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 http://bdfyy999.com/茨中—迪麻洛,约43K,宿迪麻洛 凌晨四点醒来 想起了古代的周扒皮,为了剥削穷苦百姓,三点就把鸡弄醒 然,茨中的鸡,貌似都是不睡觉的 叫伙伴们起床,爬到楼顶后,发现天边有一弯月牙 想来今天肯定是个大晴天 黑暗中出发,走到公路的尽头后寻路往上爬 什么都看不见,只有喘息声 七点后天渐亮,沿着之字形的小路迂回向上 回头看,澜沧江近在眼底 昨晚歇息的茨中村若隐若现 小路的旁边有根很大很粗的水管 让我想起了大理苍山的银桥水厂及多级台阶 很遗憾,这里不是苍山,亦没有台阶 一路直上,渐入原始森林,偶遇“蓝宝石” 心里一直在想 那些绚丽的风景线大都在险处 总要有人去看一看 为什么不是我呢 海拔渐高,渐热 沿着牧场一直往上爬 遇到转场的当地牧民带着牛羊还有小野猪往下撤 也许冬天了吧需要转场过冬了 穿过牧场,抵达徒步团第一天露营点 于我们而言,只是个CP点而已 短暂补给后顺着河谷继续往上 清澈河水从河谷间倾泻而下 青山屹立在两岸,牦牛悠闲的散落其中 如果是冬季,将会是一片白雪皑皑的光景 在城市里呆久了,失去了很多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 而这次因为没有信号,终于可以放下手机,抛开一切烦恼 把身体嵌入大自然里 海拔越高,植被渐少,一群人如沧海一粟在群山中挣扎 海拔约米处 小伙伴问我:“垭口在哪里?” 我说:“不知道啊!” 抬头,远山犹如一堵墙矗立在我们面前 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庞大的山系 左右环望,根本看不出哪里是垭口 感觉爬上去完全是不可能的事 时也在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古人的智慧 慢慢沿着羊肠小道的碎石坡往上走 抬头,蛇拉腊卡垭口若隐若现 路过悬崖边、陡峭处,女孩们瑟瑟发抖 回头望,藏在冷杉间的心形湖如一颗碧绿的翡翠 孤独的镶嵌在碧罗雪山的深处 第一波小伙伴已经抵达垭口 抬头遥望,已经变成了两个小点 只能更努力地慢慢往上爬 午时一点,所有人终于抵达垭口 站在+海拔的垭口上,我们尽情地宣泄着自己的情绪 此时此景,只有呐喊才是最纯粹的 蛇拉腊卡垭口如刀刃,把碧落雪山从北至南切开 形成了大大小小不同的峡谷 而整个横断山脉这种褶皱形成的峡谷数不胜数 风景也是绝佳 从垭口往下,是一段碎石坡,也是流沙坡 如果雨季或者雪季,肯定无法过去的 所以啊,我们要感谢老天赐予我们的晴天 一路都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相伴,还有成群的牦牛相随 从垭口处之字型下撤,印入眼帘的是一块狭长的稍平的峡谷,绿绿的草地上满是荆棘的灌木丛攻略上讲的蚂蟥区就是这段但是天气太热了,蚂蟥都躲了起来 河谷的对岸,即是今天需要翻越的第二个垭口巴拉贡垭口。