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怒江是幸福的,有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碧罗雪山和当打力卡山形成的怒江大峡谷和独龙江峡谷。两个大峡谷中,可以游玩的地方很多,为了游玩也可以让你纠结上好几天。光是贡山县,就深得人们在人文、风光与美食等等的方面青睐。人们都觉得贡山是能够“养心”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小城之一,但贡山却有着其他地方没有的数不完道不尽的恢宏底蕴。 贡山真的是玩不腻的避世小县城。这里是4﹑5百年前的茶马古道、有洋人挖的人马驿道,也是近四万名独龙族﹑怒族等等少数民族同胞的居住地,还有独龙族﹑怒族空灵的唱腔中犹能领略到传世经典的千古神韵的民歌,而且论山水风光,它绝对是个被严重低估的避世仙境。 这里有“生物基因库”的高黎贡山、有“香格里拉”之称的丙中洛、有“野生植物天然博物馆”的独龙江国家公园、有“贡山第一飞瀑”的哈滂瀑布.....个个在清秀中蕴藏着沉雄。 论美食,在怒江的美食地图里,它是个极其特别的存在。地处峡谷山间,混合了乡野豪迈之气,自成一派美食体系,堪称省内“小石器”时代代表性的“石板粑粑”,还有堪称“狂野之王”的吓啦,是用酒及鸡肉搭配,绝不是人们遐想中的时令组合,但也会演绎出一道道的味蕾与视觉双重体验。还有上过《舌尖》的漆油鸡……无论是依时令而食的鲜、还是猛烈直接的辣、还是五彩缤纷的甜……你统统都能在这个小城尝个够。 地处滇西北怒江大峡谷北段的贡山县,东与云南省德钦、维西两县相连,南与怒江州福贡县相邻,北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接壤,西与缅甸联邦毗邻,使贡山成为多民族文化与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汇的地方,天主教、基督教、藏传佛教三教并存,尚处于半封闭状态的人文和山水,使小城更具有原生态特点,让你体会不一样的避暑秘境,甚至还有诗和远方,彰显了现代性与生态性的有机融合,优以独龙江景区和丙中洛景区最为特别。 好吧,让我们先去独龙江景区吧。独龙江乡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之一,独龙江旅游景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境内主要河流独龙江由北向南从中部穿境而过,独龙江东岸是海拔多米的高黎贡山,西岸是海拔多米的担当力卡山,全乡地势呈“二山夹一江”的地貌,由此形成了独龙江大峡谷奇观。独龙江峡谷是全国唯一独龙族居住地,独龙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迈入社会主义社会,过去,这里有过刀耕火种、人背马驮、爬天梯,松明点灯、放炮传信,采集渔猎、木楞房等历史,是中国独龙族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区,独龙族卡雀哇节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进入独龙江,一路都是风景,穿行其间的山泉,变幻无穷的瀑、池、湖、潭、涧等,行至其间,不仅会因为满目和谐天然的风光得到治愈,还会时不时偶遇灵气满满的小动物,留下这趟旅程专属的幸运。这里有着高达米的雪山垭口,还有享有“小九寨”之誉的神田。神田在高黎贡山隧道的左边,还要上去2公里左右,在老公路的下方。我的目光就被宛若碧波的池色吸引,风光旖旎、水光潋滟,或是细腻润洁潺潺的山泉水,抑或是密布的连绵神田,美不胜收真的仿佛置身九寨沟。偶尔一阵清风拂面,你会发现原来夏天也可以这样冰凌畅快。 还有个充满人性气息的风水宝地儿——女阴山。光是这个景点,就让你想象的要比平常丰富得多,更不要说是漫步原始森林了。 到了独龙江,可以住进世外桃源般的民宿;你还可以体验惊险刺激的哈旁瀑布下穿过,打卡百年古树林间的丛林穿越……也可以体验了一次传统的独龙族编织。