之行应该带上千寻。 她应该知道,在理所应当的生活之外,还有另一种生活。 城市里的孩子,常常觉得学习辛苦,因为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从出生起自然就拥有的资源,甚至,是父母老师强加的任务。 如果不亲眼看看,这个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看看那些挣扎在贫困中的孩子,是如何敬畏“学习”,将“学习”当作改变生活的唯一途径,拼了命都要争取。这些城市里的孩子,可能很难理解,“学习”这两个简单的字,竟包含着如此沉重的意义! 于是,从山区返回,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几年前看过的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在周五的家庭电影夜,与女儿共赏,希望她看完后能有所触动。 这部纪录片,豆瓣评分为0,却看哭了亿万家长,每个看过的家长,看完后都会生出同一个想法: 这部片,一定要让孩子好好看看! “我们都上过学,也曾每天走在上学的路上。 但没有一条上学之路是这样的。这些孩子们每天都要面对危险。 攀爬、忍耐严寒、划船数小时,一切只为过上更好的生活。 道路虽然艰难,有时却能收获最纯粹的美丽。 这就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上学之路。” 这段话,是整部纪录片的开场白。 被花豹追赶、被大象攻击、被狮子吃掉,甚至摔死、冻死、淹死……你能想象这样的上学路吗?片中的孩子,小到4岁,大到12岁,他们每天以命相搏、历经艰险,只是为了:上学。 从年到年,德国Maximus团队,走遍了全世界,去寻找那些走在不寻常上学路上的孩子。 最后留下肯尼亚、尼泊尔、西伯利亚、秘鲁、喜马拉雅、埃塞俄比亚、墨西哥、蒙古、玻利维亚、越南这十个最具代表性的国度,集结成这部10集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目前我国引进的翻译版本共四集) 最饥饿的上学路——肯尼亚 地处非洲肯尼亚东南部的卡西奥勒村,女孩科坦卡每天要穿越十几公里的大草原,徒步4、5个小时,才能抵达学校。 经过大草原的途中,狡黠的鬣狗、凶狠的狮子、敏感的大象、暴怒的犀牛是她随时可能遇到的“不速之客”。 学校马上就要开课了,科坦卡才走完一半路程,饥肠辘辘的她,不得不在路上寻找一些野果充饥。这些野果并不能填饱科坦卡的肚子,但至少可以提供一点能量,让她继续走下去。 气温已经升高到30摄氏度,尽管科坦卡疲惫不堪,但她不能休息,树上常常吊着猴子,地上常有蛇出没。危险无处不在,且没有其它路可以到达学校。 在科坦卡的学校,大家都知道,如果哪一位同学今天迟到了,这可能意味着,他再也不会来上学了…… 那些送孩子踏上上学路的家长,总是长久地注视着孩子逐渐远去的背景,有担忧有不舍,更多是无可奈何。 科坦卡的妈妈说:虽然路上很危险,但这会让我的孩子更坚强。我把她的命运交给神灵,除此之外,无能为力… 好的是,经过5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清晨六点出发的科坦卡终于赶在学校发放午餐前平安抵达,吃到了能够填饱肚子的食物。 最危险的上学路——尼泊尔 尼泊尔,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家之一,很多山脉的海拔都超过了米。 昆普村位于尼泊尔巴格马蒂专区。这里的孩子如果想准时到达学校,必须经过一段极其危险的上学路。 潘塔是个看上去很可爱的男孩,他希望长大后,做更多的事,而不仅仅是在地里干活。潘塔的爸爸没有上过学,但与其他生活在山区的父母一样,他知道学习是打开孩子成功之门的钥匙。 潘塔的目的地是什里阿达莎学校,他每天徒步翻越大山,两次利用摇摇欲坠的钢索穿越危险的河流,一切只为过上更好的生活。 