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怒江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咬定青山不放松,把打赢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头号工程,久久为功。持续深入的脱贫攻坚战,让怒江发生了历史性沧桑巨变,实现了从区域性深度贫困到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彻底挖掉了千百年来压在怒江各族人民头上的贫困大山,各族人民正和全国人民一起踏上奔小康的快车道。 “数看”泸水市、福贡县、兰坪县成绩单 ●怒江各民族实现整族脱贫●云南省扶贫办11月14日介绍,怒族、傈僳族近日实现整族脱贫,至此,怒江州各民族相继实现整族脱贫,彻底挖掉了千百年来压在各族人民头上的贫困大山。 独龙族民族简介独龙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滇藏交界处的贡山县独龙江乡。曾经,这里山峻谷深,自然条件恶劣,每年有半年大雪封山,曾是云南乃至全国最为贫穷的地区之一。 年底,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创造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边疆少数民族“一跃跨千年”的生动实践,开启了新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脱贫映像 站在波涛滚滚的独龙江畔,江风顺着峡谷吹向远方。曾经泥泞狭窄的土路、简陋破败的茅草房不见踪影,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灰顶黄墙的独龙民居、整洁的街道如同一幅画卷,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是与世隔绝的“贫困孤岛”。 如今,全乡余户群众全部住进了新房,草果、重楼、独龙蜂、独龙牛、独龙鸡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遍地开花,4G网络、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到全乡,6个村委会全部通柏油路,大病保险全覆盖,孩子们享受从学前班到高中的十四年免费教育,独龙族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保持%。 普米族民族简介普米族是云南省特有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高原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少数分布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香格里拉市等地。 脱贫映像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高坪村委会下高坪小组是个典型的普米族聚居区。 这里山高坡陡,以前是雨天出行一身泥,晴天出行一身灰;农村住房雨季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村民农业生产生活、农村建设比较滞后;经济收入低,处于贫困状态。近年来,下高坪小组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帮扶下,村民生活不断富裕,家家户户建起了新房、硬化了道路、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和热水器,使这座普米族小村庄焕然一新。 傈僳族民族简介傈僳族是云南省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福贡、贡山、兰坪4县(市)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丽江、德宏等州(市)。傈僳族群众称一年一度的年节为“阔时”。 脱贫映像 在怒江州泸水市大兴地镇维拉坝安置点,杨文忠一家与多名搬迁户群众们,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欢度佳节、喜迁新居。搬出大山,杨文忠一家历史性地住进了安稳明亮的新家——平米的楼房。 杨文忠回忆,过去的30多年,他都住在山上海拔超过米的地方。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根木桩上面搭台子,盖木板房,而这些木桩像脚一样。房子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或堆杂物,一到雨天,臭气熏天、污水横流。 如今告别“千脚房”,搬进“江景房”。夫妻俩还有了稳定的收入:杨文忠承包下了3公里的怒江美丽公路路段清洁工作,每个月有了元固定的收入。妻子也在小学食堂帮忙做饭,月薪元。全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怒族民族简介怒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市、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和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等地,与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 怒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怒族人常说“你想知道我有多少歌,就去数数沙滩上的沙粒;你想知道我有多少舞,就去数数山坡上的树叶”。 脱贫映像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丙中洛镇秋那桶村雾里一组的怒族村民王里各家重新修建了房屋和客栈。他家有12亩地,年收入约4万元。 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丙中洛镇双拉村村民陈丽军的身后,双拉村文艺队队员在展示怒族的吹拉弹唱,而陈丽军还是一名森林护林员。 我叫丰元吉,今年13岁了,家住云南省贡山县丙中洛镇甲申村。我很喜欢少数民族服装,除了怒族的民族服饰,我常常会穿其他民族的服装去表演。 △布朗族,云南日报记者陈飞摄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铿锵有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不满足、不松劲、不懈怠,铆足干劲、只争朝夕,夺取决战决胜全面胜利,共赴全面小康的“幸福约定”,奋力谱写好中国梦怒江篇章。 怒江传媒中心 部分来源:云报客户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