对了,对于独龙族人来说,独龙毯承载着远古时代的文化,跟独龙族纹面女们一样,也是研究独龙族的“活化石”,如今依然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也可以走走藤蔑桥。藤篾桥是独龙族有特色的过江工具,它结构简单古老,是用独龙江畔特有的藤竹编起的蔑索,拴在两岸的树干或固定的木桩上,再用藤或竹蔑结成网,而后铺垫上巴掌宽的木板或金竹﹑龙竹,人从网中过江。在桥上,仿佛行走在云端之巅,两岸都是青葱森林,有一种“人在空中走,景在脚下游”之感。这种桥非常小众,但保留着非常原始又古朴的自然气息。 独龙江,雨水较多,而且一山一雾倚飞瀑,雨后整个景区都被云雾缭绕,如仙境一般,空气也特别清醒,令人心情舒畅﹑心怡自然。 我们再去丙中洛看看吧。在怒江文史资料在,对丙中洛一般这样描述:丙中洛旧称“甲菖蒲桶”,意为怒江小康普。据说丙中洛普化寺隶属维西县康普喇嘛寺管辖,康普藏名为“菖蒲”,故丙中洛有怒江小康普之说。但丙中洛地区的人对丙中洛就叫“碧中”,藏语意为“藏族村”,说是藏族村,但怒族具多,还有傈僳族等等多种民族。这里有怒族典型的木楞石片房,有小桥流水雾里村。这些都至今都保留着古村落的痕迹,你可以特地跑了几个村落,寻找童年里的宁静夏天,寻找童年里的依稀的农村印象。 在丙中洛,你所需要的云海迷雾、日出晚霞、星空银河、山水景观、古朴民居、淳朴民风、诱人美食,这里都会有,而且摄影爱好者和驴友们青睐的宝地-雾里村,它也在丙中洛了。 “茶马古道,田园风光”,便是雾里村的真实写照。过石门关,在怒江对面出现了美丽的村庄,那就是雾里村了。它这如同梦境般的地方受众神的眷顾,让她如此清晰脱俗,任何华丽的语言来形容她的美丽都是苍白的,这就是雾里村了,入村的茶马古道,至今还在使用。 雾里村从怒江的西面看更有画面感。它坐落在缓坡上,傍水而居,悠然自得,藏在浓雾下,秀美而又神秘,在一小块山地上画出一副天然图画。画卷如诗,世人不见,只在深山。藏在寨中的白塔,也沉淀着村里藏族文化的侵染,真的值得一逛啊。 “石板粑粑”也是雾里村最为传统的怒族饮食,会在石板上烤出,比锅里的美味也愈加浓烈。这种乡土气十足的吃法,不仅上过央视,还被称为“怒江最具特怒族饮食”。“石板粑粑”也讲究时令搭配,有高山土猪肉、农家手磨豆腐、自制琵琶肉、时令蔬菜......。生活的烟火气,都浓缩在这块石板粑粑上,每个季节的食物都自带个性。石板粑粑是通过乡土味道的传承,让更多人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怒族味道。 当然了,丙中洛还有喇嘛教﹑有神山﹑有水田文化,但都赶不上那种古朴浓郁独特的怒族风情。来到这里,你才知道什么叫山清水秀﹑什么叫怒族文化﹑什么叫一尘不染﹑什么叫仿璞归真﹑什么叫与世隔绝。 这就是我三生三世都玩不腻的避世小城。 作者简介 吴小平,怒族。毕业于昆明医学院,本科,系外科主任医师。先后在昆医院﹑医院学习肝胆外科﹑骨科等专业,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先后编写了《新编实习医师手术》《实用外科临床诊疗学》《临床骨科学》等科技图书。系怒江州作家协会会员,多编散文发表于《民族文学》《边疆文学》《滇池》等刊物中,作品尚收录在中国作家协会编辑的《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怒族卷)》﹑怒江人口较少民族文集《父亲的太阳窝》等文集中,年内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散文集《行吟贡山》。 朗读者简介 张开艳一级播音员,曾在普拉底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担任音乐教师,现在贡山县融媒体中心从事新闻播音主持工作。用心做好每一期节目,用声音传递彼此的心情,让电波将你我的距离拉近。 (来源:贡山发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