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5/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寻路前行,努力有方,今日之怒江各族儿女用产业收入节节高,交出了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合格答卷。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丁铁春日的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云雾缭绕,桃花盛开。独龙江畔山林,孔当村村民孔明光早出晚归,精心管护20多亩草果地和十几箱中华蜂。靠卖草果、蜂蜜的收入,加上护林员工资,孔明光买了车,装修了房子,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忘不了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江乡群众回信,衷心祝贺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鼓励乡亲们:“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脱贫,是靠勤劳的双手奋斗出来的;更好的日子,更要靠找准落脚点、发力点,全力以赴拼搏出来。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五年过去了,独龙江乡乃至整个怒江,用产业收入节节高,各族群众生活“样样好”,交出了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合格答卷。产业兴,百业兴;产业旺,百业旺。曾经的怒江是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如今的怒江何以产业兴旺?答案要在一个个特色产业发展的故事中寻找。在福贡县石月亮乡米俄洛村,家家户户都种了草果,一到采收季节,来自广西、四川等地客商的收购车辆就停满了公路,相当壮观;在贡山县茨开镇丹珠村,蜂蜜是部分脱贫群众过去补充能量的食品,如今在社会帮扶力量支持下,逐渐成为群众稳定增收的产业;在泸水市大兴地镇自扁王基村,怒江山野食用菌专业种植合作社团结带领着村民种植鸡油菌和香蕈菌,拓宽增收路……这样的故事在怒江还有许许多多。但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坚持绿色引领,村村聚焦特色做产业文章,全州聚力覆盖下产业功夫的实景。“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放眼怒江,各村有各村特色产业支撑,各村走各村产业发展路径的画幅正徐徐铺展。有老乡说:“有产业不算啥,把产业变产值,让咱钱袋子鼓起来才叫本事。”年,王鑫放弃省城光明的发展前景,回乡创业成立怒江峡谷优果农产品有限公司,积极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草果,由公司保底收购,让农户能够切身看到实惠。当然,产业收入节节高,既靠自己闯,还得借外力。在龙元村联合举办独龙毯手工编织技能培训班里,传授独龙毯手工编织新技术的金春花者是一名地道的独龙族妇女,她的“新技术”来自上海。而编织出的独龙毯,则由上海的公司加工制作后销往全国、全世界。独龙江乡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从年的元增长至年的元。户均存款超过5万元,90%以上的独龙族群众有存款、92%以上的家庭拥有机动车,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攀升……独龙江上春风暖,感恩奋进正当时,寻路前行,努力有方,今日之怒江各族儿女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未来更可期。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