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治疗药物 http://www.znlvye.com/bybl/m/
连日来多家央媒   

保持物价稳定,一手抓生产保供应,一手还要强监测、严监督。卫岗代表表示,要加强市场巡查,密切   

从云南普洱澜沧回到昆明,刚刚领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奖章和奖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技特派员朱有勇3月3日又赶赴北京,认真履职,全心投入,参加全国两会。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总书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更是实现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澜沧科技扶贫的基础上,我们准备推进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进一步持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让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朱有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在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朱有勇所说的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一隅,蝶舞蜂忙,亩连片的冬早马铃薯正值盛花期。“现在是我们蒿枝坝最好瞧的季节!”38岁的拉祜族村民组长刘扎丕说。

  

去年底,除了自家7亩地,刘扎丕还流转了8亩地,全部种上马铃薯。“以前全年只种一季玉米,带吃带作饲料,几乎没有现金收入。朱院士带着云南农大的专家、教授,挥着锄头手把手教我们用覆膜、滴灌和单垄双行技术,种反季节马铃薯,种子、化肥全免费。我自己还上了养殖培训班,每年能养20至30头大肥猪。”刘扎丕说,朱院士引进的“丽薯6号”薯种抗病、个大、芽眼少,亩产可超过3吨,好吃也好卖。预计4月份就可采挖,仅马铃薯一项就有10万元左右的纯收入,今年他准备买辆轿车。

  

与刘扎丕一样,记者找到显毅杰时,他正在竹塘乡慕乃村自家林下三七地边忙着接水管。思茅松林间,一垄垄三七长势茁壮匀净。“现在是旱季,三七苗不能缺水。朱院士教我们注重水分调控,旱季用滴灌,省水保湿;雨季要给三七‘宝宝’打‘伞’。”显毅杰说,年,下决心种了50亩,虽然辛苦,但心里很甜。今年底可采挖,估计能有好收成。他还养了头能繁母猪,去年出栏仔猪达到多头,“前期投工投劳多,院士团队的科特派们教我们养猪来补贴,全家人都动起来了”。

  

在朱有勇院士林下有机三七种植技术体系指导下,显毅杰家的三七也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价格可远高于普通三七,亩均收入有望达到10万元,好日子还在后头。

  

四年多来,朱有勇院士团队本着“推广一批科技创新技术、培养一批乡土人才、示范一批科技成果样板、培引一批扶贫科技企业”的理念,在澜沧县推广林下有机三七亩、冬季马铃薯10亩、冬早蔬菜0亩,建设多个科技扶贫示范产业基地,培养了余位致富带头人。去年11月,澜沧县退出贫困县,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实现整族脱贫。

  

“朱院士是我们澜沧‘高配’的科技特派员。我们认定方向是正确的、这项事业是有意义的,队伍是团结的,我们奋力往前冲就是了!”郭存武是云南农业大学本硕博连读的毕业生,如今是澜沧县竹塘乡挂职副乡长,由于连续作战和风寒袭扰,他嗓子沙哑,但精神头依然很足。

  

郭存武说,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集科学研究、科技培训、栽培种植、销售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也是当地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的抓手,目前已建成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0亩,柠檬种植基地亩。他眼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带着各村民小组,抓紧把基础工作做好。到4月份,示范园的先期工程——蔬菜水果博览园就会“惊艳亮相”。到那时,村民、有合作意向的企业代表、来访院士专家可以在这里品鉴各种特色蔬菜水果,让企业有信心进来,还可起到科普示范作用。

  

示范园规划围绕中药材、蔬菜、水果种植进行,近期在澜沧建成两个一万亩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中药材良种,三七种苗和热带水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配套建设科技培训中心和农特产品展示交易中心,未来的澜沧将更美好。

  

“我常跟年轻同志说,我们‘农字号’科技特派员,要多到地里转转,多和少数民族群众交朋友,把所学知识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让老百姓致富,这才是最应该做的事。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比什么都有价值。”朱有勇院士说。

半月谈微博

杨莲英代表:加快建立完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新华乡河南村乡村医生杨莲英表示,乡村医生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为维护广大农村居民健康权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乡村医生生存压力日益加大,特别是缺乏养老保障,已经成为稳定和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影响和制约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杨莲英建议,加快建立完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出台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相关优惠政策,实现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待遇与企业养老保障等现有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建立乡村医生养老生活补助制度,积极探索为老年或不具备条件参加养老保险的乡村医生给予发放生活补助等形式,解决老年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和生活困难;考虑将村卫生室纳入乡镇卫生院派出机构管理,工作人员由乡镇卫生院聘用,保障乡村医生的日常收入稳定。

