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对很多父母来说,宝宝睡着的时候就是最轻松的时刻,但其实,就算是宝宝睡着了,还是有许多注意事项。今天就来为爸妈们盘点一下宝宝睡觉觉的那些事情!

01哄睡这些“忌”,妈妈们犯了几条

1、不宜含着乳头或奶嘴睡

有的孩子睡觉时非得含着妈妈的乳头或奶嘴才能入睡。这么一来,孩子每每醒来后就会下意识地吮吸乳头或奶嘴吃奶。这种过分频繁的进食习惯,容易使孩子的胃肠功能紊乱。

2、环境不易太过分安静

婴儿自会在自然的“家庭噪音”背景下入睡,家长大可不必在房间里不敢发出任何一点细微的声响。否则,孩子很可能养成这样的不良睡眠习惯:只有在人为、刻意制造的“极度”安静的环境里才能入睡,而这种环境在现实中却是难求的。

3、被子不宜太厚

太厚的被子往往过重,甚至可能引起呼吸不畅。且被子中过高的温度反而会使孩子烦躁不安乃至哭闹不停,同样影响其睡眠质量。

4、不宜在哼唱中入睡

孩子必须培养的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即:以“自然”的方法自行入睡,及醒来之后仍能“自然”地重新入睡,而不是依仗家长诸如摇晃、哼唱或喂食等“人为”的办法来帮助他安然入梦

5、白天不宜睡过久

白天睡得过久的孩子大多晚上睡不好,甚至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弄得家长夜不成眠。研究证实,晚间睡眠不足而白天嗜睡的孩子不仅生长发育比较缓慢,而且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和运动技巧都相对较差。

6、不宜经常更换照看的人

有的家庭因为大人工作忙,不得不常常更换照看孩子入睡的大人,有时是爸爸,有时是妈妈,有时是奶奶……殊不知,对不足半岁的孩子来说,往往把照看自己入睡的人视作“最亲的亲人”,故在心理上很难对频繁的转换迅速作出调整。

7、不宜睡的太晚

晚上到了睡觉时间仍不愿意上床,入睡时间往后拖延,或者长时间难以入睡等等。研究还表明,在行为问题上,夜间晚睡的孩子容易好斗,同时还可能伴有多动症、自我控制能力差、精神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8、不宜睡前对孩子过分关照

在让孩子感到十分舒服的“睡前仪式”(如轻拍或按摩孩子背部,放送轻柔舒缓的音乐等)之后,家长可在孩子仍然醒着时离开。否则孩子就会习惯于将自己的入睡与家长的“在旁关照”紧紧联系在一起,只要家长不在,他就会恼怒不已、嚎啕大哭起来。

9、不宜依赖“摇睡”

有的老人或妈妈喜欢将孩子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个不停,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孩子十分有害,过分猛烈的摇晃动作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受到震动,轻者影响脑部的生长,重则使得尚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与较硬的颅骨相撞,最终造成颅内出血,这对10个月内的孩子尤为危险。

10、不宜让孩子趴着睡

实际上这种睡姿最不安全。因为孩子的口鼻等呼吸器官最易受阻塞,甚至导致猝死。同时这种睡姿还可能使得肠胃等消化器官受体重的压迫而引发消化不良。

11、不宜亮灯睡

婴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远远不如成年人,如果夜间睡眠环境如同白昼,孩子的生物钟就会被打乱,不但睡眠时间缩短,生长激素分泌也可能受到干扰,最后导致孩子个子长不高,或低于正常体重。

12、不宜搂着睡

有些妈妈喜欢紧紧搂着孩子睡觉。但被搂着的孩子便呼吸不到足够的新鲜空气,吸入更多的是妈妈呼出的废气,此外,搂着孩子睡还会使其自由活动的空间受到限制,甚至难以伸展四肢,使孩子的血液循环和生长发育都受到负面影响。

02但遇以下宝宝睡觉状态,妈妈可要多注意

1、睡觉前烦躁,入睡后易惊醒,面红,呼吸急促,脉搏增快,甚至超过次/分钟。但这样的情况多发生在夜间,白天睡觉则很少发生这样的情况。

健康隐患:这很可能预示着宝宝即将要发烧。 

应对措施:细心观察宝宝是否有感冒流鼻涕、打喷嚏、腹泻等症状。给宝宝喝大量的纯净温水。如果发现宝宝已经发烧了,可以进行物理降温。   

2、睡觉时哭闹不停,还不时蹬被子、摇头抓耳,小脸发红,体温稍高。   

健康隐患:宝宝可能是患了湿疹或中耳炎。   

应对措施:及时检查宝宝的耳道有无红肿现象,皮肤是否出现红点,如果有的话,医院诊治。

 

