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刘军连讲hpv https://m.39.net/disease/a_9395961.html
调研间隙,来自“直过民族”傈僳族的全国人大代表李金莲(右二)与村民跳起了傈僳族舞蹈(5月5日摄)孙敏摄/本刊只有小学一年级文化的拉祜族群众刘扎丕第一次听到介绍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时,他愣住了:院士是啥?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杨静截至年底,云南有着全国最多的剩余贫困人口——9个贫困县、44.2万贫困人口,以及怒族、傈僳族2个“直过民族”尚未脱贫。这些未摘帽的贫困县致贫原因均较复杂,既有生存环境恶劣的原因,又有素质型贫困,加上地区发展软硬件相对滞后,群众很难找到脱贫路子。今年以来,云南先后启动“挂牌督战”“百日总攻”等扶贫专项行动,实施全员大作战、汇聚各方帮扶力量,强化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云南省扶贫办负责人表示,全省已实现“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县县清零”的目标,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查治贫困疑难杂症拧开水龙头,看着“哗哗”流出的山泉水,福贡县匹河乡果科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宏文脸上露出了笑容。隶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县是云南9个挂牌督战县之一。据了解,果科村因特殊的峡谷地貌,供水量不足、水质差等问题长期困扰群众日常生活,迟迟未能达到饮水安全有保障这一脱贫重要指标。“尽管实施了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设,水管末端供水量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杨宏文说。杨宏文告诉记者,今年挂牌督战以来,州县督战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认真实地走访,及时联系水务部门,最终帮他们解决了相关难题。果科村饮水的脱贫短板被发现、解决的背后,是云南挂牌督战收获成效的一个缩影。云南省扶贫办负责人介绍,着眼于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效果直接影响全省脱贫效果,今年以来,云南努力克服疫情对脱贫的影响,紧盯未摘帽的9个贫困县和剩余贫困人口超过人的7个县,由省级领导定点督战。同时,对未出列的个贫困村,由州(市)、县(市、区)两级挂牌督战;对11个万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由省级相关职能部门挂牌督战,集中力量攻克最后堡垒。云南明确挂牌督战是一场“歼灭战”,旨在帮助县里谋划好战局、投放好兵力、制定好战术、落实好工作。通过建立常驻督战与联席协调机制,一起攻关“疑难杂症”,集中兵力攻克短板,实现省级督战小分队同县级沟通协作常态化、作战参战一体化。2月的兰坪县还下着大雪,云南省扶贫办副主任施榆兵已经带着督战小分队,拿着地图、带着贫困花名册,走访当地的贫困村。“我们不是简单发指令,而是通过现场督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施榆兵看来,越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越要找到脱贫存在的短板、问题,这样才有抓手。对于一些并非当地能解决的困难,他们还会在走村入户后和县里一起分析,广泛协调,共同解决。在督战过程中,云南省纪检监察部门采取蹲点监督的方式,既有入户调研、提交问题清单,也到省直行业扶贫部门进行问题反馈,督促其落实相关政策,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我们的蹲点监督不是一味问责,更多的是一起解决问题。”云南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许思思介绍,为提高监督成效和系统性,工作组每天入户结束后都会把问题分类汇总研判,第二天就把问题提交给县纪委监委,第三天就出进度反馈。社会聚力大帮扶为了让挂牌督战县早日脱贫,各类社会帮扶力量也在不断汇聚。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有一个大名鼎鼎的“院士小院”。只有小学一年级文化的拉祜族群众刘扎丕第一次听到介绍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时,他愣住了:院士是啥?今年36岁的刘扎丕一直与贫困斗争,却苦于增收无策。当他得知村里的活动室要变成“院士小院”,院士们还要在当地租土地,用现代科技种植马铃薯时,他的内心依然有个问号:种个庄稼有啥科技含量?不仅是刘扎丕,当地很多人也都认为,按照祖辈的方式耕地、播种、覆土就可行,哪来这么多讲究?但自进入“院士小院”的马铃薯培训班后,刘扎丕发现,马铃薯的门道不少,而且首次尝试冬季种植马铃薯,他就获得增收约2万元。中国工程院派驻云山村的第一书记何朝辉告诉记者,为了让当地群众接受现代农业技能培训,帮扶单位中国工程院将田间地头变成课堂,专家不仅布置“作业”,中途还来地里抽查“作业”,最后还对种出的马铃薯“评奖”,奖励种得最好的农户,以此督促大家将培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村民实现了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何朝辉说。据了解,如今的“院士小院”已举办马铃薯和蔬菜、林下三七、中药材资源与种植等实训课程,其中,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新技术可使每户平均增收元。澜沧县扶贫办负责人说,在“院士小院”的辐射带动下,云山村贫困发生率有望从最初的42.93%降至1.09%,贫困的拉祜山乡将告别绝对贫困。除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小院”外,还有浙江传化集团有限公司在挂牌督战的泸水市、福贡县援建50所村卫生室,帮助改善贫困村医疗条件;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泸水市建设现代化沃柑“多多农园”,用现代农业技术模式推进群众劳动技能提升,并带来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在社会各界和当地群众的齐心努力下,云南深度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正持续向好,贫困地区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也在提升。“还是要靠自己奋斗”比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变化更喜人的,是贫困群众脱贫信心的走强。“当贫困户不光彩,还是要靠自己奋斗摆脱贫困。”镇雄县以古镇岩洞脚村的贫困户谭朝品告诉记者。谭朝品说,他和妻子一直想摆脱窘境,也曾外出打工,但因身体原因掏空了积蓄,也让家庭陷入贫困。在扶贫干部的帮助和建议下,他的儿子和女儿都通过外地务工实现了脱贫。同时,村里去年推广方竹种植,谭朝品详细了解后,考虑到当地是冷凉气候,想靠种马铃薯、玉米增收非常困难,而方竹是一个长久产业,他一口气拿出4.5亩土地种植方竹,看好未来可以依托方竹实现增收。“要相信党、跟党走。”谭朝品说。变化正在发生。贫困发生率最高时接近70%的岩洞脚村,去年的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7%。这个结果来之不易。即便是在年前后,遇上天气不好,岩洞脚村的村民去镇上还需要1天时间,很多群众没有去过县城。驻村第一书记刘让云的感受是,大家以为外面的世界和村里一个样,当时还有群众不愿女儿上学,希望她们早点嫁人。刘让云说,通过脱贫攻坚,群众的精气神变化最明显,大家对教育的认识也有质的飞跃。过去村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都不多,但去年考上一本的就有10多个。村民重男轻女的观念发生很大改变,愿意把女孩送到学校读书了。据了解,包括镇雄县在内的9个挂牌督战县都针对控辍保学采取“一对一”“N对一”责任包保劝返措施,各级干部、帮扶责任人和责任教师联动下沉入户,开展核查劝返。同时,加大立案起诉力度,做到应诉尽诉,强力推进依法控辍相关工作,做到控辍保学动态清零。看到一个个回归教室的孩子,刘让云相信:这些孩子将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力量。□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