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30903/4249431.html本文共字阅读需要12min 养羊进行时 过去,环县的羊因为肉好吃闻名天下。如今,环县的羊是因为饲养规模大、现代化产业链长、农民增收快而闻名全国。 无论从喂养的草料到卫生防疫,还是从精准化育肥到优良繁殖,环县的羊产业已经成为全省养殖产业中农民致富最快最稳的“铁杆庄稼”。环县有天然草场万亩,紫花苜蓿留存面积万亩,立足草场资源优势,环县政府把种草养羊作为脱贫攻坚的首位产业,把发展养羊作为富民增收的主导渠道,形成了“种养加销”一条龙全产业链条,目前经济效益初步显现。年以来,环县累计脱贫户人,出列贫困村个,而到了年就实现整县摘帽退出。目前,全县剩余贫困村15个,贫困人口户人,贫困发生率从39.28%降为1.1%。这些变化最大程度上是羊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带来的。牧草种植成为环县发展养殖业的重要一环大学生组成“羊倌”队 在传统观念里,“羊倌”与大学生从来就不搭调,然而环县的大学生“羊倌”可真不少。 年毕业于湖南司法警官学院的许霞虽然从小在农村长大,但她从来没有接触过羊。大学毕业后,她曾想回到家乡当一名警察,可参加了两次考试,都差了一点。年,许霞到环县应聘大学生“羊倌”,没想到原本一份“过渡期”的工作,让她踏上了“羊倌之路”。 如今,环县的大学生“羊倌”也能熟练做好羊群的看护工作 年7月,许霞被安排到环城镇冉旗寨合作社担任场长。当时的冉旗寨合作社有只基础母羊,几乎要靠她一人照料。冉旗寨合作社较为偏远,尤其是晚上,地势空旷辽阔,她一个人巡圈、上卫生间等还是很胆怯,起初她还给母亲打视频电话“做伴”。 日复一日地巡圈、打草、撒草,留意羊的变化。时间长了,许霞也不觉得苦和累了,反而觉得喂羊就是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她离不开羊,羊也离不开她,尤其是春季,羊发病率高,为了保证羊的安全,她尽量不外出,工作一个月休假两天回一趟家。在她的努力下,冉旗寨从开始的只羊发展到多只。 作为临夏和政人的马文换,虽然学习的是兽医畜牧专业,但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大学毕业后能和环县的羊“打交道”。“大学时期的女朋友是环县人,毕业后就想和她一同到环县发展,起初家里觉得我读完大学去环县放羊,真是太丢人了。”马文换顶住家里的压力,靠着自己的专业技术和吃苦耐劳,不到30岁就成为环县城东塬养殖场的场长,管理着场区内1.2万只羊。现在的马文换每个月工资有七千多元,年底还有奖金,去年和女朋成了婚,在县城也买了属于自己的新房,事业家庭双丰收的他直言,“这一切都离不开羊”。 环县是养羊大县,家家户户历来都有养羊的习惯,周期长、见效慢、科技含量低一直是传统“环县养羊人”的难题。年,环县凭借大学生回乡养羊的群体优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养殖业社会组织——环县大学生养羊产业协会,名大学生领办、加入养殖合作社,加快羊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迈进。 “过去从环县走出去的大学生,没几个真正愿意再回来。”33岁的姬永锋是环县大学生养羊产业协会的会长。“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加入到我们的队伍,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姬永锋表示,协会通过培训、示范、协调等举措,搭好台子,帮助有意愿的大学生更好地就业、创业。 从年至今,由环县人社、农业农村、畜牧兽医、扶贫、财政等部门联合当地企业共举办9期培训班,培训并安排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到养羊龙头企业及湖羊养殖示范合作社就业,目前在岗大专及以上学历人。至此,环县大学生养羊热潮全面掀起,这为环县养羊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农民养羊观念。 在环县,家家户户种植晒干饲草降低养殖成本。 “亿元村”有大梦想 一走进村民骆军发的家,最显眼最“豪华”的就是家里新修的羊舍。骆军发说,这里的小羊崽每只能收入0多元,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卖羊的毛收入只有四万多元,但下半年行情逐渐好转,预计全年能卖到十二万元左右。“现在养羊日子比以前好多哩,收入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 骆军发在养羊的同时还把26亩地全部改种紫花苜蓿,一年下来养羊的饲料成本就能节省五万余元。如今骆军发自家的羊存栏达到只,一年下来净收入七八万元不成问题,对他而言,脱贫致富奔小康已不再遥远。 骆军发正在精心照顾自家种羊 骆军发就是西沟村发展“养羊”产业的缩影。从年开始,西沟村按照70%土地种草、70%在家农户养羊、70%农民收入来自于草羊业模式,开展以产业兴旺带动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试点,为产业扶贫创经验,为乡村振兴探新路。 