3、睡觉后不断地咀嚼、磨牙。   

健康隐患:宝宝可能是得了蛔虫病,或是消化不良。   

应对措施:医院检查一下,如果是蛔虫病可用宝宝专用的驱虫药驱除;应该合理安排宝宝的饮食,不要一次给宝宝喂得太多,吃得过饱会增加宝宝的肠胃负担,造成消化不良。      

4、睡着时四肢偶尔抖动,好像抽筋了一样。   

健康隐患:可能宝宝过度疲劳,或受了过强的刺激、惊吓。   

应对措施:避免让宝宝在白天长时间玩耍,或是室外活动过多。不要让大人吓唬宝宝,讲恐怖故事,或是突然做一些动作故意吓唬宝宝玩。   

5、睡着后手指或脚趾抽动,且有些许肿胀。   

健康隐患:蚊虫叮咬,或纤维物缠住。   

应对措施:检查一下是否有蚊虫叮咬的痕迹,如有应该立即为宝宝涂上专用药膏,防止感染;如没有,检查一下手指或脚趾是否有小丝线、头发等缠着。   

6、睡得不沉稳,翻来覆去,经常翻动身体。   

健康隐患:消化不良,宝宝身体太热,也很可能是在发烧。   

应对措施:晚上睡前不要让宝宝吃太多东西,不要让宝宝穿着厚衣服睡觉:家长应避免给孩子盖过厚被子、睡觉前吃得过饱。      

7、经常在睡着后突然大声啼哭。   

健康隐患:这在医学上称为宝宝“夜间惊恐症”。   

应对措施:一般是由于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惊恐等引起的。所以,父母平时不要吓唬宝宝,让宝宝在白天保持情绪平和。   

8、睡不踏实,老是醒来,哭一阵才睡。   

健康隐患:很可能是宝宝肠胃循环紊乱。   

应对措施:特别留意宝宝有没有腹泻、呕吐,或进食不规律的现象。如果有,医院诊治。

03那宝贝一天到底应该睡多久

婴儿睡眠时间与自身的月龄成正比,睡眠时间会随着宝宝的成长逐渐缩短,觉醒时间会变长。一般来说:

初生婴儿每天的睡眠时间在20个小时左右;

2个月左右需要18个小时;

4个月大约要睡16个小时;

9个月需15个小时;

1周岁时,13~14个小时左右;

2周岁以后,10~12个小时便可。

为了孩子能够更好的生长发育,睡眠时间不宜过长或者过短。

04白天该如何调整宝宝小睡时间

10-12个月:一小部分婴儿会逐渐缩短上午的小睡时间。到了12个月左右,有些婴儿上午就不再睡觉了。你可以把他晚间入睡的时间提前一点(可以提前20-30分钟左右),下午小睡的时间也可相应提前。孩子晚间入睡时间变化不定的情况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孩子的疲劳程度、白天的睡眠质量等。

13-23个月:孩子在这个月龄段白天睡眠的时长会逐渐发生变化。15个月左右,约有一半的孩子(当然不会是全部)白天只需要睡一觉,通常是在下午。但大多数孩子上午睡觉的习惯都会消失。这时如果让孩子晚上早点上床睡觉,第二天早上他会精力十足地醒来,上午也会变得不想睡觉。

到24个月大:几乎所有孩子白天只需要睡一次午觉就够,这次睡眠仍然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能让孩子在一天余下的时间里精力充沛。

在2岁到3岁之间:多数孩子仍然需要午睡,否则就会烦躁不安、无精打采。三岁之前,孩子平均需要午睡两小时左右。尽量让孩子在白天和晚间的睡眠变得有规律。有的孩子会有一段时间抗拒睡午觉,即使身体在告诉他(你也能看出来)需要午睡了,但他仍不愿意睡。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试着调整晚上的入睡时间,看能不能帮助孩子在白天休息得更好。

3到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数会在晚上7-9点入睡(如果白天睡得少或没有睡,晚上睡得还会更早一点),第二天早上6:30-8点醒来。在这个年龄段,要留意孩子的睡眠需求,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随着白天睡眠时间的减少以及活动量的增加,有些孩子晚间的睡眠时间会变长。

你的孩子白天需要睡多长时间,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他睡醒后能否恢复精力。白天睡得久一些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学习能力。反之,如果孩子总是睡几分钟就醒,他的精力就很难支撑一天。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