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8/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傣族名片

傣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一般分为水傣、旱傣、花腰傣等几个支系。傣族有本民族的历法、语言、文字。大部分信仰小乘佛教。傣族大多傍水而居,爱水、敬仰水,泼水节是他们最盛大的节日。

人口:约万

分布: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普洱市语言:傣族语文化:佛教文化、贝叶文化、水文化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原始宗教布朗族名片布朗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也是云南人口较少的特有少数民族,境内有9万余人,其中约3万人较集中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布朗山。布朗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没有文字,一般使用傣文和汉文。他们以茶为业,茶文化源远流长。信仰则多信奉小乘佛教,且村村都有佛寺。新年节、山康节是布朗族较为盛大的节日。

人口:9余万

分布: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语言:布朗语文化:茶文化、佛教文化、蜜蜂文化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原始宗教布依族名片清澈的多依河,古老的水车和淳朴的布依族人构成一片梦里水乡。布依族是西南人口较多的民族,云南的布依族主要聚居在曲靖市的罗平、富源和师宗。他们喜择水而居,自成村寨。二月二、三月三、六月六是他们的主要节日,尤其以三月三最为盛大。香甜的五色花饭、轮转的大水车以及精致的刺绣,都已成为他们鲜明的民族标志。

人口:约5万

分布:曲靖市的罗平、富源及师宗,文山州的广南、丘北、砚山、富宁和红河州的蒙自、泸西等县语言:布依语、汉语文化:竹文化、水文化宗教信仰:多神崇拜、天主教阿昌族名片经过迁徙入滇并最终扎根在云南的独有民族——阿昌族,历史古老而深沉。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素有“水稻之王”的美誉。户撒刀是这个民族最著名的产物,其做工精致无比。小乘佛教是阿昌族的普遍信仰,传统节庆如窝罗节、会街节等场面盛大,热闹非凡。

人口:约4万

分布:德宏州陇川县户撒乡,梁河县九保乡、囊宋乡等地语言:阿昌语、傣语、汉语文化:制刀文化、农业文化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德昂族名片

生活在幽竹林里的德昂族,作为云南独有的民族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德昂族以农业生产为主,善于种茶,素有“古老茶农”的美称。小乘佛教是德昂族的普遍信仰,节日多与佛教有关。另外,在服饰、歌舞、工艺方面,也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人口:近2万

分布:德宏州芒市及瑞丽、保山、梁河等地语言:德昂语文化:茶文化、佛教文化宗教信仰:小乘佛教藏族名片

藏族是生活在雪域高原的少数民族。他们普遍信仰藏传佛教,转经、念佛、敬佛是藏族人生活的主旋律。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在饮食方面以青稞、酥油茶为主食。唐卡、藏刀是藏族手工艺品中最璀璨的一笔。

人口:约13万分布:迪庆州语言:藏语文化:佛教文化宗教信仰:藏传佛教独龙族名片独龙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还保存着原始社会末期的特征。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过去多靠刻木结绳记事、传递信息。历史上独龙族妇女有文面的习俗,文面女是独龙族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独龙毯是最重要的传统民族服饰及工艺品。独龙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人口:约人

分布: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语言:独龙语建筑:木垒房、千脚落地屋宗教信仰:原始宗教彝族名片彝族居住在滇、川、黔、桂四省,云南有彝族多万人,占彝族总人口的五分之三以上。彝族分布范围广,历史渊源复杂,有花腰彝、撒尼人等多个支系。火,是彝族民族之魂的象征,火把节是众多节日中最为隆重的。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其古老历法《太阳历》影响深远。

人口:约万分布:楚雄州、红河州及峨山、石林、南涧、漾濞、宁蒗等县语言:彝语文化:火文化宗教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傈僳族名片傈僳族是云南独有的民族,主要生活在怒江州,因地理位置的不同,傈僳族各分支服装有所区别,但男子大多佩长刀、弓箭,女子着花衣长裙,戴贝壳、珊瑚装饰的圆形头饰。傈僳人将民族历史记录在婉转的歌谣中,刀杆节中表演的“上刀山、下火海”彰显了彪悍的民族性格。

