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为了对我们的实践主题有更好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我们此次实践的目的地,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独龙江乡。这一路的过程,是艰辛而疲倦的,但所幸,我们一路扶持,共同成长,一起观山赏水,一同亲历村庄。这一次,不虚此行。

PART.1

.07.12

这是我们正式开始实践的第一天。

我们实践小队约定九点半在金马坊公交车站集合,一同搭乘公交车前往位于昆明市郊的特色民族村。

云南民族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郊的滇池之畔,是昆明有名的景点之一,更是反映和展示云南二十六个民族社会文化风情的窗口。景区内,各个民族的建筑、服饰、乐器等生活习俗的复原,可算是做得相当不错。在有限的空间和条件下,将可呈现的内容都尽可能完整、充实、真实地展现了出来。

抵达民族村后,我们一行人便在民族村具有标志性建筑前集合,一同合影留恋,正式开始了我们实践行程的第一站记录与考察。在民族村的入口,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云南民族村的特色牌坊,这是一组造型富丽典雅,气势恢宏的钢架式建筑,牌坊上悬挂着“云南民族村”五个雄浑的烫金大字。或许是因为多民族多融合旅游区的原因,这座牌坊结合了多民族多元素的特点,着实精雕细琢,实践小队都叹为观止。进入民族村后,我们便前往各个不同民族的观光区域浏览,其中民族众多,有:白族、独龙族、怒族、瑶族、傈僳族等等。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各个民族的同胞拍摄人像作为我们实践的重要材料与纪录片制作的前期素材。

途中我们观赏了阿昌族和景颇族等少数民族歌舞节目、观察到傈僳族的建筑样式、经过了庞大的亚洲观赏象、看到怒族的少数民族风情、领略了天籁般的民族歌喉。行过刀杆广场后,我们来到了景区中的独龙族村。

独龙族的房屋建得很高,向上的树梯很陡,弯弯绕绕地盘旋在屋子旁边。扶着护栏爬上去之后,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间小小的小木屋。时近午后,阳光并不刺眼,屋内摆设简单,但有些昏暗,看不甚清。这时,一位身着粗布衣衫的青年带着把吉他走了进去,橘黄温暖的灯光亮起,屋子里的东西在那一瞬间便生动活泼了起来。

他是独龙族人,我们与他交流时,他和我们聊到了独龙族的历史与又来,他的手有些局促地按在弦上,脸上带着羞涩与真诚的微笑。当我们请他弹奏一曲时,他轻声地推辞,但眼睛却亮了起来。琴弦被他拨动,悠扬的乐声飘荡在这间不大的木屋里,他的声音温和,带着些许紧张,却十分动人。

在一番交谈与分享后,我们结束了与这位独龙小哥的采访,当我们离开时,他站了起来,道一声谢谢,我们也礼貌回应。还是那稍显羞涩的微笑,但双颊已浅浅地浮上了淡红,和屋子里的彩虹色装饰相得益彰。

之后,趁太阳还悬挂蓝天,我们来到了一片湖泊境地——滇池,这里水天一色、碧波荡漾、一望无垠让我们心生敬畏,我们在此进行了摄影活动,闲庭信步一阵后便离开了这人间仙境。

晚上八点,开往六库的大巴准时发车。在宽阔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我们随着车身的晃动而摇摆。半睡半醒间,我又想起了下午在民族村里经过刀杆广场旁的一个民族乐器小店时,那个完全不理会我们走进的老板,他闭着眼,弹着琴,乐声悠扬,如平静的水,又如稳重的山。我们的队旗在民族村门前的巨大刻字石块前飘扬过,像那乐声,我知道,它将一直在云南民族村前飘扬。

PART.2

.07.13

中巴车行了一夜,终于在微雨的清晨抵达了六库。彼时仍是阴雨天,雾锁山头,细雨淅沥,小城就坐落在青山脚底。山峰沉默伫立,“怒江大峡谷”五个大字镌刻在山体上,云雾缭绕,显得萧肃而冷清。

大家下了车,简单活动下后便向提前定好的宾馆进发。这里依山傍水,空气湿润,因为下雨,道路还带着些许泥泞,地势差也很明显。我们拉着行李箱上了一个又一个坡,在身上微湿后抵达了住处。

上午九点,短暂地休整过后,实践队伍带着设备去附近最大的农贸市场调研。我们是步行而去的,路上经过了民族体育馆,与平时我们常见的体育馆相似又不同。它风格别致,结构对称,正对青山,黑白红相间的外墙颇具民族特色,大气又粗犷。

农贸市场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很是热闹。周围吆喝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早餐、新鲜蔬果、腌制食品和水产品味道隐约可辨,人间烟火味突然让满身疲惫的我们心里有了一丝慰藉。

