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福贡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地处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怒江峡谷,县内最高点海拔米,与最低点相对高差达米。福贡县气候垂直变化显著,从南到北有南、中、北亚热带和南温带等气候类型。截至年底,福贡县总人口10.04万人,傈僳族、怒族、白族、纳西族等20个少数民族构成了这颗瑰丽多彩的“雪山明珠”。 以“时间基金”方式,诚征“城市之爱”心手相牵“乡村之美”,善用社会爱心资源给予乡村青少代表一份向上(善)精神之爱。帮助来自乡村的青少年开阔眼界、历练内心、感知史命、思创未来,从而坚定助力脱贫攻坚的决心,是心爱创新公益项目的启动动力之一。经福贡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夏斯付同意,由县委组织部、团县委、县教育局、县人社局等单位共同联合,组织县内优秀乡村教师、学生、乡村医务工作者、大学生村官和致富带头人等五类人员赴北京等地参加以“绽放生命”为主题的素质拓展活动。 经过前期广泛宣传和审核,全县共有63名青少年报名。7月14日,共青团福贡县委组织相关人员在国门中学演播厅,举行县级推优面试。围绕“绽放生命”这一主题,报名人员通过才艺展示、主题演讲等环节进行自我展示,评委以“公正、公平、好中选优”为原则进行现场打分。激情慷慨的演讲、娓娓道来的述说、感人肺腑的人生经历,一词一句都描绘着着来自乡土的纯粹感悟与志向不熄的梦想。 来自福贡乡村青少英才的声音—— 陆秀梅-福贡一中高一年级学生 我是福贡一中的陆秀梅,来自美丽的棉谷。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家中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由于家境贫寒,再加上我是个女生,父亲并不支持我读书,他认为我不管读不读书都是一样的,还不如早早结束去打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那善良可亲的母亲却一直陪伴着我,鼓励我,不放弃我。在母亲的关爱和坚持下,我一直努力学习。后来我考上了高中,加上在学校表现还不错,我的父亲终于同意供我上学了。但是为了解决家里的生计,父亲便常年奔波在外。每当见到父亲,我便发现他额头上的皱纹又多了,真的很令人痛心,然而在一旁的我却无能为力。可能是越努力越幸运吧,高中的老师们对我都很好,他们改变了我的认识,使我渐渐找回了失掉的自信,我更加坚定了读书的信念。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我虽然愚钝,可是笨鸟先飞早入林,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道酬勤。每个凌晨和的深夜,陪伴我的是一串串单词,一行行古文,一道道天马行空的计算题。这些刚开始看似疑难重重的知识点们终于在我的手上弹出了一曲曲美妙的乐章。除了学习成绩上的提升,我还主动参加了学校各类活动,比如“禁毒防艾”演讲比赛。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每天都要将稿子背上无数遍,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眼神、手势,付出许多汗水和心血。功夫不负苦心人,我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在挑战自身的过程中,我渐渐变得强大,耐力增强,意志力增强,信心亦增强。是的,文化成绩的提升,荣誉的获得,都在证明着,努力就会有收获,我知道我正在向理想靠近。可能我们相距很远,但他却自始至终都在召唤着我,向我挥手。花开花谢,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变化着。不变的,只有我对梦想的初衷。走出峡谷,我一定要跳出去,跳出去,我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创造幸福的家庭。我不求读书能够令我大富大贵,只求无愧于内心,给父母以孝顺,起码不再是吃不饱穿不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是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感谢周围的一切对自己的无私给予。当我学成归来之时,我要改变我的家乡,将大爱接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关怀,这份爱,让更多的人看到黎明的曙光。未来,我准备好了,我来了。 桑秀-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福贡一中学生 我们家在匹河乡最偏远的山区,由于我们村里经济条件差,老师都不愿意来,因此我晚读了几年,我仍然记得,年村子里来了第一位老师,九岁的我才开始上学,由于父母需要干活,于是我带着妹妹在村子的学校里浑浑噩噩的度过了三年。到了四年级,我到乡镇去读书,那时的我还不会讲汉语,当同学们讲得滔滔流水时,我目瞪口呆,我感觉很无奈,很迷茫,感觉整个世界都被黑云所笼罩,但我一想到母亲对我的期望,我就充满信心,我深刻的意识到我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于是我下定决心,我要学习汉语,我要缩小与同学之间的差距,就这样我开始了学习汉语的道路。每当课余时间,我就找老师学,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与挫折,但我都坚持下来了,在老师的悉心教导和同学的帮助下,我的汉语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许多,我真的非常非常感谢我的小学老师和同学是他们为我驱散了黑云,就这样我的小学生活在跌跌撞撞中结束了。到了初中,我靠着自己的努力进入了一个重点班,但我发现我在班里的成绩并不理想。开学第一节课,老师让我们进行自我介绍,前面的同学都很顺利的完成了自我介绍,而我却吞吞吐吐说出自己的名字后害羞的红着脸坐下。初一时的我“不务正业”天天和一群朋友到小卖铺闲逛,到球场疯玩,学习是靠自觉。到了初二上学期时,我醒悟了,我开始努力学习,我从班里的20多名提升到了前几名,初二下学期,我更加的努力了。到了初三,家庭发生了巨大变故,我父母闹离婚,两个姐姐考上了高中而家中却没有足够的钱给姐姐们交学费,原本经济拮据的家庭因为这些事情更加揭不开锅,根本就供不起两个姐姐的学费,我的父亲,是一个很自强的人,他为了两个姐姐能读高中接受高等的教育,于是去向亲戚朋友借钱,东拼西凑才集齐姐姐们的学费,在经历了这些事情后,我认识到,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我除了能读书外没有其他的办法,在学校里,我感受到学习知识带给我的充实感,有时我会胡思乱想,但一想到家里早出晚归辛苦劳动的父亲我就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感觉,然后我又会投入知识的海洋中,逆风前行。经过了人生的转折后我懂得了珍惜对每一样东西,用认真的态度去看待每一件事情。