西沟村动员户农户全部加入草产业合作社,户养殖户全部按就近原则加入7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产业关联农户入社全覆盖,真正把群众组织起来搞生产。同时,为了提高村里养羊舍饲化水平,推动生产标准化,西沟村围绕好地、好肥、好草、好料、好羊“五好标准”,紧盯繁育、育肥、推广“三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管控,着力构建全村统一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和全链条的产业体系。 “年合作社刚成立时,由于缺乏经验,养羊的效益并不高,打击了一些社员的积极性。年,我们决心积极转型,引进效益更好的湖羊,建立更专业的羊舍,提高标准化饲养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收益。”西沟村环县豪顺养殖专业合作社胡小东介绍,作为村办合作社,现在湖羊存栏量已经达到1多只,带动20余户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 想要养好羊,饲料品质是其中关键一环。西沟村依托高标准农田项目,对全村仅剩的坡耕地进行整修提升,实现牧草种植全部梯田化。按照有机肥使用率不低于80%的目标,逐步推进化肥减量清零,动员群众使用熟化处理的农家肥,对全村牧草地进行提壮增效,用有机肥种绿色草。截至目前,全村梯田紫花苜蓿面积1.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6%,全县排名第一位。 通过实行户繁社育、标准管控、统收统销的经营模式,西沟村自养户搞繁育,合作社搞育肥,联合社搞统售。农户繁育的羔羊7日龄补饲,15公斤断奶后,统一交由合作社集中育肥,合作社按照羔羊育肥5月龄、达到45公斤同步集中出栏,联合社负责对接屠宰场,统一出售合作社的育肥羊,按照同标同质同价,实现效益最大化。 年底西沟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其中来自于草羊产业收入元,占到人均可支配收入74.3%,全县排名第一位。 年,在完成全面脱贫退出的基础上,为了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曲子镇党委政府把产业兴旺作为首要任务,按照升级进位的总体目标,提出了“金羊富民”三年行动。 曲子镇党委书记段斌杰说:“我们规划利用三年时间,到年西沟村人均养羊只、户均养羊只、全村养羊10万只,实现人均收入过5万、户均收入20万元、全村产值过亿元,力争把西沟村打造成甘肃省种草养羊亿元专业村、舍饲绿色养羊第一村。” 念好羊经发羊财 环县坚持创建10亿元产值养羊专业乡、亿元产值专业村、5万元以上产值专业户的目标同步推进,计划用3到5年时间发展专业乡10个、专业村个、专业户2万户,打造百亿元级产业集群。为此,环县编制了“环县羊经”、制定了“环县标准”、完善了“环县配方”,为羊产业创新发展强基赋能,为产业脱贫创经验,为乡村振兴探路子。为实现这一目标,环县按照“粮饲统筹、种养结合,羊随草走、草随羊种”的思路,持续推进压粮扩草,调优种养结构。整修梯田万亩,以高产田、生物肥广种有机草,扶持龙头企业集中连片种好商品草,合作社就近流转土地种好订单草,千家万户种好自用草,每年种植饲草70万亩以上,多年生牧草留存面积达到万亩。此外,环县组建了65个专业服务队,全程机械作业提效率,饲草亩产效益较种粮提高了1.6倍。在繁育种羊方面,环县大力推广先进杂交繁育模式,并建成全省“独一家”的高科技庆环肉羊制种基地,筛选引进南丘羊、无角陶赛特羊、白头萨福克羊等世界优良品种75只、冻精份、胚胎0枚,培育环州肉羊新品种,每年提供优质父本种羊1万只以上。依托个“+”养殖合作社和6万只商品肉羊标准化生产基地,环县带动养殖专业户开展二元杂交,提高产肉性能,通过直线育肥,缩短养殖周期,获取最佳效益。目前环县已建成育肥场4个,年出栏规模40万只,规划分期建设12个标准化规模育肥场,形成、国道线两条“百公里、百万只”育成示范带,打造全国“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标准化肉羊生产基地县。围绕奶业振兴,环县支持建办18万吨乳制品加工场,建成全国最大纯进口良种奶山羊繁育基地,进口扩繁萨能奶山羊1万只,力争用五年时间达到20万只规模,打造西北最大的纯进口奶山羊繁育基地,形成60亿元级有机高端羊乳产业链。 年,环县羊产业持续发展壮大,羊只饲养量达到万只,全县羊业收入超过3万元的达到2.5万户,农民人均来自种草养羊收入达到元,通过发展产业脱贫的占到81%。环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魏凯选说:“到年,全县羊只饲养量将突破万只,羊业产值突破50亿元,农民人均来自羊产业收入突破元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想看更多业内文章,欢迎订购《羊视界》杂志。后台留言地址及联系方式,即可订阅!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农经图文编辑:魏舒-本文仅用于行业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