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出诊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05703.html 高黎贡再高,高不过山顶上的阳光;大峡谷再深,深不过大家庭的情谊。 山海遥远,以心为桥。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企业,社会各界对怒江的支持帮助接踵而来、源源不断。珠海市、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云南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发达城市和中央、省级企事业单位,派出精兵强将,挂钩帮扶怒江,从修桥铺路到产业建设,从技能培训、教育医疗支援到扶智扶志,倾心尽力,众志成城打好打赢怒江脱贫攻坚战。 山海那么近 被称为“人神共居”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是怒江最北边的乡镇。傈僳族、怒族、藏族、独龙族等群众生活在高山村寨或悬崖峭壁上,行路难、就医难、增收难。 年3月,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管延萍作为珠海市第一批对口帮扶医疗人员,从繁华的珠三角地区来到丙中洛镇卫生院,背上背篓,送医进山,治病救人,一干就是3年,足迹遍及丙中洛高山峡谷间的46个村小组。 在贡山县丙中洛镇,管延萍(左)与同事走在进村的山路上 管延萍指导一名村民进行康复训练 年11月24日,《珠海市对口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扶贫协作建立友好州市协议书》签署。按照怒江所需、珠海所能的帮扶要求,珠海以东部优势补西部短板,从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教育医疗和劳务精准帮扶入手,走出了一条深层次、宽领域、多形式、全方位的帮扶怒江模式,谱写出一曲曲跨越山水的扶贫之歌。 “这几年,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好,我们吃穿不愁。现在,又住进珠海市帮我们建盖的新房里,日子越过越有劲了。”搬进新盖的楼房,泸水市大兴地镇维拉坝村民欧新文满心欢喜。 维拉坝民族特色小镇是珠海市帮助怒江州打造的易地扶贫搬迁样板工程。崭新的楼房,便捷的交通,热闹的集市,设施一流的小学,让这个集镇焕发新颜。 趁着天晴,贡山县丙中洛镇甲生村委会村民陈永福夫妇到山上背腐殖土,为种羊肚菌备好肥。今年,虽然受雪灾影响,陈永福的4亩羊肚菌仍收入4.8万元。“感谢珠海亲人的帮扶,让我找到这条致富门路。”陈永福开心地说。 年底,珠海根据怒江的自然资源禀赋,采取“分散组织生产、集中规模经营和以奖代补”的模式,帮助怒江各族群众种植羊肚菌。两年来,珠海帮扶12个乡镇30个村发展了近亩羊肚菌种植,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余户多人。羊肚菌种植已成为怒江众多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造血”项目和亮点。 怒江年轻劳动力在珠海企业就业 珠海对口帮扶怒江以来,制定了《珠海市对口怒江州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计划》及7个具体方案,形成了“1+7”的帮扶工作格局。投入帮扶资金6.16亿元(其中财政资金3.93亿元),选派余名干部和技术人员赴怒江开展帮扶工作,援建了3个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和2个危房改造示范点;实施羊肚菌、中华蜂、高黎贡山猪等69个产业帮扶项目,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约户3万多人。珠海17家医疗机构与怒江16家医院结对开展学科建设和医疗队伍建设;家企业结对帮扶怒江贫困村,利用珠海的信息、科技、市场优势,拓宽怒江农产品外销通道。 珠海人、珠江情,就这样走进大峡谷深处,走进怒江贫困群众心里。 帮扶那么真 普尼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走进福贡县马吉乡普尼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听说记者要采访“望远镜”,村民们格外热情地把手一指:8栋一单元。敲开房门,只见人称“望远镜”的开几兰蹲在客厅地上,用毛巾细细擦洗地板,墙上挂着他心爱的那个望远镜。“在山上老房子里,两三天才扫一次地,这么好的房子要打扫得干干净净才行。”开几兰笑眯眯地说。 开几兰家的老房子 开几兰的老家在马吉米村半山上的咱念罗小组,从村委会到咱念罗,需要走一段近70度的陡峭石梯,当地村民称为“天梯”。村民日常所需的生活物资,全靠人力背运,是马吉乡最贫困的小组之一,28户人家中有20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年,马吉乡建设普尼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云南日报报业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动员开几兰报名搬迁。开几兰顾虑重重,担心到集市后生活不适应、山上的草果地管理不过来、生活收入没有着落等等,不敢搬、不愿搬。“搬到集市,出行方便、就医方便不说,关键是你的双胞胎女儿,从幼儿园到小学,都可以在家门口上……”通过驻村工作队员的反复开导,开几兰终于想通了。 开几兰用望远镜看新房子 开几兰家的新房 听说新房子都是高楼,非常漂亮,开几兰特意在网上购买了一个望远镜,每天空闲时就蹲在半山上的老房子竹栏杆前,用望远镜盯着江对面安置点的建房进度。时间一长,大家便给他取了个外号叫“望远镜”。 “我要当好护林员,保护村里的生态环境,管理好山上的草果。让媳妇在乡上打工,照顾孩子。”开几兰对未来的生产生活有了新计划。清理完房屋,他把望远镜擦干净,“我要永远留着它,看更多更好的东西呢!” 