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白癜风治疗 http://pf.39.net/bdfyy/ 深入基层一线践行“四力” 只为讲好怒江脱贫故事 在脱贫攻坚总攻之际,6月3日,怒江传媒中心组织部分编辑记者赴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沙瓦村脱贫攻坚一线践行“四力”。 沙瓦村对面的风景(皇冠山) 年5月,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纪实栏目导演柴红芳带摄制组深入沙瓦村,用4年时间跟踪拍摄了脱贫攻坚纪录片《落地生根》,用亲身经历践行了“四力”,赢得了同行的尊重,也让沙瓦村成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的生动课堂。柴导摄制组的厨房 跟随柴红芳的脚步,编辑记者走进摄制组借宿的废弃小学校和村民家中,体验这个大山深处的摄制组生活条件的艰苦和拍摄环境的艰辛。在柴红芳的讲述中,在纪录片的呈现里,摄制组4年来不寻常的拍摄经历变得清晰、生动起来,那种因为爱而不畏天高地远、4年如一日的坚守深深打动着在场每个人的心。火塘边的“座谈会” “中国正经历波澜壮阔的历史性变革,新闻工作者应当深入生活,扎根基层,抓住机遇,做历史忠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才无愧于这个时代。”在简易厨房里举行的“火塘座谈会”上,柴红芳寄语编辑记者。火塘边的“座谈会” “柴导用她4年的沙瓦村生活告诉我们:媒体人践行‘四力’,榜样就在身边!致敬柴导和她的团队!”怒江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台长李冬霞表达了感慨。 “驻扎大山4年,成为沙瓦村‘村民’,用纪录片讲述让世界看见的怒江脱贫故事,在艰苦环境下拍出伟大作品,这种坚韧不拔、积极作为、一往无前的敬业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记者李学玺毫不掩饰敬佩之情。穿着粗布碎花衣裳,老旧黄胶鞋,黄色的皮肤泛着红,这是一个朴素却伟大的人。 “作为一名女性,柴导那种可以抛开一切、只为纪录的执着让人心生钦佩,这样的情怀,或许我穷极一生也无法企及。”记者杨洁表示。 摄制组的“工作室” “从普通百姓故事中提炼真情实感,从火热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养分,从鲜活基层实践中把握时代脉搏。” 沙瓦村路上的风景 传媒路上的人在皇冠山下的合影 更多编辑记者则表示,作为记录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只有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只有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只有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只有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写出接地气、聚人气的好作品。 开饭啦 站在村里夕阳下的摄影机 审核:李冬霞编辑:杨丽李璇投稿邮箱:qq. |