人口:约70万分布:怒江州、迪庆州维西县语言:傈僳语宗教信仰:原始宗教、基督教、天主教景颇族名片

景颇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被誉为“雄狮般勇猛的民族”,有景颇、载瓦、勒期、朗峨及布拉5个支系,除语言外差异不大。景颇族崇信“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尤其崇拜太阳神。被称为“万人舞会”的目瑙纵歌,是景颇族最为盛大的节日与舞蹈。

人口:13万余人

分布:德宏州各县的山区、怒江州语言:景颇语、载瓦语宗教信仰:原始宗教拉祜族名片拉祜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也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有拉祜纳、拉祜西、苦聪人等几个支系。拉祜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为后创的拉丁拼音文字。拉祜族主要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和大乘佛教。他们视葫芦为孕育祖先的吉祥物而加以崇拜,葫芦节是他们最盛大的节日。

人口:40多万分布: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红河州语言:拉祜语文化:葫芦文化、游猎文化宗教信仰:原始宗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族名片云南回族从元代起南迁至云南,他们分布零散,围绕各清真寺而居。云南回族信仰清真教,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是他们最盛大的节日。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是云南回族最有名的人物。

人口:约70万

分布:散居于云南各处语言:汉语文化:清真文化宗教信仰:清真教(即伊斯兰教)汉族名片经过史上三次漫长迁徙,汉族发展成为云南的主体民族。汉人们沿袭滇人的古风与习俗,同时将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交融,建立起具有独特韵味的文明之源。云南汉族的艺术,相较于其他地区更为丰富多彩。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云南汉人的主要信仰。

人口:约万

分布:云南省各大市县语言:汉语宗教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满族名片满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从金朝到清朝,这个世代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已逐步成为我国人口众多且尤为显赫的民族之一。现在定居在云南的满族人家,是在元、明、清及二十世纪四个历史时期赴滇的。满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信奉萨满教。

人口:1万多人分布:昆明市、德宏州、曲靖市、保山市语言:满语、汉语工艺:刺绣、剪纸宗教信仰:萨满教基诺族名片基诺族是中华民族中最晚确认的第56个民族,基诺是其民族自称,意为“舅舅的后代”。基诺族善种普洱茶,有自己的语言,崇拜太阳和本族的创世女神,他们称自己是大鼓里走出的民族,每逢最盛大的节日——特懋克节,都要擂起大鼓,尽情欢跳太阳鼓舞。

人口:约2.5万人分布:西双版纳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基诺乡四邻山区语言:基诺语文化:太阳文化、大鼓文化宗教信仰:祖先崇拜、太阳崇拜怒族名片怒族因世居怒江两岸的深山峡谷而得名,是大山深处的古老民族。经千百年开拓进取,怒族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在文学、歌舞、习俗上都有深深的自然烙印。他们的宗教信仰复杂,仙女节、吉佳姆节和圣诞节都是他们较为隆重的节日。其中吉佳姆节是他们过年的日子,最为盛大。

人口:约3万分布:怒江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县,迪庆州的维西县语言:怒语宗教信仰:原始宗教、天主教、基督教、喇嘛教蒙古族名片云南蒙古族是由元末明初遗留在此的一部分蒙古军繁衍而来的。他们逐渐汇聚在玉溪市通海县兴蒙乡,移风易俗,实现了从草原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过渡。他们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信仰多神,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马背民族的特性。那达慕大会、鲁班节、祭祖节都是他们盛大的民族节日。

人口:约3万分布:玉溪市通海县兴蒙乡语言:卡卓语文化: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结合宗教信仰:多神信仰白族名片白族是云南古老的民族,崇尚喜爱白色。三月街是白族最盛大的节日,白族人有自己的本主信仰同时也信奉佛教,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是白族人最真诚的待客礼仪。