考虑到此地居民大都是少数民族,故小组成员把今日的重心放在农贸市场和市政府两处上,从上下两方面入手,尽可能了解到当地住民的生产和文化生活和近年来地区的发展。

小组成员分成两队,带着提前准备好的访谈问题寻找合适的人请求采访。我们采访了五位居民,他们大都是傈僳族人。傈僳族最重大的节日是阔时节,对于傈僳族人来说,这比春节还要隆重,每逢阔时,傈僳族人会用盛大的方式庆祝节日七日。一位卖水果的大娘笑眯眯地向我们展示了她手机相册里的民族服装,它花纹特殊,颜色鲜艳,照片里的人配上银饰,着上这衣裳,在张灯结彩、灯光绚丽的街道上,显得别有一番风采。一位老奶奶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向我们讲述道,随着经济的发展,这里的楼房逐渐筑起,他们的生活也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改善。老奶奶最近两年才开始通过卖蔬菜挣钱,家里人外出务工,小日子过得也越来越好。提到本民族传统文化时,她说,希望这些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现在,会说民族方言的人越来越少了。”说到这里,她露出有些惋惜的神情。

收集了素材之后,下午三点,队长带好相关文件带领我们去往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政府。怒江州的领导给予了我们十分热情的招待。怒江州团委听我们讲明了来意并出示相关材料之后,果断地办理了接收函,并且热心地指出我们计划需要完善之处,告知我们有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情况,还赠送我们一本与独龙族文化相关的书。书记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想给你们的,是一份来自长辈的最温暖的关怀。”

晚餐过后,一位年轻的小哥带领我们逛了这座小城。我们沿着最繁华的大路走,一路闻江声滔滔,观江岸灯火,踩岸边湿泥,瞻天堑通途。泸水是怒江州辖下的县级市,整个城市的公共区域很多,月上梢头时,居民们纷纷来到沿河岸的人行道上散步、乘凉,星火长天,浮云澹澹,一派安然。这里的生活节奏有着一座小县城应有的一份缓慢和宁静,所有人脸上都是温和的笑意,整座城都温暖了起来。

夜风拂过,江边带着一层薄薄的凉意,不知不觉,夜已经深了。小哥把我们送上回住处的车,甚至没给我们道谢的时间,就摆摆手离开了。

开会总结了今日,并做了明日安排后,我们终于可以休息了。

躺在柔软的床上,窗明明紧闭着,我却感觉,那阵江风就那么不偏不倚地,吹进了我的心里来。

PART.3

.07.14

7月14号,滞留在六库镇,我们上山去寻访东方红村。

六库的海拔大概两千米左右,并不是很高。山路较为平整,除了山脚的路面稍有洼坑。当然,这条路大概是为汽车、摩托而修的,往来少见步行的人。登山辛苦,亦有所见。

上山的路上零星有着人家,有些饲养着鸡鸭,大部分家庭都养着狗。还有一户颇为有趣,养了三只火鸡,是为了复活节、圣诞节食用。半路上,我们在一户人家休息,休息受到了热情的招待,聊了几句后,主人得知我们的来意,告诉我们山上还有一个基督教堂。话音未落,山上就传来唱诗的声音。

我们赶忙继续上山。在山腰放眼峡谷,开凿的农田种着漫山坡的玉米,其间散落着一些坟墓;深处的山麓里有一些小村,看起来格外恬静;两侧的山峰探向云间,微风偶尔掀开云的一角,露出碧蓝的天空。

时值周日,我们到达时教堂的礼拜尚未结束。歌声仍悠悠传来,令人称奇。之前走山路已是身心俱疲,现在坐在教堂院里,那傈僳语的腔调、婉转的唱音如同天上来。抬首见蓝天,回首见青山,教堂莫如天堂,人音莫如圣音。

等到礼拜结束,人们从教堂里出来,到庭院里休息谈话。我们上前聊天、采访,大家都热情无比,无不在镜头前展露笑颜。信众多是中老年人,儿童已不再被教导信教。

出了教堂,我们继续往上。快到山顶处,我们看见农田里好像有人在办白事,大家有些犹豫。踯躅了半晌,人家反而开口喊我们上去了。我们顺着玉米地里的小路往上爬,山路上停满了摩托,是各家的亲戚都来帮忙,山坡那里正在修筑坟墓。些许交谈之后,才知道他们曾在山的另一边更为偏远的地方,后来才迁到此处,住进了新房。年轻人多在外省打工,老人们还留在这里。只有一间老屋是从山的那边迁来,是因为老人习惯,但新屋的环境毕竟更好,而且原来的房屋多是危房,有些要强制拆除。那座老屋与傣族的竹楼相似,屋墙用竹片编制,房顶用的大约是秸秆瓦,地板与地面有一定距离,下面可以饲养牲畜。