中考成绩下来时,我也没辜负家人对我的希望,顺利的考上了理想的高中,虽然高中生活很苦,但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我的前途就充满了希望。在漫漫的成长过程中,我的思想也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渐渐成熟,现在的我有俩个小小的理想,并不是那些做科学家做明星的天马行空的梦想,而是走出怒江大峡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听听外面的声音,还有我想去读经济学,学成之后找一个工作来承担家里的重任。 恰付英-石月亮乡拉马底村村医 自加入乡村医生行列工作以来,我脚踏实地做事,认真服务患者,尊重病人、同情病人并力所能及治好他们的病,把他们的健康当作自己的健康,甚至比自己的健康还要重要。也许我们这个行业永远默默无闻,但只要把对事业的情,对岗位的爱,奉献给每个人,只要能使人们笑颜永驻,一切都心甘情愿。我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我们是健康的守卫者,保障村民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作为乡村医生我们深知:病人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就在病人心中有多重。如果能够面试成功,我将倍加珍惜学习机会,增强本领,开阔眼界,为村里的卫生事业再添风采。 肖丽娟-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福贡一中学生 我就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里。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卧病在床,而我和弟弟妹妹年小,不知道该然后承担家务,因此,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了爸爸的肩上。上小学一到三年级时村子里没有学校,要走很长的路,才能到学校而且路上不安全,常有村子里放的马在道路中行走去,刚开始父母亲接送,后来与我同年级的伙伴走,上三年级时,我的妹妹也开始上一年级,她与我一起在村子上了一年,就到匹河完小就读,在就读匹河过程中,母亲因为阑尾病和盆腔脓肿,在昆明开了刀,而因为这个原因,原本就父亲一个人承担着的家更是雪上加霜,家里甚至几个月但是连着吃韭菜辣子汤。因为家里的负担,想着退学,虽然读书不是很好,但是排在班级里前十,班主任不想我这样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因而通过关系帮我争取到了好心人资助的名额。在上初中时,我的先天性心脏病引发了,在同学面前,我晕倒了,医院,而我弟弟同时也患上链球菌感觉,甚至下过病危通知书。刚刚恢复一点景气的家又萧条了,而我因为三天两头的晕倒,心里产生了自卑,但是同学没有嫌弃我反而对我特别照顾,我的班主任也很好,帮我留住了学籍,也做他的鼓励下,落下好多课程的我也考上了高中。高中不像小学,初中,但是我高中也遇见了一群好朋友,遇见了哥哥似的班主任,即使我三天两头的生病,从来没有嫌弃我,反而,鼓励我应该认真学习,不应该自暴自弃,也在哥哥似的班主任的教导。我也学会了努力,也学会了长大,步伐也更加坚定,不管生活在怎么坚信,我都会活出自己的精彩。 王杰涛-福贡县架科底完小学生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爸爸妈妈在家务农,供养我们几个兄妹上学。年9月1日我入学于福贡县架科底乡架科底完小,今年我11岁,五年级毕业。自从我踏进学校的大门那天起,我就非常喜欢读书,老师常说:“知识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我就梦想着有一天我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在学习上我非常努力,在学校里听老师的话,在家听父母亲的话。一年级的时候我曾被评为“三好学生”;二年级时曾被评为“学习积极分子”;三年级时被评为“优秀班干部”;这些来之不易的荣誉一直鼓舞着我,使我有了前进的动力。当老师说“你们有机会去北京”的时候,我瞪圆了眼睛看着老师,并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交代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在心里,我想着一定要把握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去看看外面那些精彩的大千世界。为了自己能走出大山到外面看看的这个梦想,我做了精心的准备,学习上我加倍的努力。这一切的一切都只为实现我的梦想。 余有林-青年致富能手 很荣幸我能参加此次“乡村·中国梦”的面试,在此我表示深深的谢意。作为一位普通村民,我感受最深的是近几年在党的关怀下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给我们免费培训种植技术,提供粮食值补、农机补贴、养殖补贴等惠农政策和各类青年创业政策,为我创业致富提供了政策支持。作为村里的一份子,我希望接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丰贵平-福贡县马吉乡布腊村委会-村支部书记 年12月至年12月在武警云南总队特勤中队服兵役,年至年在昆明市国安厅任警卫员,年至年在云南铜业集团就业任主任,年至年在昆明锦辉工程公司上班任项目经理,年6月至今在福贡县马吉乡布腊村党总支部任党总书记。自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立足岗位,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作为一名基层村党总支书记,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和群众的感情,充分发挥精准扶贫滴灌“管道”疏导作用,围绕“六个精准”,进村组、入农户、奔走于田间地头,调查摸底、总结经验,扑下身子解民忧、帮民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把对党的忠诚和工作的敬业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处处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和风采,始终坚守了一名基层领导干部的敬业精神,这一份勤恳,这一份执着,赢得了全村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使布腊村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示范村。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生活和高收入的工资,一心投身家乡建设一线,年被选为村党总支书记以来,一直克服家庭及个人困难,默默的奉献,把心思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了脱贫攻坚工作中。 序号姓名福贡县推选面试视频链接1娜丽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