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与大理剑川和云龙、迪庆维西县、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以及本州的福贡县和泸水县毗邻接壤。兰坪的名闻天下,是源于这里“三江并流”腹地的自然风情,“三江之门”的绝密风光,还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年11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兰坪是全国唯一的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境内世居有白族、普米族、傈僳族、怒族、藏族等14个主体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4.9%,其中白族占46.2%,傈僳族占34.3%,普米族占8.7%,怒族占1.5%、彝族占3.8%。

普米族和怒族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各民族民俗文化多姿多彩,有白族二月会、普米族情人节和吾昔节等特色民俗节日。普米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母亲河》荣获国家荷花奖银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普米族民间舞蹈“搓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白族拉玛人民间歌舞“开益”和普米族“四弦乐”,河西箐花村是省级传统文化保护区。

兰坪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被称作‘三江之门’。森林、生物资源丰富,位于金顶凤凰山的特大铅锌矿探明储量位列世界铅锌矿床前茅,居全国第一,兰坪享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盛誉。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世居的5个民族,白族是白族文化分布最北端,普米族是由北向南分布的最南端,彝族是从大、小凉山南下的最南端,傈僳族是怒江大峡谷傈僳族的后续部分,怒族是连接福贡的由西北向南分布的最南端。兰坪成为滇西北各民族南北东西交融的汇集点,同时兰坪也是云南山地民族文化和农耕民族文化的结合部,在发展滇西北民族文化旅游建设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森林覆盖率66.32%,商品木材蓄积量万立方米,是云南省林业重点县之一,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适合发展林果、药材、杂粮、畜禽等产业,有乌骨羊、绒毛鸡等地方特色畜禽,是“云药之乡”和云南省生物产业示范基地.

兰坪县拥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8个核心片区中的云岭片区、老窝山片区和老君山西部片区,新生桥国家森林公园,罗古箐、大羊场、富和山、老窝山等景区景点;特殊的地质构造,造就了融巨峡深箐、山涧盆地、高山草场、高山湖泊为一体的特殊地貌。

兰坪县是滇、川、藏民族文化走廊的结合部,独有的白族支系拉玛人保留了大量的白族传统古文化。“二月会”、“盐马古道文化节”、“拜日旺”,特别是格律诗体的白族民歌,节奏自由,曲调悠扬,纯朴自然。

普米族的“山岳生态文化”一度引起了国内外的密切   特色工艺主要有皮制品及毛制品。皮制品主要指羊皮披风,多用于探亲访友、婚丧年节时穿用,有装饰、御寒和作为姑娘嫁妆等功用。毛制品经过各道加工工序后即形成毛料,根据不同需要分别制作氆氇、毡、帽、鞋等。

  普米族信奉自然神灵,祭祀活动较频繁,主要有祭天地、祭龙潭、祭山神、祭铁三脚、祭祖先、祭中柱等。主要传统节日为吾时节,要举行打枪、射弩比赛。每逢节日、婚庆和重大祭祀活动,本村人及周边亲友聚集在一起,唱古歌、跳舞蹈“搓蹉”。

  普米族民歌多为前人传下的传统曲目,即兴创作较少。在形式上比较自由,不受格律限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婚俗类主要有求亲歌、迎客调、接亲歌、拦门歌、果碟调、聚谈调、顶梁柱调等;情歌主要有“铁打链环扣一生”、“除非秤砣水面漂”等;祭祀类民歌主要有祭三脚调、拜龙调、祭中柱等;丧礼中主要演唱指路歌;

传统古歌类主要有吉典、马鹿调、黎明调、巴扎贤赞等。曲调多用五声音阶,旋律与语调密切相关,朗诵性与歌唱性紧密结合,旋律质朴清新,优美流畅。部分民歌音域较宽,可达到或接近两个八度。节奏平稳匀称,长短交错,明快活跃。歌词一般为奇数,三、五、七、九个音节不等。

  四弦是普米族民间乐器,也是四弦舞的主要伴奏乐器。曲目较多,除舞步的12调外,还有部分古老的曲目,如四弦母调、雀上树等。四弦弹奏不受性别和年龄限制,在普米族地区传承和保护情况良好。“搓蹉”舞流传广泛,群众基础好,是节庆场合的主要民间舞,用羊皮、木碗、木筷、夹板为伴奏,领舞者右手拍击羊皮,伴舞者左手持碗,右手用数双筷子敲击,夹板系在舞者腰间,左右撞胯时发出声响。

