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路达白殿风软膏 http://pf.39.net/bdfyy/zjft/151020/4712919.html 怒江流域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岩画艺术。可惜的是由于农田基本建设取石修沟、修田、保存的岩壁也被大量损毁。现存较为完整的有吴符岩画和腊斯底岩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吴符岩画这层神秘面纱吧。 吴符岩画位于福贡县(匹河乡吴符村村西南山坡吴符岩洞)匹河街南部约一公里处,通过怒族原用渡江工具——溜索,抵达怒江西面岩壁至马鞍形山梁溶洞,距江面约米。吴符为怒语,是岩洞的意思。洞穴是石灰岩自然岩洞,洞中有厚厚一层冲积土,洞穴内高约1.8米,深5米,宽3米,能容纳10多个人,过去来往行人或当地群众农忙时能到洞中休息或生火做饭。 岩画就绘于洞穴外壁上和洞穴顶部,共计15个图像。其中,外壁上十二个图像清晰可辨,分别用粗略的线条勾画出图案的轮廓,摹仿了太阳、月亮、山川洞穴、鸟兽、鱼虫等自然物质。有一个图像掉落大半,洞顶部的两个图像由于长年烟熏火烤已经模糊难辨,图像呈红色,分析为赤铁矿粉与动物脂肪混合调制而成。 吴符岩画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岩画,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部分地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怒江流域人类生产、生活的状况,对研究怒江中上游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等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年被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文:怒江州文物管理所 来源:微游怒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