云报集团投资建成的马吉米村草果烘干厂 真扶贫,扶真贫。云报集团不间断筹集资金为当地发展培育草果、核桃等种植业,发展养猪、养鸡等养殖业,修建河桥、公共设施,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为马吉乡争取到项目资金,在布腊村、乔底村、马吉村捐资修建了3座“爱心桥”,解决了3个村民小组名群众出行困难问题。 初夏,泸水一中的各族学生穿着整洁的校服,在崭新的“中交楼”看书学习。“以前,条件限制,初中、高中学生都挤在一栋楼里。现在初中部搬进了新教学楼,学习环境好了很多。”校长何息文说。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中交集团在出资万元为泸水一中援建教学楼,配备教工电脑、教学多媒体设备的同时,还设立了万元的教育扶持基金,用于福贡县初中、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户籍学生即“两后生”的职业教育和生活补助,解决了多名“两后生”在继续教育中的生活费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技能培训,致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泸水市大兴地镇占地60多亩的火龙果园里,青草茂盛,鹅群游走。 火龙果种植合作社理事长祝荣新从央视录制节目回来,就马不停蹄地与村民搬运水泥柱子、整理土地。“今年火龙果要扩大种植亩。去年,火龙果种植合作社卖了3吨火龙果,30户建档立卡户每家分到元。”祝荣新说,“这得感谢北京来的王书记大力帮扶。” 祝荣新口中的王书记,是中交集团挂职泸水市委常委、大兴地镇党委副书记、自扁王基村第一书记王慧奇。 在自扁王基村,王慧奇提出了“帮扶一批致富带头人、土特产经纪人、能工巧匠和外出务工人员,发展种植、养殖业合作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个别农户精准滴灌帮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村容村貌”的发展思路。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距离六库城区市场近的优势,成立了火龙果种植合作社,建立肉牛养殖基地,探索“造血”扶贫方式,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大兴地镇自扁王基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一年帮扶路,一生怒江情”。正因有真扶贫、扶真贫单位进驻,有无数一心为民脱贫的扶贫干部帮扶,在贫困的怒江大峡谷,创造了中国扶贫的“怒江经验”“怒江速度”“怒江模式”,才有了怒江现在的“每天都有变化、每时都在进步”的脱贫新成效。 笑脸那么亲 孟夏时节,来到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营盘镇凤塔村,宽敞的水泥路绕山跨涧,入村连户。干净的乡村客运站里,村民们坐在长椅上说笑着,等着客车进镇。 “以前的土路窄得很,相当危险。从村里到镇里的十几公里山路,得走两个多小时。”村民和益海说。 年3月,省交通运输厅投资余万元,为凤塔村硬化了13.04公里进村主干道,新修了12.1公里通组公路,圆了凤塔村民多年的出山梦。年,凤塔村客运综合服务站投入使用,有效改变群众日常出行方式,并连接了周边村寨,打通了营盘镇澜沧江两岸村寨的通道。 精准扶贫,修路架桥、建好富民产业、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聚力啃下“硬骨头”,珠海、央企和省级企事业单位结合各自优势,尽锐出战,合力攻坚。 托坪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在全国唯一怒族乡——福贡县匹河乡托坪村,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投入帮扶资金多万元,实施“安居、增收、强基、育人”四大工程,采取“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培育+旅游开发”的模式,发展草果产业和劳务输出,全力帮助搬迁怒族群众转变生产生活观念,实现搬新家、过新生活的梦想。 昔日“瓦破屋损,墙倒一片”的兰坪县金顶镇高坪村,普米族群众居住条件差,产业支撑少,垃圾遍地。三峡集团公司投入万元,统一规划实施全村危旧房改造、新房建设、村间道路硬化、人居环境美化工程全覆盖,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 如今,高坪村干净通畅的村间道路两旁,一栋栋碧瓦白墙的普米族特色安居房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田间地头,洋芋、大蒜孕育着勃勃生机。 在怒江大峡谷,到处都有挂联单位攻坚克难、真情帮扶的身影。 云南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怒江州一马当先。他们投资建立50亿元脱贫开发基金用于怒江“五网建设”和产业发展;每年捐赠万元、5年累计捐赠1亿元,统筹用于怒江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捐资助学。由能投集团投资近1亿元建设的草果加工厂,对当地群众的产业扶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把责任担在肩上,把笑脸留给贫困群众。目前,怒江州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社会各界大爱汇集,合力帮扶,为打好打赢怒江州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动能。 推荐阅读 云南日报记者:徐体义李寿华乐志伟 图片:新华社云南网云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翟芯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