告别村民后,我们沿着原路,返回六库镇,到达时已是傍晚。

PART.4

.07.15

早晨七点,全队十人于六库镇客运站乘坐上了前往贡山县的大巴车,开启一整天的“颠簸之旅”。

队员们之前与六库镇团委书记沟通交流的时候,便被告知从六库到贡山的路程十分艰苦且危险。因前些天贡山县下暴雨,加上近日的暴晒,有很大的发生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可能性。经过严肃的会议讨论,小组成员们仍然决定前往,并做好了充分的安全技术防范准备及心理准备。

中午十二点,大巴车准时到达福贡。六库至福贡的路并不难走,只是因在修路,马路稍显颠簸,与坐船并无二异。下午福贡至贡山的路程才是重头戏,大巴车行驶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左边是奔腾汹涌的怒江,右边是陡峭逼仄的山峰。因经常有石头滚落将路封住,堵车堵得厉害,一路走走停停,短则半小时,长则三四小时。

到凌晨一点半的时候,终于彻底不能向前行驶。我们倚靠在车窗旁,听着前方百米处石头滚落的清脆,听着怒江水滚滚而去的澎湃,司机上下车关门的急促,乘客们或忧心的埋怨或轻微的叹气,都随清冷的山风飘散。

第一次踏上此般不知前路,不知归途的旅程,大脑疲惫而混沌,身体僵硬而木然。幸而司机师傅经验充足,听从他的建议,队员们换上了一辆面包车从小路继续向山上行驶。绝处逢生便是此种体验吧,幸运的是,接下来一路坦途。

凌晨三点,全队十人终于顺利安全的抵达贡山。7月15日注定是刻骨铭心的,它让我们更确切的感受到了山村与外界的阻隔,懂得了“山路不好走”这几个字的含义,也体验到了村民们,工人们生活工作的不易。经历了这一天,我们对于接下来的机会与行程必然会好好把握,充分利用。

PART.5

.07.16

经过连夜的赶路,安全到达贡山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自治县。地处滇西北怒江大峡谷北段,东与云南省德钦、维西两县相连,南与怒江州福贡县相邻,北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接壤,西与缅甸联邦毗邻。在怒江州团委的支持下,我们事先联系到了贡山县团委书记。早上十点,我们前往贡山县政府。我们向县团委书记和西部志愿者林同志递交州团委公函以及学校推荐信,并简要概述了我们的实践目的,调查方法以及行程规划。书记和小林同志也给我们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且带领我们前往政府扶贫攻坚展厅,在生动而详尽的介绍中,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实践地——独龙江乡的自然地理,民族习俗,特产特色以及近年来国家对独龙江乡脱贫的支持力度,发展近况与未来发展方向。在午餐会中,我们积极提问,领导也不厌其烦的回答。我们倍受鼓舞,并坚定了我们开展实践的决心。

短暂的讨论之后我们前往独龙江乡,从贡山县到独龙江乡三个小时的车程,经历了气温的急剧变化,也感受到这79公里的个弯道,从怒江流域到独龙江流域,我们渐入这传说中的最后的秘境。

抵达独龙江乡,已是淫雨霏霏。这里的云雾穿越翻滚的江水,萦绕在屋檐梁间、山麓山尖。我们与独龙江乡团委负责人王春博大哥在乡政府第一次会面,之后进入独龙江乡中心学校与孩子们聊天做游戏。傍晚江风清凉,孩子们的笑脸就像独龙族的彩虹图案灿烂美丽。那一刻,我们明白,我们一样都是追梦人。

PART.6

.07.17

我们起床。我们深知,这是我们来到独龙江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注定与这一年其他天有所不同。早上起来,我们在宾馆楼下召开了短暂的晨会,大家简要了解了今天的任务的艰巨性挑战性,并且坚定了信念决定在这片土地留下些什么。

清早,县团委下乡工作的肖松军同志和独龙江乡政府团委副书记王春博一同带领我们前往独龙江乡实践第一站——独龙族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分为上下两层,展览以“独龙族古代历史”、“独龙族服饰与纺织技艺”、“独龙族宗教与节庆文化”、“独龙族传统生产生活技术”以及“独龙族社会发展成就”五个部分,展出实物余件(套),重点文物20件。在两位领导的带领与解说下,我们了解到了独龙江乡复杂的地理特点,也将五十余位纹面女的面纱悄悄揭开,领略了独特的卡雀哇节,也感受到高德荣先生的光辉事迹以及党和国家对民族问题民生问题的高度







































新春惠民中科白癜风优惠
白癜风好了要注意什么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