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9/1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9月15日至16日,中宣部组织的中央媒体云南省“未摘帽贫困县脱贫攻坚”主题采访团,走进福贡县,到农副产品加工交易中心、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生态旅游村等地,聚焦当前开展的产业扶贫、企业帮扶、品牌化发展等工作,深入宣传报道社会帮扶、劳务输出、扶贫扶智情况。采访记录在怒江大峡谷农副产品加工交易中心,采访团入加工车间,详细了解龙头企业发展草果加工产业将企业经营发展成果与地方贫困群众共享,实现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效助力怒江脱贫攻坚情况;在易地扶贫搬迁阿路底安置点、福贡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采访团紧紧围绕国家大政方针,以脱贫攻坚工作总揽经济全局,全方位采访非遗扶贫车间负责人和车间生产带动脱贫情况;在中交木尼玛大桥,采访团与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深入采访社会帮扶、劳务输出、扶贫扶智等领域开展的多形式、多渠道帮扶形式;在鹿马登乡布拉底村干布小组、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采访团进村史馆,入农户家中,与农户面对面交流,采访培育扶持非遗类贫困村整体提升成效和旅游创业致富带头人、非遗传承人,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成果。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辑李洪兴:在福贡我们来到了指挥田易地搬迁点,从原来老百姓山上的民居到现在社区的安置房,在对比中我们看到了老百姓的生活面貌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同时像微菜园这样的细心的、暖心的创新之举,让老百姓搬得下来同时稳得下来、留得下来,解决了生活的后顾之忧。一系列小的创新举措、产业发展一系列方面都让老百姓有了更好的谋生活、过好日子的可能性,像我们今天看到的草果产业基地,更是从一个更长的产业链条让老百姓从田间地头也能够赚到更好的收益,把贫瘠的山里的土地变成一个金饭碗,这也就是怒江创造条件、发挥智慧、发挥人民主动性的创造幸福生活美好前提所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西南报道组首席记者孟庆生:“在福贡我们走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与保护的扶贫车间,从山上迁下来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获得稳定工资,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我觉得这个举措非常的好,在带动当地居民扩大收入的同时也传承和保护了民族文化,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事情,另外我了解到我们这里生产的少数民族的服装会销往全球,那这对于我们走出去的这种经济模式也起到一个很好的带动作用。我们参观了草果种植基地以及加工厂,了解到草果从种植、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怒江报社黄艳萍福贡融媒体记者段秋雨报道编 辑:蜂雪贾茗雁责 编:何剑监 审:张学坤终 审:杨致远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