央视频茸芭莘那委员:家乡比歌里唱得还要好甄兰芳代表:教育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幸福感张岩松代表:年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逆势增长《中国纪检监察报》马正山代表:从千年贫困到整族脱贫

3月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文章《从千年贫困到整族脱贫》,邀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马正山,聊聊乡亲们脱贫奔小康的故事。

独龙族是全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是新中国成立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

马正山说,现在,乡亲们种草果、采蜂蜜,养独龙牛、独龙鸡、独龙猪,还发展其他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通过产业扶持,独龙族群众收入不断提高,这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关怀,离不开独龙族整族帮扶举措、精准脱贫政策,更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马正山表示,乡村振兴阶段,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还要更加规模化、标准化,通过兴旺的产业来巩固脱贫成果,这方面还需要做更多工作,让独龙族百姓的腰包更鼓。

《人民法院报》杨晓雪代表:尽心守护家乡的碧水蓝天

3月5日,《人民法院报》刊发文章《环资审判:推进生态法治建设美丽中国》,邀请多位代表共议生态文明建设。

其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大理白族自治州环境监测站技术管理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杨晓雪表示,这几年,大理州全力推动洱海高水平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一手抓保护治理,一手抓转型发展,洱海保护治理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效。

杨晓雪长期从事水、废水、空气、噪声的监测采样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每年审核各类水质数据2万多个,各种环境分析报告报表近百份。

她说:“人民选我当代表,我要积极为环境保护事业发声呼吁,干好本职工作,尽心守护家乡的碧水蓝天。”

《农民日报》余小勤代表:路通了,希望就有了

3月6日,《农民日报》第3版刊发文章,报道全国人大代表余小勤对家乡道路建设提出的建议。

关于加快实施云南省保山至泸水铁路的建议;关于将兰坪致福贡二级公路纳入国家“十四五”交通规划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议……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这几年,余小勤最关心的是家乡的道路建设。

  

余小勤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实验小学的一名教师。她告诉记者:“我的婆家在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沙瓦村,以前村里没通公路,每一次回家都要走上四五个小时的山路。而且山里有很多好东西,比如菌子、蜂蜜,还有水果,但是路不通运不出去。”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曾是全国“三区三州”之一的深度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是最大的束缚,交通道路是最大的瓶颈。在怒江,像沙瓦村一样的村子不在少数。“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当地群众最大的心声。“群众的心声就是我们最应该传递的声音。”余小勤说。

  

几年来,余小勤始终坚持“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理念,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收集民意,   

如今,不仅沙瓦村的路通了,整个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交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年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不通公路的地方路通了,曾经的溜索过江、人背马驼也变成了今天的畅通公路。

  

余小勤:“路通了,希望就有了。山里的好东西开始走上城里人的餐桌,城里人也能来到山里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了。以后大家还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让乡村振兴早日实现。”

田静委员: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离不开“非遗”人才

3月6日,《农民日报》第4版刊发文章,报道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项目云南省代表性传承人田静就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表的看法。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少数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更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年轻人回归乡村便是活力的来源之一。如何吸引年轻人回归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呢?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项目云南省代表性传承人田静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为此,在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田静就提交了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增设非遗技艺专业》的建议。在经过一年的深入调查研究,今年,田静又提出了在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高)增设非遗技艺师资的建议。

  

她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及广泛的影响。当前,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高)的硬件建设已初具规模,各类技能培训加快推进。通过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专业并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并逐步完善非遗技艺在职业技术学校的实施,必将成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人才动力源。

  

田静建议,由县级以上人大的专门委员会认定所辖区域的职业技术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专业师资资格。已经公示的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有资格同时担任非遗技艺专业的师资资格(双师型)。同时,县级以上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要将非遗的师资纳入少数民族人才范畴提供培养机会以及生活保障。

经济日报客户端余小勤代表:脱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

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胜利,作为一名来自“三区三州”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实验小学教务处副主任余小勤对此非常振奋。“怒江各族群众实现了跨越发展,由衷感谢党中央的关心、关怀。”

余小勤表示:“我将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落实好今年全国两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发挥好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能职责,推动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基层得到更好落实,和全州各族群众一道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

人民网王耕捷代表: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耕捷说,作为联通中国、老挝两国的重要基础设施,全长多公里的中老铁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国技术标准、中国设备应用于海外铁路建设项目,为老挝培养了一大批工程管理和技术人才,带动当地建材、电力、物流等产业发展。

另外

3月7日的《云南日报》刊登文章代表委员热议了这些事↓↓↓许虹代表:健全监管机制助推医药事业发展

“药品监管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民群众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