箐门村

箐门村地处云龙县和兰坪县的交界处,是兰坪的南大门,也是进入兰坪的第一村。

对民居外墙进行体现文明礼仪、民风民俗的墙绘工程,既美化乡村环境,还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箐门村公路两侧一幅幅色泽艳丽的“景观墙”成为金顶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着南来北往的人们驻足观赏。

长涧村

兰坪县啦井镇长涧村紧紧抓住农村种养殖业扶持政策,家家户户积极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截至目前,长涧村已发展了一个村集体经济项目、8个专业合作社,共种植了多亩金银花,基本实现了户户有产业,家家有事做。

高坪村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金顶镇高坪村,洁白的房墙上,一幅幅反映普米族民族风情的壁画清新亮丽。

高坪村距离县城7公里,是个普米族山寨。高坪村林地广、草场多,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村里成立了养殖业合作社,与村民签订合同,跟踪监督“扶贫羊子”的放牧销售情况,引导村民自强自立,精打细算,依靠养殖业脱贫致富。

桃树村

桃树村地处啦井镇东北的桃树湖旁,海拔米。兰坪县农业部门利用桃树村土壤疏松、有机质沙壤土丰富的地理环境,积极扶持该村群众开展大蒜种植,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向科技要增收,向特色产业要效益,打造新的富民产业。

桃树湖山灵水秀,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景象万千。居住在湖畔上的白族居民结合多年的旅游经验,积极探索旅游新模式,不断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畅游桃树湖,可体验到浓郁的白族风情和秀美的湖光山色。

桃树村生物资源丰富,是盛产野生菌的故乡,有松茸、熊掌菌等各种各样的菌子,到桃树湖游玩的游客也能购买到新鲜的野生菌,同时也鼓起了当地群众的钱袋子。桃树湖距兰坪县城约15公里,位于兰坪县新生桥国家森林公园中,是自驾游的好去处,这里依山傍水,放眼望去,山峰峦叠、一座座高低起伏小山峰显得奇特而壮观,渔舟唱晚、景色怡人,让人流连忘返。

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兰坪拥有最为显著的高山喀斯特峰丛,丹霞地貌等地质奇观,形成蔚为大观的矿藏堆积。兰坪地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江成矿带,因此各种矿藏资源极为丰富,从澜沧江东岸到老君山西侧的雪盘山、清水朗山,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的地带,是矿藏资源的富集区。年全县探明铅锌金属储量.47万吨,铜金属量8.11万吨。因此,兰坪享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盛誉。

金顶镇

坐落在世界级的铅锌大矿凤凰山脚下,地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县城所在地,是兰坪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金顶镇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二五山轩辕祠是“五帝”之一的轩辕皇帝故居轩辕台遗址,坐落在金顶箐门村的金鸡寺,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全县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佛教名胜地。

境内高山雄峻,江河奇流,矿藏资源和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拥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凤凰山铅锌矿巨大矿床;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储量丰富的矿藏资源,使金顶镇名扬中外。

金顶镇也是兰坪县的重点林业镇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8%,拥有国家级珍稀保护树种云南红豆杉、云南杉、棕背杜鹃等,境内还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滇金丝猴、豹、黑颈长尾雉和棕熊等。

镇内居住着白族、普米族、傈僳族、彝族等9个民族,其中白族为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66%。长期以来,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交织互融,繁生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近年来,金顶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建设旅游文化大省和打造“三江之门”的历史机遇,将民间传统的“二月会”打造成为集文化、体育、商贸物资交流为一体的民族盛会,成为了兰坪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啦井镇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啦井镇被云南省政府命名为第十批云南省生态文明乡镇。被誉为“古镇盐乡”的啦井镇位于兰坪县城中南部,是云南省33个古镇之一。啦井镇盐井是怒江唯一产盐之地,沉淀着厚重的盐马古道文化。

啦井境内的“桃花盐”于清同治年间就已开采,通过盐马古道远销至缅甸北部,享有极高的声誉。近二百年间,南商北旅来此驻足,沉淀了厚重的盐马古道文化。同时啦井也有着多年的酿酒历史和传统的酿酒工艺,酿酒的历史和古盐井一样悠久。

