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与地之间,在山与山之间, 在悬崖与悬崖之间, 无路可走的时候,总得有人夺路。 像怒江 一生都在夺路 一生都在狂奔 一滴水,在唐古拉山的岩隙中逃生, 在草丛间泯泯渗出,汇聚更多的水, 啸聚山林,崭关夺隘 破岩开道,劈山为路 怒江,究竟拐过了多少湾 从唐古拉山南麓开始 从上游的那曲河开始 从远古的黑水河开始 从人神共居的丙中洛开始 才第一次被人们记起 这是人类一条自由奔腾的大江 也是一条怒放而又温柔的江 夏秋的江水像男人一般怒吼着,狂奔着。 怒江,你这鲁莽率性的汉子 假如,我是一个女子 定要嫁给你 冬春的江水如女人一般碧绿着,温柔着。 怒江,你这清澈绝美的女子 假如,我是一个男子 定会深深的爱着你 春天还未来临,怒江两岸已盛开着火红的攀枝花,攀枝花又叫英雄的花,一朵朵红艳艳的花都为逝去的英魂怒放着、述说着。 火红的攀枝花把我带回那个一个乱云飞渡、波澜壮阔的时代,那是一个烽火连天、英雄辈出的时代。 请跟我来吧!行走怒江大峡谷,走进秘境亚坪,打开一段尘封的记忆,走进远征军从野人山回家的路。 亚坪,傈僳语,悬崖峭壁之意,由亚坪村中的一块巨大的石壁得来,亚坪通道蜿蜒曲折,像龙似蟒,盘绕在高黎贡山上。 这是一条从福贡县到缅甸的古老驿道,也是一条野人山归来之道,英雄之路。 站在中缅31号界牌,远远望去,尽头连绵起伏的山就是缅北的野人山。 野人山 是一座让人不寒而栗的山 也是一座战斗的山,英魂的山 踏上这片浸透无数先烈鲜血的土地上, 我们一起去寻远征军的足迹,忆峥嵘岁月。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年,仰望那山。 让我们一起渡过那江,记住那情。 中国远征军 是永不磨灭的历史记忆…… 清泪已枯唯有血,怒江南去更无桥。 归侨未遂生还愿,投向江中作怒潮。 -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打通抗战“输血线”而出征滇缅印、抗击日本的英雄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中国军人在滇缅印战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征战的彻底胜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立下赫赫战功。 年5月,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远征失败,三万多名远征军穿越原始莽荒的“野人山”回国,因为疾病流行,缺医少食,再加上瘴气弥漫,这数百里的丛林之路成了吞噬近两万名远征军将士的死亡之路,由此也写下世界军事史上最悲惨的—幕。只有几千人活着走出了这片“绿色魔窟”,不少人甚至沦为蚂蚁的腹中之餐……中国远征军从惨绝人寰的野人山撤退,血祭野人山,每一步都是“死亡之旅”。 几十年之后,一位缅甸克钦邦的军官领着部队到当年远征军走过的地方去打游击队的时候,在里面绕来绕迷了路,天晚了就想找一个山洞过夜,结果找到一个洞口被很多藤条密密麻麻的遮蔽着的山洞,结果他们砍开这些藤条进去看了一眼之后全呆了,满满一洞的白骨,还有国民党兵用的步枪和钢盔。 远征军幸存者回忆:我带着一个营在前面开路,到处都是砍伐树木的声音,有时走了半天,才发现方向错了,或者遇到绝壁和泛滥的江河无法通行,尽管非常艰苦,后来我们终于到了葡萄,那可是挂在地球最边缘的地方。 据96师师长余韶回忆7月2日,得蒋介石复电,令即回国。我马上通知各部准备,决定从葡萄东南由下路(由此至云南有上路贡山,下路福贡)经里党,可浪铺,通过高黎贡山福贡回国。 亚坪步道——远征军归国路这是一条从福贡县吉布得到缅甸极明的古老驿道,早在清朝时就已开辟,至今仍是商贸的通道之一。年8月,中国远征军多人就是从这条步道上撤回的,一路跋山涉水,缺粮少衣,穿越雪山和大江大河的阻隔,克服猛兽、虫害、瘴气的侵袭。幸存者历尽万苦,无数远征军忠魂骨埋异域。 年8月1日,远征军至赤拉底,即高黎贡山山脚,自弄海至此,每站都有英人木架草盖的简陋营房,道路久已失修,到处崩塌,又有许多大树倒在路上,行动益增困难。 96师师长余韶回忆:8月2至4日,过高黎贡山,山中纵横数百里无人烟,夜夜露宿,此山每年九、十月开始降雪,深数尺至十数尺,行人绝迹,谓之封山,到次年四五月开始化雪,我们若再迟一月就无法通过了。 远征军一路翻越一座座国界线上的高高山脉,听到前面的欢呼声,原来山顶石壁上刻着“民国三十一年八月×日,中国远征军第96师经此回国工兵营”。