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的边界长达4,公里,其中中越边界公里,中老边界全长公里,中缅边界长公里。壮、傣、苗、瑶、景颇、傈僳、拉祜、佤、布朗等16个少数民族,在边界两侧跨界而居,守边固土,繁衍生息。他们语言相通,风俗相同,相互来往密切。 近一二十年来,在云南边境一线地区,出现了大量边民外迁、人口减少、耕地荒芜、村寨空心化现象。 据统计,~年,云南34个边境县中,除瑞丽、河口等少数县市的人口有所增加外,其他的边境县,都出现了严重的常住人口流失现象。 比如,中缅边境的云南孟连县,年常住人口,人,到年减少到,人, 负增长35%,之后仍在持续下滑。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与我国相邻的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加快抵边发展,以各种惠边政策,迁移和吸引人口实边,导致云南十万以上的边民,移居到了边界线另外一侧。 云南边民外迁原因1.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云南边境地区,地处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怒山和哀牢山脉,山区、半山区占比在97%以上,比如,怒江州泸水市为99.72%,金平县为99.72%。 这里地处深山区、石山区和高寒山区,耕地多为山坡地,25度以上的陡坡地占比很大,跑水、跑肥、跑土;而且,喀斯特地貌造成地表水渗漏严重,高寒阴冷不适于耕作,造成土地贫瘠,亩产低,只能靠天吃饭,广种薄收。 加之境内自然保护区众多,人地矛盾更为突出,一些地区还存在饮水难、行路难、就医难、增收难等问题,边民的生存、生活条件较为困难。 年末,云南边境泸水县贫困发生率达34.1%,福贡县更是达到46.94%。 2.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根据统计,临沧沧源抵边寨帕良佤族村,年户籍登记户人,名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大量青壮年外出,使边境发展活力渐失。 3.村寨空心化、空巢化 城镇化高速发展,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吸引经济落后村寨边民的内迁。 这种流动,有着相对永久性,即使有一些家中老人留守于原村寨,老人过世之后,便屋地两荒,以空巢化和空心化的形式,呈现着边境村寨的虚空。 4.子女就学难 由于边境常住人口流失,生源不足,考虑到办学成本和效率,边境地区进行了撤点并校工作。 比如,年,帕良小学招生数量人,年因不足最低招生数量8人而停办,随之造成妇女和老人也随迁到城区伴读。 5.娶妻难 在边境地区,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失衡。 边境村寨女性外出打工易于男性,因家乡贫困与外地男性结合,使边境村寨出现了大量的大龄光棍。 娶妻难不仅直接导致边境地区人口生育水平的下降,也使大龄光棍为了结婚生子,从边境地区流出。 上十万边民流入越南、缅甸、老挝虽然云南总体社会发展水平,要高于越南、缅甸、老挝等国,但在边界线上,优势并不明显。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鲁刚,年做了一项调查显示,在越、老、缅、泰四国北部,分布的来自云南的边民,达数十万之众,有的已经形成大的聚居区。 另一份云南民族事务委员会的调查则显示,中国移居到缅甸的共有约21万人(包括流动人口),其中老街就有11万多人。 云南边民的外流,主要有两个地段。东线主要从文山州流向越南的河江、老街、莱州等省;西线主要是从普洱、临沧、德宏、西双版纳、保山,流向缅甸北部,或经缅北到泰国、老挝。从出境人数上讲,流向缅甸的人数最多。 云南边民移居到边界线另外一侧,有多种原因。 1.自然地理条件 尽管老挝、缅甸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云南,但两国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远高于云南,而且土地肥沃,平地多,谋生容易,因此吸引了缺乏耕地、获耕作条件恶劣的云南边民,进入缅甸和老挝生活。 2.政策因素 当邻国的边疆战略、边境政策、惠边措施,显现压倒性优势后,也会诱发边民外迁。 越南从年开始,实行稳民安边政策,对边境一线居住的边民,给予财力和物力扶持,吸引了许多云南边民举家搬迁。 凡是进行异地搬迁的边民,越南给予每户元人民币的补助。而公路、电力、人畜饮水等公共设施,全由地方投资。 此外,越南还免交农业税,每年无偿供应边民农具、种子、化肥、耕牛,供应每户每月1公斤煤油,2公斤食盐,还有收音机。 对边境沿线的民族山区,一律实行免费医疗,免费防疫。仅凭这一点,就足够吸引不少村民搬过去。云南河口县的一些边民,甚至跑到越南猛康县接受免费医疗。 边民子女全部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发放校服,每月补助少数民族学生、贫困学生一定的生活费。边民子女考上大学的,给予资助。 越南的生育政策也比较宽松。 越南的这些惠边政策,对云南边民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 在缅甸,佤邦把邻近中国边境的10万居民南迁,腾出的地方,则通过吸引云南边民来补充。在佤邦帮助解决住房、孩子上学、发放安置费等一系列优惠条件下,云南边境的佤族人口,至少流失了5千人。 3.同源民族的吸引 云南部分傣族、布朗族边民,外出务工的首选地点,不是昆明等内地发达城市,而是老挝、泰国。 曼皮村,是勐海县巴达乡的一个布朗族村,和缅甸只隔着一条南览河。不少村民跑到河对岸的缅甸,又辗转到泰国,不少人一去不返。 这些人也没什么文化,平时别说内地沿海城市,就连昆明都不敢去。多数从没走出过山寨,连汉话都不会说,胆子小,害怕上当受骗。但是泰国不一样,因为布朗族语言跟泰语相近,年轻人学起来较快,去了之后长期滞留不归。 跑出去的都是壮劳力,村里只剩下老人、小孩、和妇女。村里2万多亩山地,人手不够,种不过来,很多土地荒芜。 由于人口萎缩,巴达被撤乡,并入西定,两乡人口均不到两万。 云南边境虚空的防范和治理边境虚空问题的生成,是一个长期渐变的过程,而一旦出现,扭转这一局面,将耗时更长,耗力更大,对此亟需高度防范,综合施策,着力治理。 1.加快沿边开发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边地区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末梢,变为前沿。中国边贸发展迎来新机遇。 要利用云南沿边口岸开放优势,发展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提升边贸的便利化水平,建立边境经济合作区,为实现“固边、稳边、兴边”提供坚强后盾。 2.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从十三五以来,云南沿边地区决胜脱贫攻坚,因地因族因户因人施策,与兴边富民、守边固边统筹推进,在带动边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由于这些措施,边民外流的数量开始大幅减少,开始出现回流现象。 目前,需要巩固成果、提升质量,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开展提升行动。 3.加强出入境管理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而云南边境一线,大多是山沟密林,除了已经开通的口岸之外,还有数百条可以通行的便道,急需加强边防基础设施建设,防止人员无序流动。 参考资料: 尤伟琼:《我国西南陆地边境的虚空态势及其治理思考》 李晨阳卢光盛:《中国云南、广西与周边地区发展现状比较》 赵卫华,金东黎:《云南省边民外流问题探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