茶马古道的具体线路是:剑川--羊岑--马登--盐路山--兰坪金顶--拉井--营盘--猴子岩--老母登(知子罗)--福贡(上帕)--利沙底--贡山--丙中洛(或独龙江)--西藏察瓦弄、察隅。从福贡可达沪水(鲁掌镇),经泸水就可从片马出境到缅甸。

啦井镇位于兰坪县境中南部云岭深处雪盘山腹地,东北部与通甸镇接壤,东与金顶镇为邻,南与兔峨乡和云龙县交界,西连营盘镇,北接石登乡。啦井镇政府所在地啦井村委会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水质甜美,素有怒江“春城”之美称。全镇森林覆盖率为78%,是兰坪县森林植被较好的乡镇之一。

省级自然保护区富和山更是啦井镇的一颗天然绿色明珠,是滇金丝猴的主要栖息地,还有小熊猫、红豆杉、榧木、杜鹃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植物物种。境内的丰坪水库是怒江州最大的蓄水工程,青山环抱,绿水荡漾,紧邻新生桥国家级森林公园,是人们旅游、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通甸镇

位于大理、丽江、怒江三地州结合部,是兰坪县的东大门,国土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人均1.79亩,林地面积59.4万亩,森林覆盖率69.9%。全镇辖13个村委会、1个社区,个村民小组、88个自然村。

通甸有白族、普米族、傈僳族、彝族等11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6.8%,是云南省7个较少民族普米族的主要聚居乡镇之一,在怒江州24个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中通甸占7个,形成多民族共同生产生活,普米族、白族、傈僳族、彝族、汉族等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通甸是省级旅游小镇、工业小镇和文明小镇,是省委命名的“兰坪革命老区通甸核心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境内玉水坪古人类遗址距今约一万多年,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潭村普米族“蹉搓”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弦舞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甸境内罗古箐风景名胜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是老君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西大门,总面积64.85平方公里。

主要景观由情人坝普米风情、罗古箐丹霞石林片区组成,景区含91溪、18岭、峰的奇异地貌,旅游区资源分布呈环带状结构,拥有旅游景观88处,其中:地文景观15处、水域风光6处、天象景观1处、生物景观20处、民俗风情29处、商品购物10处、历史遗传6处、现代吸引物景观类1处。含一寨、一坝、二谷、九溪十八岭,与河西乡的大羊场片区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以丹霞奇观、高山草甸、普米文化、杜鹃花海、生物多样性为资源特色,以民俗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观光旅游为主要发展方向。

兔峨乡······绿色水乡和花果小镇

傈僳族约1.3万人,白族约余人,怒族人,彝族约人,是兰坪县唯一一个怒族人口聚居乡。

怒江兰坪县的兔峨乡,是全国唯一的怒族柔若人聚居地。如今柔若人口共有约人,主要分布在兔峨乡的兔峨村碧鸡岚小组、吾皮江小组、果力村的果力小组及江末村的江末小组,这些地方基本算是纯粹的柔若人聚居村。柔若人的分布虽然有聚居型和杂居型,但人口分布较为集中,在兔峨乡南部,村与村之间距离较近,相互来往比较方便。村民在家庭、村子里以及村周边接触的都是本族人,柔若语成了他们联系感情、交流信息的唯一工具。

在杂居型的村寨,怒族人家也是处于小聚居的分布格局,相互之间也都用柔若语进行交流,小孩即使不会说柔若语但还是能够听得懂大人所讲的内容。这种小片聚居且来往方便的条件,使得各村寨的人们能够保持经常的联系,为柔若语的使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石登······“核桃之乡、辣椒之乡、中药材之乡”

石登位于兰坪县西北部澜沧江东西两岸,东邻河西、通甸,南接啦井、营盘,西与福贡县交界、毗邻泸水,北同中排相连,距兰坪县城95㎞,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老窝山风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全乡国土面积.5平方公里,辖14个村委会、98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有固定居民户,总人口人,有傈僳族、普米族、白族等7个民族。

江西和江东片区,江西片区以原生态白族支系拉玛人文景观和高峡出平湖的环湖库区自然景观全力发展特色旅游,以其独特的气候和市场优势做强本地辣椒产业,通过劳动力素质技能培训,发展特色餐饮业;江东片区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重点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全力抓好药材、核桃、畜牧“三大”产业,加快以石登街为中心的小城镇建设,使之成为沿江一线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畜牧产品物流交易中心。

