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4/1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近期,福贡县持续开展爱国卫生之扫厕所专项行动,县域内的公共厕所不再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滨江走廊上极具民族风格的厕所也成了一道城市文明的风景线。

位于福贡县石月亮广场边的公厕一直以来是县城“压力”最大的一个厕所,人流量大、垃圾量多、清理起来费时费力。但自从爱国卫生扫厕所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这个“压力大”的公厕却让群众满意度大大提升。

记者:您觉得这个厕所以前和现在有什么区别?

附近运动市民:那天壤之别了,之前的话往往有时候没有水,也没有什么人打扫,现在大大的变样了。

附近商户:现在感觉臭也不臭了,干净了,各方面都比以前好多了。

此外,位于福贡会堂旁的公厕,过去由于管理不当、强烈的异味也给附近的居民带来了不少的“烦恼”。通过整改后,每天这里都有专人清理垃圾、喷洒消毒液、擦拭洗手台、放置熏香除味。现在,这个公厕也有了大大的变化。

清洁工人:(我们打扫公厕)一天是4次,从早上打扫到晚上。来上公厕的人很多,垃圾也很多。但我们只能是坚持,并争取保持好厕所的卫生。

自县城滨江走廊开放以来,每晚散步、跑步的群众逐渐增多,最近周边极具民族风格的厕所也开始投入了使用,傈汉双语的标示牌、手自一体的冲水器、感应水龙头,让公共厕所,这一曾经难登大雅之堂的“痛点”,正逐渐变成了城市文明建设的“亮点”。

环卫公司和经理:我们县城现在有12个公厕,每个公厕都安排一个人打扫,每天早上到下午,至少都是3~4次,在这期间我们(也会)不断的循环检查,看一次哪里脏了。

据悉,福贡县城12座公厕已全面达到二类标准,其中江东6座,江西6座,乡镇公厕改造完成10座。每个公厕都配齐配全了专职保洁员及卫生监督员,并严格落实一日三次清洁、消毒,确保公厕内所有垃圾定时收集清运。另外,农村无害化卫生公厕完成座,农村公厕保洁、设施设备管理维护均已纳入村规民约,57个行政村所在地公厕均已达到了无害化标准。

小厕所反映大民生,近年来,公厕的变化和发展都在考量着城市的建设和文明,合理布局,卫生合格,给予群众人性化的关怀,才能提升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幸福感和满意度。

福贡县融媒体记者杨旭罗云成报道

编 辑:马星星贾茗雁

监 审:何剑

终 审:张学坤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