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53196.html

安居乐业是边疆少数民族世世代代的期盼。年以来,三峡集团帮扶云南怒族景颇族普米族精准脱贫攻坚,重点围绕安居工程、素质能力提升等6大工程开展帮扶工作,开启了与边疆群众血浓于水的帮扶历程。

4年多过去了,帮扶效果怎么样?安居工程在怎样推进?边疆群众生产生活面貌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近日,《中国三峡工程报》记者赴云南怒江、德宏、丽江、迪庆等地采访。

围绕住房谈感受,对比今昔说变化,回顾搬迁感恩三峡,边疆村寨的民族群众言语中对三峡集团助力精准扶贫充满感激。年以前,当地群众很少知道“三峡集团”这个企业名称,如今“三峡集团”已经成为他们嘴里的“热词”。

▲怒江州福贡县知子罗安置点。

挪穷窝住新房

在怒江州采访时遇上连阴雨。走进怒江州福贡县鹿马登布拉底村干布小组,60岁的迪路四把记者一行迎进家门,开门见山道:“我这辈子根本没想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

迪路四的新家距离破旧的“千脚屋”只有多米远,老房子低矮破旧,经过多年的烟熏火燎,安全卫生条件极差。干布小组是三峡集团帮扶打造的民族特色村寨,集中安置51户33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5户人,怒族、白族、傈僳族混居,他们享受到安居工程的政策优惠,年安置点建成搬家。跟迪路四一家情形相似,都是从低矮密集的“千脚屋”搬迁宽敞明亮的二层、三层楼房。

▲搬迁前怒江州福贡县鹿马登乡干布小组村民居住的“叉叉房”

迪路四坐在新家的阳台上,空山新雨,山高云绕,眼前就是雄伟的怒江,美丽的大江两岸,群山如一幅巨大的挂画。“我自己几乎没出什么钱,就把楼房建好了。如果没有国家补助,靠自己根本想都不敢想。”他说。

▲搬迁后福贡县鹿马登乡干布小组村民的住房。

迪路四的家门口,挂着一面三角形流动红旗,写着“布拉底村干布小组内务卫生洁净户”。迪路四说:“搬进新房子,我家就脱贫了。现在的日子过得很开心!”迪路四掰着手指算,以前在山上种玉米,费工费钱收成少,前几年改种10亩苹果,年卖了多元,还有很多没挂果。儿子35岁了,常年在外面打工。“有了新房子,儿子找媳妇就有希望了!”

▲福贡县鹿马登乡干布小组村民居住环境有了大提升

据介绍,年至年的四年间,三峡集团投入0亿元帮扶资金,围绕能力素质提升、劳务输出、安居工程建设、改善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培育、生态环境保护等六大工程,对口帮扶云南怒族普米族景颇族3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涉及怒江州、德宏州、丽江市、迪庆州等4州(市)、11个县(市),1个贫困乡(镇)、个贫困村。

福贡县匹河乡老姆登村位于怒江畔的半山腰上,是俯瞰怒江、远眺高山峡谷的天然观景台,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年,在三峡集团帮扶下,老姆登村9户建档立卡户每户补助4万元,贫困群众全部解决了住房问题。安居工程和乡村道路的改善不仅改变了贫困家庭的住房条件,还为群众增收致富和发展老姆登旅游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从年开始,村民陆续办起了民宿和农家乐,老姆登成为怒江旅游的一个著名景点。

▲福贡县匹河乡的“中国最美村寨”——老姆登村

福贡县匹河乡果科村阿加王底村民小组地处沪水县与福贡县交界处,是福贡县最南边的第一个村寨,也是三峡集团帮扶建设的91个三峡新村之一。从年开始,福贡县整合利用三峡集团帮扶资金,把阿加王底自然村打造成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庄。

▲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果科村阿加王底村寨

7岁的老人拖干波,曾担任阿加王底自然村小组长40多年。“我小时候,住在石头缝里,连茅草房都没有。后来割了半年茅草,盖了一间小茅屋,全家六口人挤在一间茅草屋里。再后来有了劳动力,全家人把茅草房变成了‘千脚房’。”

拖干波说,改革开放以后,在政府帮扶下,乡亲们都盖起了石棉瓦房,自己一家人挤在低矮的石棉瓦房里,依旧十分局促。年,在三峡集团帮扶下,阿加王底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之初,他家就享受到4万元三峡集团帮扶资金,县政府通过整合国家扶持资金,家家户户都住进了砖混结构的两层楼房。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村子里修建跳舞聚会的广场,这幸福美景让拖干波老人“至今都不敢相信”。他说:“要是没有政府和三峡集团的帮助,我这辈子都住不上这样的好房子!”