就是沿江和山区一带,沿江一带主要发展特色大棚蔬菜、水果、核桃和中药材种植,通过科学种植、科学管护,做到提质增效;山区一带主要依靠生态补偿政策和易地搬迁项目,建草场、建牧场,发展牦牛、本地土猪、本地杂花羊等养殖业和中药材、漆树、野生菌种植,使山区区域经济得到发展。

中排乡

位于兰坪县城西北方,东临河西乡,南接石登乡,西与福贡县交界,北与维西县维登乡接壤,距县城公里,海拔米以上属于中山温凉气候,境内最高点老窝山海拔米,森林覆盖率为57.2%。中排乡幅员.2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96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户人。境内居住着白族、傈僳族、彝族、汉族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85%。

扶持培育了滇重楼示范种植和采种繁育基地、兴盛养殖场、信昌坪村春勤养殖专业合作社、信昌坪村委会平伟养殖专业合作社、兰坪县朗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户种养殖大户。牲畜存栏头,规范化种植核桃亩,药材种植亩(其中滇重楼亩),野山椒80亩。核桃亩以上连片16片,发展种养殖大户10户。

中排乡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景区的腹心地带,拥有三江并流八大片区之一的老窝山片区及银马古道,被称为三江明镜台的老窝山最高点海拔.4米,四季风景优美,以闻名遐迩的高山湿地、高山湖泊群、悠久的土著民族文化著称,如独特的傈僳族文化、德庆那马一条街,曾经唱响北京人民大会堂被称为天籁之音的江边汉调,上过中央电视台的白族支系那马人的《开秧门啰》等。

河西乡

位于兰坪县东北部,东临丽江玉龙县;北与维西县交界,处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老君山片区的核心区。乡政府驻地距县城66公里,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95平方公里。全乡辖13个村民委员会,个村民小组。13个村委会:箐花、大羊、联合、三界、河西、仁兴、永兴、玉狮、白龙、联合、胜利、共兴、胜兴。民族主要以普米族、傈僳族、彝族、白族为主,普米族(特少民族)人口人,主要分布在箐花、大羊、联合、三界,占总人口的21.95%。

早饭您可以吃到共兴的酸白菜、奶藤花酸腌菜、黑毛乌骨鸡炖木瓜片和仁兴村、共兴村的绒毛鸡炖天麻;午饭您可以打一碗河西村的辣子面蘸水,品着大羊村的红蔓菁,吃着各村自制的水磨小麦粑粑、树皮粑粑、茴香粑粑、籼米粑粑、苦荞粑粑、饵块、虾片;晚饭您可以吃到胜兴村的干腌菜炖腊猪脚,白龙村的温水鱼,玉狮村的白芸豆,还可以尝到不同季节的野生菌;晚上可以围着火炉,看着普米族的电影《戎肯》,喝着普米族和傈僳族的黄酒和白酒,磕着河西村的瓜子,吃着各村特制的年糕,唱着普米族、傈僳族、白族、彝族的酒歌,醉了跳起普米族、傈僳族的锅庄,上火了喝点桔梗汤,睡前可以擦点青刺果油,既消炎又美颜。

周末闲来无事可以去联合和白龙热水塘泡泡温泉,钓钓鱼,和敬老院老人们聊聊天,可以去大羊、箐花、联合传习馆领略民族文化,穿着民族服装,畅游在各村农家书屋,品一杯三界的“蛮记”蜂蜜茶、永兴村的五味子酒,哼着新发村的汉调,点一点手机,索性将河西特产收揽在购物车,一键带走。

河西乡是多民族聚居乡,保存了各民族传统、自然的特有文化,经过历史的洗礼,仍然保存了传统的衣着服饰、纯正的民族语言、原始的祭祀习俗及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民族歌、舞、乐等传承良好,普米族的“火塘”文化、木楞房、手工编毯、羊皮坎肩制作等一些生产生活技艺在一些村寨代代相传。形成了以普米族、拉玛人(白族支系)、傈僳族为主的特有民族文化。

兰坪罗古箐风景名胜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部分——老君山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情人坝,大羊场(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罗古箐丹霞石林等片区组成,是集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于一体的旅游资源。

罗古箐风景名胜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普米族西番文化的核心区域,同时又处于藏、白、纳西、傈僳族四大民族聚居区及宗教文化区的核心连接点,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罗古箐景区东临丽江、西进怒江大峡谷、南靠大理、北接香格里拉,地理位置优越,是普米族山岳生态文化的的标识地,与周边形成“五山五文化”的在地人文地理特质。景区位于香格里拉大旅游环线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重要交节点,是一日游三江的最佳切入点。

