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ios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543.html

凡是第一次去过的地方,一般都用一个字叫“走”;凡是曾经生活过或者住过的地方再次踏访,一般也用一个字“回”。所以贺敬之的名诗叫《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是当年我在少年时期记下的名句。但是沁源我从来没有去过,为什么用了一个“回”字呢?因为沁源对于我的生命记忆确实是太特殊了。

在上个世纪的年的初春,我以一个北京中学生的身份参军入伍,八天七夜的“闷罐车”,说长途旅行也好,说军车运行也好,反正到了遥远的边疆云南,成为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十四军四十师炮团的一名新兵。

这支部队,由于保密的原因,在我离开北京的时候对其一无所知,但当我成为它10年的成员的时候,我最先知道的两个字,或者说有4个字,是大家挂在嘴边上的地名:一个是临沧,这是我的老部队四十师刚刚调防换防的云南边疆,去年我终于和一批儿童文学作家朋友踏访了临沧;第二个地名就是现在我说到的沁源。临沧是我身边老兵们、连长指导员们念念不忘的地方,他们的青春留在了临沧,他们的战斗故事留在了临沧,甚至他们的爱情也和临沧有关。可是沁源不一样,沁源属于团以上、师以上、乃至军以上和军区首长们口中的话题,这是他们的故乡,是“三八”式老战士们念念不忘的地方,或者说这叫“沁源情结”。

年1月17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

彰扬全民抗战的沁源精神。

我于是知道了四十师最著名的战例中有长达30个月的“沁源围困战”,这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面对日本侵略者铁桶般的围困,在太岳军区陈赓司令员、薄一波政委的领导下所进行的一次特殊的战争,史称“沁源围困战”。这场历经30个月的战斗最后被延安的《解放日报》高度评价,也获得了毛泽东主席的赞许和表扬。

当然,伟大的抗日战争,无数支八路军、新四军的劲旅都在自己所在的防区进行过英勇卓绝的斗争,一个又一个战例标在我军的军史上,成为一个又一个闪光点,骄傲的回忆。但是沁源,知道的人真不多,如果我不是四十师的一名战士,我肯定不知道沁源,也不知道“沁源围困战”,更不知道当时沁源8万的英雄人民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四十师的前身是决死一纵队,它的第一任政委是薄一波。四十师有两个主力团,一个是一一八团,一个是一一九团,在“沁源围困战”的时候,它们的前身是太岳军区三十八团和太岳军区二十五团,而我所在的团是炮兵团,在围困沁源的时候,我们团还没有建制,它是在更晚的时候才诞生的。

我的四十师的确是支英雄的部队,如果我要说出和我一起参军的同龄人的名字,很多人会很熟悉,比如现在的军委副主席张又侠,曾经当过一一九团的团长;比如著名的“老山英雄团”就是我们师的一一八团,我的战友刘永新,后来的将军,曾经是一一八团的团长;我一个党小组的伙伴周忠仕,他后来因为车祸去世了,曾经是一一八团的政委,当年打完老山战役,是他率队来北京和全国各地进行宣讲;他的部下史光柱,两只眼睛在战斗中全部打瞎了,史光柱后来成为了诗人,也是我们四十师的副政委;还有一个英雄陈光洪,当年是一一八团的战士,后来在北京当过西城区的武装部政委,在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他一个人消灭了17个敌人,付出的代价是一只眼睛。

我们曾经有一次在北京的战友聚会,团长刘永新来了,营长臧雷来了,还有另一个老战友尚福林,是曾经的证监会主席,也来了。大家看着史光柱和陈光洪,默默无言,感慨万千。此外,四十师一二〇团还出了一个著名导演,大家熟悉的陈凯歌,他是一二〇团篮球队的主力。说到打篮球,此次回沁源我才知道沁源居然是篮球之乡,在沁源随便一个人都可能是灌篮高手。乡乡镇镇都有像模像样的篮球队。

这次回沁源,不为别的,只为了一个山西女作家蒋殊所写的一本特殊的纪实文学《沁源》。这是一本具体阐述人民战争的书,也是一本深刻揭示什么叫民族精神的书,同时它还是一本最生动描写沁源人性的书,一本向历史和前辈致敬的书,是致敬的书,它同时还是女作家蒋殊用心灵和行走的方式合成的一本具有女性视角描写战争的书。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曾经用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