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蝶”型文面是独龙族所特有的文化符号。因有汉文字记载的文面历史记忆上限仅始于清雍正前后不平等族际关系产生时期,且皆为女子文面,因而就形成了颇具时间、族群、地域与性别意涵的“独龙女文面文化”。本文通过对前人长期忽略的文面图案的解构,揭示萌发文面文化的原始宗教信仰之成因被长期遮蔽的社会因素,并分析文化主体在自然与随后的多重社会压力下以文面仪式及其顺势而变的文面文化重构所实践的“动态平衡”生存智慧。 关键词:独龙女文面图案原始宗教信仰文化重构动态平衡 一、问题的提出文面,是中国西南澜沧江、怒江流域一些族群久已有之的文化事项。纵观唐代“绣面蛮”至今独龙女文面的多年历史,文面文化经历了从区域文化到族群文化的演变过程。早在唐元之际就有傣族先民“百濮”(百越)、“金齿百夷”中的“绣面蛮”,因其与古代怒子分布地相近,即“并在永昌、开南”间,其地望北达怒江、澜沧江中上游。长期同处一隅,彼此间的交往互动在所难免,怒族在生产生活方面多受傣族影响,因而有可能同时也受其“绣面”习俗的习染。因此,明代就出现了怒人文面的记载,且一直延续至清代。又因贡山北部怒族与独龙有极为亲近的地缘族源关系,在一部分怒族因寻找经济资源与逃避异族压迫而迁徙独龙江的同时,也把文面文化带到此境:“妇女文面是两族同源的最大特征,据清朝人记载,当时贡山怒族妇女是文面的,民国初年仍然有文面的习惯,但至解放时已不见此俗。”独龙有文面来源传说:“为什么要文面也难说情,只知道那时怒江地区的女人都文面也就跟着文起来。表明独龙族是后来因曾与“绣面蛮”长期接触的怒族迁入,才把文面习俗带到了独龙江,由此文面就成为独龙族与贡山北部怒族共享的区域共性文化。但从清雍正年间维西改土归流后,怒江北部地区因逐渐受内地文化影响而使怒族文面习俗逐渐消失,就只在封闭于独龙江的独龙族中保留,特别是在与外界接触比独龙江南部更少的北部独龙中保留,且在承载民族传统文化更为厚重、族际关系紧张中承受压力最大的女性群体中保留。所以,到清末民初文面文化主体只有独龙族,说明至迟在清末以来文面就成为独龙族所特有的文化符号。 对于独龙族文面文化的延续和变化相互交织过程的研究,在民国以来甚嚣尘上的“异族抢人说”基础上,近年有文面为民族审美、氏族与家族集团标识、成年礼仪、图腾标志、消灾避邪等观点不断出现。这些研究,既有淡化解放至文革一段时期唯阶级论背景下防止异族抢掠主调的趋势,也有试图论证抢掠者为傈僳而非藏族的努力,还有对其他民族文面文身文化研究的借鉴。但总的来看,在研究视角上,难免漠视文面图案及其变化的舍本逐末式研究之嫌;在研究方法上,更多依赖的是根据文面主体碎片化的历史记忆而来的汉文献资料,却对生成此历史记忆之“社会情境”及其变化少有顾及,从而忽视了文面更为原初的动因被不断重构的文面文化所覆盖的史实,因而其结论不断伴随顺势而变的历史记忆而变化,甚至出现了唐代“绣面蛮”为今之独龙族的妄断,但却又未厘清二者在区域文化共性与文面宗教动因之间的内在文化逻辑,从而使文面文化之谜长期未解。 人口只有多人的独龙族主要聚居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皆极为封闭的独龙江流域,在清末仍被外界称为“宛若太古之民”。年以来笔者长期深入独龙江流域调查,亲历了伴随外界文化的强力冲击而使独龙传统文化越来越支离破碎的过程,目睹了最后存世的70多个文面女在近十几年里日渐衰老、死亡的景况,而深陷于文面文化主体的历史记忆越来越碎片化与文面文化重构顺势而变的困惑,故而聚焦于对文面图案及其文化意涵变迁的阐释与对文面文化“建构性”的逐层解构,以探究文面文化形成的过程、动因与意义。 二、自然入画灵魂化蝶——一被遮蔽的古老动因最早将文面动因归因为异族抢掳的是年的杨斌铨:“未开化前,傈僳时去怒江抢劫俅民妇女以为奴婢。有女子年至十四五岁时,以青色涂面如飞碟形,用针刺之,使黑,傈僳即不抢劫。”,而从唐代傣族先民中有“绣面蛮”与怒族在明代就有文面习俗来看,可以肯定区域内文面文化远远早于区域族际关系紧张。因此,回归文面图案“说”文面很是必要。 (一)自然入画独龙女文面图案若何,除杨斌铨“如飞蝶形”之说外,年刘达成也坚持是“蝴蝶花纹”,年独龙族学者罗荣芬同样认为是“张开双翅的蝴蝶”。表明独龙女文面图案为蝴蝶图案是无疑的。 实际上,早在年蔡家祺就开始了通过文面过程描述文面图案的尝试:双眉相会的眉心处刺一;其下的鼻梁至鼻尖,竖刺以稍大的相连的菱形纹三个至四个;两侧鼻翼贴着鼻孔的上方,各刺倒∧型纹两个;紧接鼻翼两端的面颊,经颧骨向下至下颌汇合,刺以稍小的相连的菱形纹,组缀成一个较大的方圈;鼻下人中部分,沿上唇横刺∧纹四个;贴近两侧嘴角的上方,各竖刺斜条纹三条;起止于两侧嘴角的下颌,在方圈以内,也竖刺条纹约十条;两眼以下,从鼻梁两侧止于双颧,以及下脸颊的方圈内其余空间,均横刺点状纹八九排。到年,丰卫祥也用文面过程展示蝴蝶文面图案:先在下嘴唇下部文几条直纹,再顺下巴底部向两侧脸部文数个横状纹点,其下文一条连续波浪纹或菱形纹(独龙语“模该晓”)……最后,从鼻尖部向上文一条连续菱形纹,直至眉心或稍上一点(“斯那模国”),即告结束。 刘达成直接指明文面图案=蝴蝶=灵魂,其他学者则用描述文面图案显示文面图案=蝴蝶。那么,在独龙江众多自然物中为何唯独用蝴蝶?其二,组成蝴蝶图案的各种元素及其象征意义又如何?要解开这些“谜”或“密码”,眉心处有无“”图案是关键。但在目前存世的42个文面女中,仅仅只有莲自仙、李文仕、黛齐儿、碧齐花、碧金花与肯国芳才有图案。其中,不少人的两个圆点已位移到鼻梁两侧与眼角相接处,还有的空心圆点已变异为实心圆点。对此,文面女就说: 眉心处“”的两点代表蝴蝶的眼睛。在妈妈那一代每一个文面女都有这“”,只是到我文面时因政府不准文面,文面的姑娘少了,文面师的文面技术也不如以前的好,就不再文“”图案,有的就随便文上一些别的。这样,蝴蝶的眼睛就没有(文)了,大家也就不知道文面文的是蝴蝶。以前文的蝴蝶眼睛都是空心的,技术要求很高,很像蝴蝶的眼睛。但现在只有莲字仙的是空心的,其他几个的是实心的,看不出来是蝴蝶眼睛的样子。 可见,使以往研究者不能够中科白癜风新年优惠享不停白癜风怎么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