景区将打造以“一座神山(老君山)、一种文化(普米族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品牌。以“一山、一村、一溪、一节、一文化”开展项目具体建设和业态布局,形成立体、多元的景区业态格局,构建品牌核心竞争力。拟计划建成一个集民俗文化、山地农牧业、运动养生、户外体验、乡村度假、精品野奢客栈体验等为一体的三江并流区域知名旅游景区,承接怒江峡谷、丽江、大理、香格里拉四大旅游市场资源的辐射能量。

大羊场风景区

位于河西乡东部,罗古箐风景区以北兰坪、丽江、维西三个县的交界地区,总面积约为4平方千米,风景区属高原森林草原带,四周山丘林木繁茂,杜鹃花种类繁多,素有“滇西花园”之称。

景区以东的九指山,正常年份终年积雪,山上有16个大小不一的高山湖泊群,雪域托起的角峰恰似九座金字塔,故此得名九指山。草甸中央“恋夫河”由南至北千转百回于绿茵之中,有的河段似九天而落的锦绢;有的河段如大书法家的墨迹,分别绘成“寿”、“魂”“云之南”、“山之骨”等字形,宛若一幅九曲黄河的缩微图,催人融入幻境。草甸与四周山丘的过渡带上有宽约百米的大羊场特有的紫色杜鹃围栏带,农历五月间杜鹃开放时,把草甸装饰得格外娇美。

在大羊场与九指山的过渡带上有长约百里,宽约千米的高山棕背杜鹃走廊,其密度之高,规模之大,花色之美勘称滇西一绝。大羊场南面有一台地,当地彝族同胞称之为大坝子,面积80公顷,地势平坦,绿草如茵,草地上冷杉成丛,大树杜鹃围着冷杉簇拥共荣。每当春夏时节各色大树杜鹃循时而放,组合成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色。以西的山丘上,东可观玉龙雪山、哈巴雪山,北可遥望梅里雪山英姿,西可尽览碧罗雪山千里雪原,东南可赏老君山、雪邦山的温雅秀色。“山、雪、草、花、河、雾”构成大羊场的六大景观。

神秘的“千湖山”——老窝山

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分为八大片区,其中老窝山片区属三江并流的核心区。老窝山片区位于兰坪县中排乡境内,碧罗雪山核心地段,北面与维西县紧连,西与福贡县一山之隔。

老窝山最高海拔.4米,为境内怒山山脉的最高峰,同时也是县内海拔最高的山峰。到澜沧江边最低海拔米,直线不到十公里,相对高差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卫星图像资料显示,在这个约平方千米的核心区域内,分布着成百上千大小湖泊、水帘瀑布、高山草甸和完整原始生态,形成了“千瀑汇百湖”的壮丽景观。

老窝山终年积雪,冬春时节湖泊周围成了冰瀑的世界,冰消雪融时,湖泊四周的峭壁危岩上,水帘瀑布层层叠叠,构成一湖连十瀑、千瀑汇成湖的自然景观。湖水近看则清澈若镜,远观则碧蓝如天,在阳光的照射下,七彩交相变幻,犹如履历远古的神话王国。

这里是滇西北著名的棕背杜鹃原生地,在海拔—米之间,杜鹃走廊长约千米,每到3月至8月间,成片成海的各色杜鹃循时而放,让人沉醉在杜鹃花的海洋里。从澜沧江江面至老窝山山顶高差达0余米,海拔米以上地区人迹罕至,原始生态系统保存十分完好,是一组完整的原始自然综合体。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景观最为典型,为人类提供了森林、动物、植物、水文、地质、气候等珍贵的自然生态原始底本,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断层的生态模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自然史和物种基因库。

兰坪境内天然湖泊均为高山冰蚀、冰碛湖,面积小,蓄水量少。当地居民习惯把这些高山湖泊称之为“龙潭”。而龙潭又有白龙潭和黑龙潭之分。据普查,全县约有大大小小湖泊40个。其中,分布于怒山山脉上的湖泊有33个,其他湖泊则零星散布于云岭山系的各支脉上。

