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福贡县,是“看天一条缝,看地一条沟”的集边疆、民族、宗教、贫困、高山峡谷为一体的“直过区”和“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全县面积平方公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灌木丛林,高大、古老的茶树在山林中默然生长,无人问津,没有过多的经济价值。 而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珠海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脱贫攻坚,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优化结对关系、深化结对帮扶、倾心尽力帮寻福贡县贫困群众脱贫路、致富路,成功让福贡县古老的野生茶树变废为宝,走出大峡谷,成为福贡县贫困群众的“致富树”之一。 福贡茶文化历史悠久自上世纪30年代始,福贡县就有种茶的历史,当时全县六乡一镇均分批种植了不少茶树,这些野生茶树大多都经历了50到80年的历史洗礼,甚至更长。但由于这些茶树种植比较分散,村民缺乏管理经验,鲜叶产量较低,加上长时间无人收购鲜叶,茶农无法从中得到经济收益,多数茶树一直处于半野生状态,无人管理。直至今日,很多古茶树已成为自由生长的灌木,甚至有一部分老茶树已经被村民当成柴火砍伐。东西帮扶显成效得知福贡有很多上世纪种植的老茶树,珠海帮扶工作组联系了从事老树茶加工的福贡石月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并在福贡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协助下,对福贡县六乡一镇57个村的老茶树进行了全面普查,发现全县80%的村庄都有老茶树,达25万余株。珠海帮扶福贡工作组立即向珠海驻怒江工作组和福贡县委、县政府汇报了开发福贡野生茶的想法,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尝到福贡老树茶之后,福贡石月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振亮就赞不绝口,于是当珠海帮扶工作组和县委、县政府找到王振亮,希望以石月红茶业有限公司为平台开发福贡古茶树产业时,双方一拍即合。古茶树长在深山峡谷,只有当地老百姓熟悉地形,于是石月红茶业有限公司就地建设了一条红茶生产线。村民采摘茶青,公司现场收购,并统一进行生产加工和成品茶后期的包装、推广等工作,不仅保证村民能够及时获利,也让生产过程更加高效,保证古茶品质。视频福贡石月红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振亮“烧火棍”变废为宝福贡的茶是最健康、最安全、最优质的茶,福贡县的老茶树是这片土地留给当地群众最好的、最长久的财富,通过我们的努力福贡人民因茶而脱贫,因茶而走向富足的生活。茶树是可再生资源,保护好老茶树,可以长久的发展好茶产业,走向长久的富裕之路。我们公司通过这几年开发,带动了茶树的种植,现在,老百姓已经开始自发的买茶苗、种茶树,以后茶树、茶产业会成为福贡县的支柱性产业,(福贡人民)因茶而富裕,这是我们公司最大的心愿。第一次收茶,乡亲们的技术还不过关,部分茶农收上来的茶青,不是有大量茶梗,就是已发酵无法使用。针对这一情况,经工作组与技术团队商讨,还是决定将茶青全部收下。同时技术团队还耐心的教村民采茶技术、鲜叶运输方法,并在条索形成、均匀度等方面进行细心的指导,还指导了石月红公司收购方法。截止年上半年,石月红公司与户农户签订协议,销售订单额达多万元,带动户农户户均增收元。视频 福贡亚朵村村民阿春平从年12月7日石月亮乡资古朵村开始,至年3月24日架科底乡维独村结束,历时66天,全县50个行政村的名村民,学习了茶树修剪与日常管理,鲜叶采摘技术及时间、鲜味存放等茶叶相关知识。培训中还发现了一些拔尖的人才,专家教授将他们培养成技术能手,并要求在野生茶相对集中的各个村委会至少有3个熟练掌握茶业知识培训的技术人员,其它村庄至少1个技术人员,以此来保障茶叶品质。培训结束后,由珠海投资扩建的石月红公司与茶农签订收购协议份,村集体协议10份,并达成保底价每市斤10元收购协议。福贡石月红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振亮:“我们现在的茶叶产品已经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各地了,各个地方都有人买,而且现在还有一个好的现象,就是回头客比较多,对这个茶的品质已经有一个好的认识了,在我们以前的调查当中,大家都认为怒江的福贡是不产茶叶或者是很少产茶叶,通过现在茶的产业慢慢扩大,我们想要把茶的品牌做好,这样以后茶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属于福贡人民的茶叶已经开始飘香,古老的茶树不再无人问津,它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成为名副其实的为百姓增收的“致富树”。福贡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杨祝梅罗云成编辑:杨丽李璇责编:杨洁审核:熊长旺投稿邮箱: 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