然后我们从土人架设的溜索过怒江,到达了云南省的福贡县……” 8月5日至怒江边,福贡农夫编造了大竹篮于竹缆上,上系长绳2根,牵于两岸,渡时岸上扯绳即过,每篮可坐2人。 第96师在平满纳参战人数人,战死战伤者人,生死不明者人,回国途中拖死及抬炮死亡余,幸存者约人,然皆病容满面,疲惫不堪,第一次入缅远征即以惨败而告终。 当时,福贡人民维系在刀耕火种,缺吃少穿的极度贫困线上,远征军途经福贡境内时正是青黄不接的饥荒时节,但福贡人民宁可自己吞糠咽菜,也要为归国部队提供粮食、酒肉、蔬菜等,据不完全统计,支援粮食近十万公斤,组织了三千六百多的民夫为远征军接运物资,开辟道路,并用篾溜索把多名子弟兵从怒江上一个个安全地送往江东.福贡儿女用自己最大的民族热情和牺牲精神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天,当我们站在远征军归来的中缅边界,仰望中国壮美的山河,感慨万千,泪如雨下。 当年的英雄已化为哨兵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 终于明白,进入亚坪,首先震撼人心的就是石太阳,这是为英雄树立的丰碑。 也终于明白,石月亮就是祖国母亲,是怒江各族儿女用双手拥抱归来的英雄。 你们用鲜血浇灌了攀枝花 你们用脊梁挺起民族的希望 烈士已经长眠 英雄还在重生 秘境亚坪,一个神秘的、不为人所知的地方,一个尚未被完全开发践踏、保有最原始生态景观的地方。 亚坪的历史值得去追溯,但风光更值得人去仔细观察、捉摸、品味。 看似寂静深入其中,才知生机盎然,令人惊叹称奇。这里有绿林红颜,古木参天,也有飞瀑流泉,奇峰异石,这里有皑皑雪峰,杜鹃花海,也有古朴山寨,竹海起伏。怡人的山光水色,断绝了尘世的喧嚣,有的只是无限的宁静和美丽的风光,俨然就是现代人心中诗意的栖居地。 在高黎贡山中段福贡县以北40公里的米的峰巅,有一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宽约40余米,高约60米,在怒江大峡谷西岸的高黎贡山巍峨耸立,千仞百丈,奇峰峻岭中簇摇犹如一轮圆月,高高托在天际。这就是怒江人最引为骄傲的“石月亮”,当地傈僳族称它为“亚哈巴”。 它仿佛是开天辟地时就耸立在那里。波光闪闪的江湾,嶙峋峥嵘的怪石,苍翠葱茏的树林,陡峭直立的山梁,把巍峨璀巍的石月亮托上高天。夜晚,天上就如挂着两个月亮,一轮明月当空,把洁白的月光洒在石月亮上,石月亮显得格外深邃悠远,人们仿佛置身于肃穆的神秘世界,心境宁静安详。 石太阳——傈僳语亚门昌,在著名的“石月亮”西南米之外的崇山峻岭间,米的峰巅,在远处雪峰映衬下的云雾中若隐若现,格外醒目的矗立着一巨大的大理岩石柱,柱径30余米,柱高百米,在凛冽的寒风中傲视怒江大峡谷江流云海及碧罗雪山日出,壮丽之极,令人眩目,不可言表。 "太阳山"傈僳之父和"石月亮"傈僳之母,一阳一阴、遥相呼应、日月同辉,被奉为"傈僳之根",也是当地傈僳族同胞心中神圣的图腾。真是不得不由衷地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亚坪长达30公里的深谷中有茫茫原始森林,亚坪林区终年云雾升腾、飘飘渺渺,繁花似锦、鸟兽欢鸣,溪流密布、河水欢唱,如诗如画。 亚坪的美,没有原因,象迷一样的吸引着人们,其中几道从天而降的大瀑布,也成了秘境亚坪的一个标志景观。 神龙见首不见尾, 百回千曲出深山。 一峰突兀凌空立, 月在江心水在天。 穿过原始森林,闻到空气是甜的时候,就来到了我们驻京办帮扶的鹿马登乡。 共同缔造的美丽乡村——干布村若隐若现 云端之上的村子,仿佛神仙居住的地方。 怒江就是一个把时间结在绳上, 把沧桑纹在脸上, 把彩虹穿在身上的地方。 不忘这里的山 不忘这里的水 但最该记住的:是这里的人 怒江,福贡,亚坪 这山,这水,这人 都绝对值得你亲自来体验,来感受,来铭记。 开启你的探秘英雄之路 开启你的生态朝圣之路 谨以此文献给怒江各族儿女,献给为怒江扶贫事业做贡献的人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注:转自爱在怒江 部分图片来自:陈晓江杨致远吴晓勇 编 辑:段秋雨少友叶 责 编:何 剑 监 审:少友叶 终 审:杨致远 投稿联系:福贡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 联系
投稿邮箱:fglsq .哪个医院看白癜风较好白癞风的治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