念布依奔潭

位于境内中排乡德庆村公所驻地西约15公里的老窝山南侧,面积约平方米,德庆河的一支流源于此湖泊。

欠各潭

位于中排乡德庆村西约15公里的私次碧罗山上,面积平方米。

肖布弄泊

位于营盘镇黄柏村西约10公里的怒山山脉上白岁善棵山北侧,面积90平方米,为黄柏河的源头。

黑弄泊

位于营盘镇岩头村西北约8公里的怒山山脉上白岁善棵山南侧,面积平方米,为罗松场河的源头。“黑弄泊”为当地白族语,意为“黑龙潭”,因湖水呈黑色而得名。是境内面积最大的湖泊。

猴子岩弄泊

位于营盘镇小桥西北约10公里的怒山山脉上恩富路山南侧,面积约80平方米。为布维河的源头。

凤塔白龙潭

位于营盘镇凤塔村西南约11公里的怒山山脉上燕峨保山北侧,面积为63平方米。因湖水呈白色而得名。

金满龙潭

位于营盘镇金满村西南约11公里的怒山山脉上枷翁多山东侧,面积平方米。为金满河的源头。

拉古甸龙潭

位于营盘镇拉古山办事处驻地以西约9公里的怒山山脉东侧,面积平方米。为拉古河的源头。

扎局河龙潭

位于兔峨乡扎局办事处驻地以西约9公里的怒山山脉上哥可别山南侧,面积65平方米。为扎局箐河的源头。

治底龙潭

位于兔峨乡吾马普村西南约10.5公里的怒山山脉东侧,面积约50平方米。为花坪河的源头。

七联白龙潭

位于金顶镇七联办事处驻地以东约8公里的清水郎山西侧,面积平方米,因湖水清澈呈白色而得名。

兔峨土司衙署

在澜沧江西岸,兔峨河南面的小山梁上,保存着全国唯一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白族土司衙署,兔峨土司衙署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庭院布局错落有致,四周果树成林、鸟语花香。

兔峨土司衙署坐西朝东,为一进二堂院落,雕梁画栋,富丽豪华,梁柱结构,均衡对称的庭院布局,共计房屋54间,占地面积平方米。

正堂为土司办公及眷属住房二堂为属官办公处和审理案犯的大堂,头门是警卫值班处及监狱大门。年土司衙署被兔峨粮管所占用,把正堂、两耳及二堂与头门之间的两耳房,改做仓房。门窗毁坏,但主体建筑保存完好。为全国唯一保存流传下来的白族土司衙署。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兔峨土司衙署是盐马古道的重要中转站是怒江州乃至滇西片区保存完整的土司衙署,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圆宝山古人类文化遗址

位于滇西北纵谷区的兰坪县河西乡政府所在地以东3公里处,海拔2米。9年,圆宝山出土石斧、石刀、石针、马鹿牙齿化石、骨箭头、陶器、石棺墓等石器和骨器。专家从石器和骨器的磨制特征考究,从中发现证实,是白族支系拉玛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拉玛文化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两个阶段。马鹿牙齿化石、骨箭头、陶器的出土说明拉玛人从采集、渔猎转向农耕文化的过程。圆宝山古人类文化遗址的发现,使拉玛文化的研究向前推进四千年左右。是我县境内继马鞍山、玉水坪古人类文化遗址之后的又一大发现,它对研究滇西北地区及澜沧江流域的古人类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同时,说明白族支系拉玛人是境内的土著民族,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并且有着相当浓厚的原始性和朴素性,他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社会发展烙印。

玉水坪古人类文化遗址

位于通甸镇下甸村玉水坪村北面、公路右上方金鸡岩上,面临通甸河河湾,高出路面约15米。洞穴发育在二迭系灰岩层面中,属溶洞类型。

5年10月~11月,云南省考古文物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出土石器共计件。石器类型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尖刃器、石锤、钻器、雕刻器、铲形器等。玉水坪的哺乳动物化石经初步鉴定,共7科8属12种。均为中国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常见种类,多为东洋界动物的典型属种。动物群中野兔、黑熊、犀牛、梅花鹿、水鹿、水牛、大额牛等是更新世晚期常见种类,并都延续到了现代。

玉水坪遗址的发现使怒江州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3万年。它不仅是怒江境内唯一的旧石器遗址,而且是云南旧石器时代晚期最重要的遗址之一,是研究云南地区与华北地区石器工业关系,以及与周邻旧石器文化之间联系的重要资料。

我们有责任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把它客观地阐释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并且尊重它。

E-mail:

qq.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