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的特耳苏里河,又被称为“会吃人的河”。每年雨季来临,河流都会达到60米宽。 潘塔只有一种方法过河,使用悬挂在两根钢索上的铁筐,钢索上锈迹斑斑,没有人知道它还能用多久。 这里发生过很多事故,一些学生过河时掉进了河里,有些差点被淹死。糟糕的天气会加重潘塔的恐惧,在雨季,有时突如其来的阵雨,会导致河水水位急剧上涨。 苦难和风险,让潘塔早早就学会了承担责任。 在这里,像潘塔这么大的孩子,要承担“推着铁筐过河”的艰难任务。虽然害怕,但潘塔还是会鼓起最大勇气,完成任务。 对他们来说,12岁,就已经长大成人。 最寒冷的上学路——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永久定居点。冬季,这里的平均气温可达到零下40摄氏度。 一切平常的事,在这里都变得非常特殊。 早晨六点,阿耀沙的母亲,将屋外的冰块搬进房间,开始融化,这样儿子醒来后才能洗漱。 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没有流动的水,因为在这样的温度下,连水管都会凝固。 阿耀沙的母亲像往常一样查看气温,今天又是零下50摄氏度左右,这表明她的儿子必须去上学。 阿耀沙今年8岁,像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只有气温降至零下54摄氏度时才可以不用上学。 还未出发,阿耀沙就感到了刺骨的寒冷,由于水无法流动,所以室内没有洗手间,阿耀沙得赶去室外上厕所。 严寒地带不仅让人难受,还很危险。为了上学,阿耀沙每天要穿6层衣服,冬季要从每年10月持续到第二年的4月,这中间的每一日都是如此。 小镇只有唯一一辆校车接送孩子,如果校车在路上有事耽误,为了防止被冻伤,阿耀沙在路边等上10多分钟就必须返回。 因为,这个一年大部分时间都被冰雪包围的地方,环境十分严酷,屋外活动时间被严格限制。 即便如此,阿耀沙和他的伙伴们,依然每天冒着零下50度的严寒勇往直前、充满期待地投入学校的怀抱! 最孤独的上学路——秘鲁 秘鲁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地湖之一,有着惊心动魄的美。湖边有个叫乌鲁的村落,这里的孩子想上学:必须划船2个小时以上。 早上6点半,11岁的比达尔就要出发,独自撑船去上学。 很难想象,这么小的孩子,要一个人在茫茫水域里划上2个小时,才能到达学校!晚上,他还要在夜色中独自划船回家。 划累了,比达尔就把船撑进芦苇荡中,拔几根新鲜粗壮的芦苇,舔吮它的汁液。芦苇汁清甜营养,是比达尔上学路上最美好的“补给”。 对比达尔来说,最危险是遇上坏天气,风会让他很难平衡船只,前行也变得费力艰难。碧蓝的喀喀湖风平浪静时很美,风雨里却会吞噬生命。 但比达尔从没抱怨过喀喀湖宽阔的湖水阻挠了自己的上学路,他说:我真的很喜欢读书,我不怕苦。 还有这些孩子,他们为了上学,付出着难以想象的代价—— 巴勒斯坦背书包的女孩 图片来自:AmmarAwad路透社 云南福贡县马吉乡的孩子飞索渡江 图片出自:新京报 云南悬崖村的孩子 图片出自:新京报 菲律宾黎刹省,孩子们借助竹筏去上学 图片出自:泽学家 不同的上学路,一样美丽的风景,而在如画风景里上学的这些孩子,却需要鼓起巨大的勇气,才能踏上上学的路。 他们用生命在贫穷中奋力挣扎,每一天都是死里逃生。 但对知识的渴望和想要改变命运的决心,让他们依然穿行在这些随时会丧命的路上,于艰苦中寻找小小乐趣。 孩子啊,和他们相比,你每天无感甚至讨厌的上学路,是多么稳定的幸福! 韩愈曾在《增广贤文》中写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当它通过纪录片,以写实的方式呈现时,你才会理解到,这句话背后的艰难与悲怆。 路漫漫其修远,求知者砥砺前行 愿每个坚守理想的孩子,终抵梦想的彼岸 -THEEND- ▍本文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