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曾经是深度贫困县,这里的傈僳族群众生活在高山峡谷间,住着搭在悬崖峭壁上的千脚楼”、茅草房,要让他们告别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搬进县城宽敞明亮的安置房,可谓比搬山还难。 面对艰难的扶贫工作,福贡县公安局抽调数名懂少数民族语言的民警,组建“背包工作队”,背上被褥行李,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心帮扶送去温暖。去年2月,福贡县公安局国保大队教导员波玉花主动请缨,率队奔赴架科底乡阿打村,负责尼比独、阿打、干下壳、俄马底4个自然村85户村民的搬迁动员。 进村第一天,波玉花和队员就在克记言家和李四言家吃了“闭门羹”,群众对易地搬迁政策不理解,十分抵触,扬言不准波玉花和队员再进他家。“村民不愿意搬迁是由于对政策不理解,我们要多做解释。”在波玉花看来,办法总比困难多,要打破僵局,只能多跑跑。他们扛上装着铺盖、干粮的背包,穿行在高山峡谷间。 为寻找突破口,波玉花来到阿打村阿打二组的普斗四家。前几次走访,普斗四都以“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大山上,住楼房不习惯”为由拒绝搬迁。这是波玉花第四次来到他家,希望能够说服普斗四,带动村民加入到扶贫搬迁行列中来。 “新家已经装修好了,有家具家电,你们去了免费入住,医院、学校、扶贫车间,打工和生活都方便。原来享有的低保、医保、养老等政策不变,入住后还会统一办理并颁发房屋不动产证。”讲政策、谈变迁、话发展,波玉花不厌其烦地劝说,逐渐消除了群众的疑虑。终于,普斗四一家六口同意了搬迁。 带着成功案例,波玉花和队员继续走村串户,用心、用情、用理打开群众心扉。一次次院坝座谈、火塘夜话,她和村民一起算经济账、谋致富方、看未来路。经过10天的努力,他们成功动员44户村民同意搬迁进城,久居深山的傈僳族群众从此告别“千脚楼”住进了电梯房。在驻村的6个月里,波玉花带领她的工作队完成了78户村民的易地搬迁动员任务和7户不愿搬迁村民的危房改造,顺利实现了预期目标。 普三夺一家搬到安置点后,女儿去了玉溪读书,夫妇俩卖起了小吃,月收入多元。普三夺的妻子每次见到波玉花,都拉着她的手说:“妹子,有了你们,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作者:马燕鹿晋芸余维斌 往 期 回 顾 01 真情帮扶,共建“江海情”02 父亲的扶贫路 03 州政协副主席周志雯到福贡县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民主监督视察 编 辑:李玉花贾茗雁 监 审:何剑 终 审:张学坤 投稿联系:福贡融媒体中心融媒编发部 投稿邮箱:fgxrm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