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5/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今年,正好就是这样的年份。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变化,让被称为“直过民族”的怒族同胞感慨不已。近日,记者深入福贡县对这里的“直过民族”村寨进行了探访。

现年53岁的娜记夺家住子里甲乡甲努村,这是一个传统的怒族聚居村落。由于历史、社会及地理条件等多重原因,这里群众平均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记者来到娜记夺家时,她正在新房子里打扫卫生,回忆起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家里生活发生的变化,娜记夺告诉记者:“以前这个怒族村寨十分贫穷落后,一家老小几代人都是靠吃包谷稀饭来填饱肚子,偶尔家里的男人到山里狩猎,才会吃到一点肉,十多年前还因为太穷了,每一年早早的就把家里的农作物、牲畜给卖了,来换取家里的吃穿用度。”采访中娜记夺还带着记者参观了以前家里的老房子。

甲努村村民娜记夺:“这里就是我家的老房子,过去一家老小就在这么一间房里生活,吃饭睡觉都在这里。”

如今,在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娜记夺一家搬进了漂亮的两层楼小洋房里,厨房、客厅、卧室都独立开来,政府还给她家配了家具、电器,这样的生活是娜记夺做梦都想不到的。

甲努村村民娜记夺:“40年以前我们这里吃、穿、住都十分困难,改革开放以来,在共产党的关怀下,住上了新房,吃穿也不愁了,过上了好日子,感谢共产党。”

除了改善住房条件,这些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老百姓们的种植作物也由原来的传统农作物逐渐换成了一些高效益的经济作物。记者见到益新的时候,他正准备去地里给新种的脐橙打农药,益新自豪的告诉记者,村里很多脐橙种植基地到打农药的时候都叫他去帮忙配药。谈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变化,益新最大的感受就是交通方便了。

甲努村村民益新:“以前我们甲努村不通路,下去赶集一趟要一个小时,回来途中要休息三四次,花上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家,生产生活都非常困难。现在党委政府给我们种脐橙,又给我们修了水泥路,以后我们可以顺利把脐橙拉下去卖了,感谢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

现年54岁的开福山是土生土长的甲努人,在同龄人中受到过一定教育(高中)的他,当过村医、当过村干部。开福山告诉记者,过去山里的孩子因为山高路远,家里又贫穷,很多人没念过书,写自己的名字都很吃力。为了让村里的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开福山主动回来村里给还没到上小学年纪的孩子们上学前班。

学前教育老师开福山:“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呢教育教学工作非常的落后,教室非常简陋,没有课桌,没有板凳,是我们自己从家里面抬进来教室里面上课的,现在好了,同学们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面上课,他们太幸福了。”

今年已经是开福山在甲努村从事教育事业的第十二个年头了。现在在政府支持和关心下,村里的学前班有了不少孩子们的娱乐设施和桌椅板凳。开福山对现在村里的教育基础设施发展变化感到很开心,同时也对村里学前教育的未来充满了期望。

学前教育老师开福山:“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呢,我们甲努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渐提高,逐年进步,教学环境得到不断改善,我相信呢,以后在党的英明领导下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会有进步,教学质量逐年递增。”

编 辑:李玉花

责 编:李孙清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