人口:约万

分布:大理州语言:白族语文化:本主文化宗教信仰:原始宗教、佛教苗族名片云南的苗族生活在深山中,自古就以农耕为主。大分散、小聚居是云南苗族分布的一大特点。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因居住分散,有的支系相互间无法通话。苗族人能歌善舞,服饰、民间工艺丰富,享有盛名。他们多信奉原始宗教、基督教。在众多节日中,则以祭祖迎新的苗年最为隆重。

人口:约万分布:文山州、楚雄州、昭通、曲靖、昆明以及红河州屏边县等语言:苗语宗教信仰:原始宗教、基督教普米族名片普米族史称“西蕃”,现自称“普米”,为白人之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普米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分南部两种方言,差别不大。他们大多信仰原始宗教,与青山为伴,居住在半山缓坡地带,且敬畏山神。吾昔节是他们的新年节,也是最盛大的节日。

人口:3万余人分布:兰坪、维西、丽江、宁蒗、永胜等县语言:普米语文化:山岳文化、游牧文化、宗教文化宗教信仰:原始宗教、藏传佛教壮族名片云南壮族主要生活在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他们将铜鼓作为民族象征,将刘三姐奉为歌祖,其服装主要以黑色为主,多数都以壮锦作为装饰。壮族人制作了50多种独有的乐器,以马骨胡和合欢萧最有特色。三月三“赶花街”是云南壮族最盛大的节日。

人口:约万分布:文山州语言:汉语文化:铜鼓文化、山歌文化宗教信仰:巫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水族名片云南古敢水乡,是云南唯一的水族聚居地。水族有一种古老的文字,称为“水书”,它是水族文化的传承密码。水族信仰原始宗教,世代认为万物都由神灵主宰。端节是水族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人口:约1万分布:曲靖市富源县古敢水族乡语言:水语文化:吞口文化宗教信仰: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哈尼族名片哈尼族是云南的世居民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一般住在半山腰上,深藏于滇南山地的哈尼梯田,是其赖以生存的依靠。哈尼族支系多,有民族完整丰富的语言系统。他们信仰基于“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宗教活动都围绕灵魂、鬼和神展开。十月年是哈尼族最隆重的节日。

人口:约万

分布:红河州、西双版纳州、普洱市、玉溪市语言:哈尼语文化:农耕文化建筑:蘑菇房宗教信仰:多神崇拜佤族名片佤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他们居住的地方山岭连绵,山清水秀,被称为“阿佤山”。稻米是佤族的主食。甩发舞是佤族的民族标签。佤族人将木鼓视为神器,村寨有木鼓房,人们会跳木鼓舞,而木鼓节是每年最隆重的节日。此外,“摸你黑”狂欢节也声名远扬。

人口:约35万分布:临沧市沧源县、耿马县,普洱市西盟县语言:佤语文化:木鼓文化、司岗里文化宗教信仰:原始宗教、小乘佛教、基督教瑶族名片瑶族在中国分布甚广、支系复杂,云南有蓝靛瑶、红头瑶、沙瑶等小支,服饰缤纷多彩。瑶族崇拜自己的祖先盘瓠,盘王节是他们最盛大的节日,同时他们还信奉独有的瑶传道教,男子成年、入道均要举行度戒仪式。傍山而居的瑶族在医药方面也很有造诣。

人口:约19万分布:文山州、红河州、西双版纳州、普洱市语言:瑶语、布怒语、拉珈语等文化:盘瓠崇拜、道教文化宗教信仰:瑶传道教纳西族名片纳西族绝大部分聚居在丽江,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既信仰本民族的东巴教和三朵神,也信仰多种其它宗教。纳西族是东巴文化的传承者,其妇女“披星戴月”的服饰极具民族特色。

人口:约30万分布:丽江市古城区、玉龙县、宁蒗县、永胜县,迪庆州维西县、香格里拉县语言:纳西语文化:东巴文化宗教信仰:东巴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

本文转载于云南旅游,如有冒犯,请告知。









































北京正规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西宁白癜风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