翻越第二个垭口,我们就安全了 接着一步一步往峡谷底部走,所有人都几乎筋疲力尽 远处有一潭碧绿的无名小湖,奈何此时已无心观景,匆匆而过 再次路过木屋,这是徒步团队的第二个露营点,在此住一晚再翻越垭口 于我们而言,仍然只是一个CP点 踏过小河,沿着木屋旁的小路继续往上攀爬 一路补给,晃晃悠悠终于到达巴拉贡垭口 垭口处有公路,其实只是公路的雏形 两辆当地人的摩托摆放在垭口的顶端 终于可以下山了 没想到,下山才是真正崩溃的开始 夕阳西下,小伙伴开始加快速度 路过的星空营地 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随着海拔的降低,植被发生了变化 下方村子的灯光看着很近实则很远,怎么走都走不到 入夜,换上头灯,继续赶路 在绝望中,一步一步地往下挪。终见村子,可是不是迪麻洛 看公路预计还有10多公里,遂寻小路 走过水泥路、机耕路、茶马道、小路、灌木丛…… 终于于晚上10点连滚带爬似的走到了客栈 很荣幸作为“歇脚点”的第一波客人 有热腾腾的鸡汤、啤酒,有多人间的床铺,干净,还有热水澡… 何其的幸福,何其的幸运 迪麻洛—丙中洛许是住宿条件较好的缘故 一夜休整,感觉所有人都满血复活了 卓嘎姐因新鞋磨破了脚跟,本计划坐车去丙中洛 我考虑其他小伙伴的状况,“走”或“乘车”,举棋不定 然老谢冒出一句:“其实我还是想走的。” “那就走呗。”卓嘎姐姐后来也没坐车 吃完早点后接着换装备,接着爬坡 出发前和小伙伴讲解路线及注意事项: 走完昨天的行程就轻松了 今天只需爬一个垭口,阿鲁腊卡垭口 然后直接下坡到怒江边,经桃花岛爬丙中洛 出发后沿着新修的德贡公路走了很大一段“灰路” 横跨迪麻洛河后随即进山 现代文明已经把百年来的茶马古道几乎毁尽 和昨天一样在丛林里之字形爬坡 回望来时的路一直都在感慨 那么远的路,居然都走过来了 今天难度相比昨天减小了很多,甚至昨天三分之一都没有 所以一路欢歌 海拔米新开的小卖部 小卖部补给后,翻越最高点,据说怒江机场的选址就在那里 也许多年后,再也看不到这条经典线路了 来怒江的缘起,也许是源于内心的冲动 多年以后,我依然能听到我体内的血液在奔流 那些魂牵梦绕的蓝天白云草地溪流和峡谷…… 今天路况比昨日较好,翻越垭口后一路下坡就到了怒江边 于下午5时经桃花岛爬上了丙中洛,那个所谓“人神共居的地方” 可,再也看不出人神共居的场景 现在的丙中洛俨然一个大工地 连晚饭都满是塑料味 饭中商量明天行程 计划包车去秋那桶,再跑回来,形成一条完整的“三江并流”线 丙中洛—秋那桶—丙中洛小雨,天还未亮包车师傅就到了酒店门口 一路谈及很多丙中洛的路线,无奈时间太短,不能一一去感受 车顺着怒江边沿着国道一路往前,比十年前的路好了很多 最终在秋那桶教堂停下 大雾弥漫,终于有了点人神共居的感觉 带着伙伴们在雨中往上爬,一直要坐车的卓嘎姐姐也不甘落后,也许,这就是团队的魅力 逛完秋那桶村子吃完早点后,顺着公路往丙中洛方向开始飞奔 杵哥说,因为下雨的缘故,满血复活了。在雨中跑步是最舒服的,又可以跑全马啦 三座记录了历史的桥梁 多年前我来的时候,只有两座 进入雾里村,再也没有了曾经的感觉 再过石门关,仿佛一切都是场梦 重丁教堂也许是因疫情的缘故,并未开放 回到酒店后,迅速逃离 下午抵达福贡县,吃上没有塑料味的火锅,分享了旅途的愉悦 福贡—大理—昆明再次逃离,迅速回昆 “眼睛在天堂,身体下地狱”,也许是对此行最好的诠释 “茨中‘三江并流’”线,一般三天走完 我们成了户外第一波一天走完该线路的人 说我们疯狂也好,自虐也罢 三天,六人,约85公里 一路走来感恩有你们: 石杵、红土、老谢、小女贼、卓嘎 从“轿子雪山三山穿越”到“大小牯牛连爬” 从“苍山七峰越野”到“太子关泸沽湖穿越” 一路走来,只愿: 时光走慢点,因为未来还很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