挪穷窝,住新房;拔穷根,奔富路。4年来,在三峡集团帮扶下,像迪路四一家发生巨大变化的家庭数以万计。三峡集团帮扶所到之处,“感恩共产党,铭记三峡情”成为脱贫群众当下的口头语。

拔掉穷根奔富路

在德宏州瑞丽市,记者采访了三峡集团帮扶的户育村,走进整洁漂亮的边疆民族村寨,看到一批已经建成的“安居+”“产业+”项目,充分惠及边疆群众。

▲德宏州瑞丽市户育乡尹山景颇特色村

芒市谢里村是中缅边境线上的一个小村子,在三峡集团帮扶下,村里30个建档立卡户原址重建,人搬进宽敞明亮且有民族特色的新居。

一跃跨千年,全村齐脱贫。谢里村下寨的余有林说,几十年前父亲那一辈人从原始森林里搬出来,一家人挤在用石棉瓦和空心砖建成的房屋里住。年,政府补贴4万元、三峡帮扶4万元,余有林贷款6万元建起一所有景颇族民族特色的独栋小院。在产业帮扶政策支持下,他还成了远近有名的养殖大户。

帮助边疆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意义十分重要。边境线上的村民脱贫致富,不仅仅关系到个人家庭的生活,更关系到国土边境的安全。

在中缅边境的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陇把镇龙安村,年以前村里大多数都是土坯房,少数是空心砖房,居住环境特别差。村民孔令东说,老房子比较低矮,采光也不好,加上雨水多,屋内潮湿,房子被定为危房。国家扶贫政策给孔令东一家带来很大变化,他激动地说:“我们家获得了三峡集团安居房项目补助和政府补助,终于建起了新房。在三峡集团帮扶下,我们村子变了样。”

▲德宏州陇川县龙安村美丽村貌

这是三峡集团精准帮扶景颇族安居工程建设的一个画面。在龙安村,像孔令东这样的11户建档立卡户都盖起了新房。三峡集团投入数亿资金帮扶陇川县实施精准脱贫攻坚项目,其中大多数资金用于实施安居项目拆除重建和修缮加固民房。

“去年3月开始盖房,今年春节就搬进新房子。多平方米,三室一厅,还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漂亮得很。”孔令东指着身后宽敞明亮的新家自豪地说。在国家扶贫政策帮助下,除了种水稻和甘蔗,孔令东还种植了亩砂糖桔,开始学会养牛,他还在以建档立卡户为主成立的村合作社打工。“在家门口打工,我学到了专业技术,将来还能从合作社分红。”

德宏州盈江县太平镇石梯村与缅甸山水相连,是一个景颇族、傈僳族杂居的边境山区村寨,村里有建档立卡户43户7人。石梯村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鸟类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有鸟类多种,中国仅有的五种犀鸟、林雕鸮、灰孔雀等珍稀鸟类都分布在这个区域。

10年前,石梯是个“水、电、路”不通的村庄,群众住茅草房,生产生活非常困难。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观鸟开发区建设带动和三峡集团帮扶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5岁的徐小龙成为这个“变化”的受益者,他家翻建了3间民族特色大瓦房,新建了4大间民宿,自建了4大间餐饮凉亭,搭上“观鸟经济”快车。

▲盈江县石梯村的美丽村貌

“过去家家住茅草房,村民们都没有见过瓦房。”徐小龙说,过去客厅烟熏火燎,现在宽敞漂亮;过去火塘上架锅灶就是厨房,芭蕉叶铺在地上切菜,现在家家都建了干净卫生的厨房,用磁炉做饭;过去家家户户没有厕所、随地大小便,现在有干净明亮的卫生间和洗澡间。

除了种30亩坚果,徐小龙还成了“网红”观鸟堂主。“国内外来石梯观鸟的游客多,客人联系我,负责接待吃住和观鸟,每年收入十多万元。年开始搞民宿,4间房接待了00多人次。”徐小龙说,靠山吃山,观鸟经济发展起来后,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穷山村建成了旅游景区,村民一直奔小康。“我们现在挣生态保护的钱,看到林子里的鸟,就像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到处是一派现代田园乡村风光,一栋栋别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房屋干净整洁,小广场宽敞明亮,村道四通八达。怒族、景颇族、普米族群众过去居住的茅草房、木板房、篾芭房等危房不复存在,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聚集区贫困群众安居条件改善明显。

▲三峡集团援建布拉底村干布民族特色村寨、安居房安居乐业奔小康

主攻安居工程,群众安居乐业。4年多以来,三峡集团帮扶云南3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主攻安居房建设,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区较为突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落实,让贫困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在西南边陲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两岸,在高黎贡山、玉龙雪山腹地,一个个民族特色村寨错落有致地嵌在山间,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民族村寨的变化,是地方政府整合三峡帮扶资金,融合美丽乡村文明建设、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村容村貌改变、致富产业发展和村民素质提升共赢局面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截至00年6月,三峡集团帮扶云南省怒江、德宏、丽江和迪庆4个州市针对农村安居房建设及危房改造共计投入帮扶资金5.78亿元,完成投资5.65亿元;针对易地搬迁共计投入帮扶资金万元,完成投资万元,实现了建设安居工程、危房改造户,异地搬迁户,助力帮扶州(市)夯实“两不愁、三保障”基础,让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住进幸福美丽新家园。

▲三峡集团支持建设的匹河乡知子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福贡县石月亮乡利依路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在怒江州,三峡集团采用“政策补助、统规自建”的方式,帮扶完成怒族、普米族聚居区户安居房建设,完成户美丽宜居住房建设,实现怒族、普米族聚居区建档立卡户户均有一栋遮风避雨、人畜分离且达到抗震标准的美丽宜居住房。

▲福贡县上帕镇古泉村三峡集团援建安居房

在德宏州,景颇族群众聚居在5个县市40个乡镇个行政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三峡集团累计帮扶完成房屋建设(含加固、改造)户,通过建设改造提升,使群众居住的房屋更加安全,居住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和舒适,生活居住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极大地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自信心。

在丽江市,三峡集团紧扣丽江市普米族聚居区住房条件和人居环境差,存在“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等问题现状,实施安居工程、人居环境提升等工程,从群众最关心最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