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悠 http://m.39.net/pf/a_4305598.html好消息!云南生物多样性大家庭又有新发现啦!云南高黎贡山福贡片区白颊猕猴 4月22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发布消息,近期在执行生态环境部组织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专项“横断山南优先区”和云南省拟建“高黎贡山国家公园”科学考察过程中,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兽类生态与进化学科组蒋学龙研究员、李学友副研究员等率领的科研团队,通过布设红外相机,在云南高黎贡山福贡片区拍摄到白颊猕猴(Macacaleucogenys)视频和照片,发现了白颊猕猴高黎贡山新种群和新分布。 白颊猕猴隶属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猕猴属(Macaca),由中国科学家于年在西藏墨脱首次被发现并报道,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兽类生态与进化学科组蒋学龙和李学友团队在执行青藏高原第二次科学考察中在西藏东南部米林、波密、察隅陆续也有发现。 白颊猕猴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颊部和下颌部呈灰白色或白色,并可延伸至耳后。在年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白颊猕猴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昆明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执行项目期间,在高黎贡山地区南、中、北段及其东西坡14个样区计布设红外相机台。经过对回收数据的整理,发现在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马吉乡样区沿海拔梯度布设30台红外相机中有17台记录到高黎贡地区一种新的灵长类动物,经鉴定是年描述的新物种白颊猕猴(Macacaleucogenys)。 在为期一年的监测中,这17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白颊猕猴照片张和视频4段,记录到白颊猕猴分布于海拔~m之间,栖息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中。 白颊猕猴在高黎贡山新分布的发现,说明该物种的分布区并非局限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云南高黎贡山也是其分布区,提示在云南福贡与西藏东南部之间广阔的区域内可能还存在有其他潜在的白颊猕猴种群。该物种的发现使高黎贡山地区灵长类动物增加到10种,成为国内灵长类动物最丰富的区域,其中高黎贡白眉长臂猿(Hoolocktianxing)、怒江金丝猴(Rhinopithecusstrykeri)、肖氏乌叶猴(Trachypithecusshortridgei)在国内仅分布于高黎贡山及其邻近区域,显示出高黎贡山在我国灵长类动物及其他野生动物保护中的重要地位。 云南保山市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斑姬啄木鸟近日,云南保山市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技术人员在整理野生动物照片并请专家鉴定时,再次发现龙陵县鸟类新记录——斑姬啄木鸟。该物种由龙陵县观鸟爱好者杨吉强在小黑山保护区周边区域拍摄,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设计院技术人员曾卫鉴定为斑姬啄木鸟,斑姬啄木鸟的发现为龙陵县鸟类家族添加了新成员。 这也是年以来,龙陵小黑山保护区继发现冠斑犀鸟、黄足松鼠、纹胸啄木鸟、凤头麦鸡、蚁?、喜鹊以来,第7次发现该县野生动物新记录。 ※斑姬啄木鸟(Picumnusinnominatus) 脊椎动物,鸟纲,鴷形目,啄木鸟科。小型鸟类。体长雄性96-mm,雌性97-mm;特征为下体多具黑点,脸及尾部具黑白色纹,雄鸟前额橘黄色。背至尾上覆羽橄榄绿色,两翅暗褐色,外缘沾黄绿色,翼缘近白色,尾羽黑色。虹膜褐色或红褐色,嘴和脚铅褐色或灰黑色。 斑姬啄木鸟主要栖息于海拔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常绿或落叶阔叶林、中山混交林和针叶林地带,喜欢在开阔的疏林、竹林和林缘灌丛活动和觅食,主要以蚂蚁、甲虫和其它昆虫为食。 斑姬啄木鸟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西藏东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和河南南部,在云南龙陵县主要分布于小黑山保护区及周边区域。据《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评价报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设计院,)和近期观察发现的鸟类新记录,目前已知龙陵小黑山保护区啄木鸟科鸟类有星头啄木鸟(Dendrocoposcanicapillus)、灰头绿啄木鸟(Picuscanus)、大金背啄木鸟(Chrysocolapteslucidus)、黄嘴栗啄木鸟(Blythipicuspyrrhotis)、纹胸啄木鸟(Dendrocoposatratus)和蚁鴷(Jynxtorquilla)6种。斑姬啄木鸟的发现使小黑山保护区啄木鸟科鸟类由6种增至7种。同时令龙陵县鸟类物种数增至种。 斑姬啄木鸟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蒋志刚等,)——无危(LC)物种。 内容综合自央视网、央视新闻客户端、“龙陵小黑山保护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